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章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把几倍的概念同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因此教学时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并能运用这一基本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概念的理解及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上。据此,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作如下构想。一、复习新课之前的复习应有的放矢,从新旧知识的联  相似文献   

2.
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的相同、相似和差异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铁旧比放.促进知识的正过法数学知识环环紧扣,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新的数学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发展。一道新的应用题往往是在原来应用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时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出发,瞄准知识的“生长点”和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而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复习旧概念,引出新概念数学知识系统性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每一新的知识之前,应先分析新学概念是以哪些旧概念为基础的,新旧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考虑怎样运用旧概念学习新概念。如,讲“比的化简”时,为了讲清“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一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道理,复习“最简分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很…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中的“求平均数”,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原有教材相比,新教材的求平均数不是作为应用题的一种类型来处理,而是注意从统计知识的角度来说明计算方法的。简单的统计知识前面刚学过,所以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故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旧引新,在分析比较中  相似文献   

5.
一、严密地、合理地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首先抓好铺垫复习和新知识的导入环节 ,应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一 )以旧引新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瞄准知识的发展点。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而新知识是“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因此 ,可据此设计一组与新知紧密联系的复习题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又能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出示“苹果比桔子多 1个或苹果比桔子少 1个” ,…  相似文献   

6.
说课是指教师将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的体会,确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程序及其理论依据口述出来的过程。说课时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因此,说课是对备课的深入探讨,是备课的升华。一、注重整体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教学时强调要从整体着眼,说课时也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从教材知识结构这个整体出发,说清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整个单元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教“几倍求和应用题”,其基础知识是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两个数的和…  相似文献   

7.
复习课的目的是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弥补知识缺漏,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沟通知识联系,提高解题能力.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第三册总复习《乘除应用题》中的内容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表内乘除法简单应用题是学习应用题的起始内容,又是今后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及四则混合运算的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在总复习课的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一、系统整理,纵横梳理首先,把应用题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整  相似文献   

8.
一、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时,首先要抓好铺垫复习和新知的引入环节,为此应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  相似文献   

9.
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渗透性的综合应用题。教好这类应用题,教师可安排以下的教学层次。 1.抓好基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是教学“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的基础。教学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复习好这一基础知识,可设计下面两题让他们作回顾练习:  相似文献   

10.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难点之一。教学中我们依据课改理念,灵活设计一系列具体问题,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探索出解析分数应用题的一些策略与规律。其要点是:一、联系旧知,深入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析思路根据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往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如联系整数、小数知识,能加深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析思路。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如:(1)求60的5倍是多少,列式为60×5;(2)求6…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内部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新知识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已有知识去主动探求,获得新的知识。例如: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在求两数和或求剩余这样的基本式基础上引伸发展的。教学时,应把它们返回到基本式上,再利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主要教学过程是: 1.动手操作、孕伏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系统整理,整体布局在期末复习中,若对全册数学内容系统整理,整体布局,则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科学化有所裨益。如把万以内的加法、减法、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等计算方面的知识,纳入“计算”这一范围中,从法则入手,有条理地复习。应用题的复习,则可把全册应用题集中起来,分成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两部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系统复习。二、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本册教材中,有些教学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螺旋上升。及时复习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内化,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促进旧知识的灵活运用,新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就此谈儿点看法。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适时复习小学数学知识由浅入深,联系紧密。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教师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选择好教学的起点,以点促而,渗透性辐射,使学生在复习中自然地  相似文献   

14.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新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学时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出发,通过对比类推,发现规律,顺利地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渡,使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数学。做好旧知识的复习铺垫。这是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实现从旧知到新知迁移的基础。如例 1,学校买来 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教学前,先出示复习题“ 20的是多少?”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该题是把 20看作单位“ 1”,要求的问题占单位“ 1”的,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训练要高效化数学教学中讲授新知识前的基本训练,一般通过视、听、说、写的形式进行,这样的训练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了不宜过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要精心选择与学习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作训练内容,做到“小题”引路,训练时间短,效率高。二、导入新课要多样化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新旧的知识间存在较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旧知与新知之间为学生搭“桥”,降低学习坡度。搭“桥”导新可采用以下方法:1.以旧引新。如学习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教师可先出示简单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求学生进行列式和讲解数量关…  相似文献   

16.
一、训练内容要突出旧知识,蕴含新知识 训练课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重现,训练内容要以复习旧知识为基础,还要对已学过知识要有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新的学习能力。如教“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某服装厂一月份制作服装0.62万套,这个月平均每天制作服装多少万套?”  相似文献   

17.
一、实在所谓“实在”,指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实实在在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与学都在“实在的气氛中相互作用,并由教师实实在在的‘外动’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内动’”。这种“实在”的课堂教风和学风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结构的五个因素之中。1、复习铺垫注重连接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外在联系十分紧密。根据这一特点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联系来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举一反三,把原有知识、技能应用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上。如“工程问题”,它跟整数应用题的“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求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凭借实际操作,建立准确的数学概念教学大纲强调,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是基础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防止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动手去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感觉、自己体验、自己思维,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中(教材第三册第79页例6),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稍困难些。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实际操作,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建立“倍”的概念,把几倍…  相似文献   

19.
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途径□游秀钦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复习旧知识,突破难点。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因此...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两题”作用提高新知识教学水平佳木斯市第二小学校李秀兰义务教育教材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新旧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按一定的逻辑思维方式安排,新知识由复习题或准备题引入、过渡,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在对比迁移中获取新知识。如第二册教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