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美的奇迹     
我觉得一个人活在这个时空里,只是偶然与宇宙天地擦身而过,人与人的擦身是一刹那,人与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与宇宙的擦身何尝不是一弹指间呢?我们寄居在宇宙之间,以为那是真实的,可是蓦然回首,发现只不过是一些梦的影子罢了.  相似文献   

2.
最美的奇迹     
冰心 《同学少年》2010,(6):41-41
我觉得一个人活在这个时空里,只是偶然地与宇宙天地擦身而过,人与人的擦身是一刹那,人与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与宇宙的擦身何尝不是一弹指间呢?我们寄居在宇宙之间,  相似文献   

3.
“和”在中国哲学视阈之中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内容不仅包括人与自身内心世界关系维度,还包括主体问关系维度,主体与对象世界关系维度、人与天地宇宙关系维度。其中,人与天地宇宙合一的完美超验式体验是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当然,在承认人与天地合一的基础性、母体性的存在前提之下,这四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2023年,关于元宇宙的热度开始消退,玩家开始思考如何深层次探索元宇宙,而虚拟数字人正是打开元宇宙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教育元宇宙的敲门砖。虚拟数字人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教育虚拟数字人目前发展尚处于萌芽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会不断遇到并突破各种瓶颈,目前国内对教育虚拟数字人的研究尚少,缺乏对其应用场景的分析与理性审思。基于此,研究聚焦在教育虚拟数字人相关概念上,首先剖析教育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及国内外相关案例,接着对教育虚拟数字人进行理性审视思考,同时制定防范策略,最后探讨了教育虚拟数字人的未来价值将体现在哪、又将走向何处等问题,以期为教育虚拟数字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修身与求索     
《中文自修》2007,(7):52-52
当我们第一次睁开懵懵的双眼,两个宇宙便在刹那间悄然呈现:一个是外面的大千世界,一个是内在心灵的居所。宗白华先生曾说: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正是这两个宇宙的发现成就了伟大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维层与形态。宇宙统一于阴阳物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兴人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进化论”和三维物质观对宇宙物质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日益突显,对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宇宙无意识的概念,认为宇宙无意识是宇宙自然运行的根本规律在人性中的反映,它体现为人的和谐本能和发展本能,两种本能既对立又统一,是人性生长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人是宇宙的产物,人无论生死都属于宇宙。中国古代自然山水诗里,以宇宙意识俯仰万象,观照人间,体悟人生,宇宙意识也就成了中国美学的一大特征。因此本文试着从主客体互相印照的四个方面来勾勒中国古代自然山水诗里或隐或显的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伟大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0.
试论史蒂芬·霍金的天人观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史蒂芬.霍金为了解决宇宙大爆炸的奇点问题,提出了无边界条件的量子宇宙论。霍金认为,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它拥有所有可能的历史。他把人择原理应用到宇宙理论中,推知宇宙的初创条件及相应的科学定律。他的天人观体现了人和宇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安杨华 《天津教育》2011,(11):40-42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是能够思想的。如果没有思想,那么人就与其他生物一样,不能有诗意地生存。每个人首先成为一个精神的人,他的人生才会多彩。  相似文献   

12.
“虚拟数字人”作为一种人工智能产物,在不断地进行着技术更新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用户与虚拟世界连接的场景,不断赋能新的行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元宇宙技术浪潮下,利用“虚拟数字人”技术赋能微课制作的技能,同时思考元宇宙技术浪潮对未来教育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世间的最高存在,是自然(人化)、社会及其自身的主体。以人为本是对人在宇宙间独特地位、作用的肯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千千万万、千差万别。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扇窗,窗外的所有事物便构成了生活中花花绿绿、多姿多彩的世界。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可能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中散发着不同的光,演绎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人择原理     
刘玮 《中学科技》2009,(10):12-13
为什么会有人?智慧的人! 宇宙的另一个角落里还有仰问苍天的生命吗? 还有别的宇宙吗? 那些成简单比例的大数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08,(3):50-50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在妙悟万物的同时,又将人的精神生命不断推展延伸,与宇宙精神契合,而其中种种情感的潮汐波澜,回迭不已,他试图为变动的事物寻求稳固的基础,他更企图突破个我的局限,将个我从现实世界的拘泥中超拔出来,将人的精神生命不断地向上推展,向前延伸,以与宇宙精神相契合,而后从宇宙的规模上,来把握人的存在,来提升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符号是人或人类社会本真存在方式的显现.卡西尔说,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是自然宇宙与符号宇宙的一个中介.而海德格尔干脆认为,语言符号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存在之家,是文化传统的水库.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统一体.他所说的能指是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所指是能指所表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与作为西方文化精神表征的和谐美不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中和美是中国艺术家饱含生态意识的存在之思。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中和美的追求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宇宙生命的广大和谐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只有两大学科,一类是关于宇宙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的学问。文史哲的主体部分都是研究人的,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教育学有五公理,分别是潜在公理、能动公理、反身公理、美学公理、中介公理,即人学五公理。  相似文献   

20.
从宽泛意义上说,人与宗教的关系是人与自己世界观的终极者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具有一种必然性。人生存的过程性质,决定了人与宗教关系的变动不居和复杂性,并且,只有终止这种生存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人与宗教的关系。人与宗教关系的质量取决于世界观的终极者定位,只有把宇宙的终极者作为自己世界观的终极者时,人才能获得最大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