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琳 《寻根》2009,(1):91-95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文献记载中最早见于盛唐时期。如唐李林甫《唐六典》(撰成于739年)卷二十二提到中尚署令每年二月二日向皇上提供“镂牙尺及木画紫檀尺”,因为皇上要在节日期间向身边的大臣赏赐这些尺子。玄宗时的宰相张九龄有《谢赐尺诗状》文,这应该是节日期间的赏赐活动。唐代的镂牙尺现今存世的不少,后人多称为“拨镂牙尺”,  相似文献   

2.
<正>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全唐诗》共收入唐人诗歌四万馀首。据笔者粗略统计,诗歌题目中有"清明"字样的共51首,题目中出现"寒食"的共154首;诗歌内容(包括题目)提及"清明"的共134首,诗歌内容(包括题目)提及"寒食"的共201首。另外,诗歌题目中提及"上巳"的共有43首,而诗歌内容(包括部分题名)中有"上巳"的共27首。由此可见,有唐一代,在诗人笔下,"寒食"之名更为普遍而流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人体上黥刻花纹或文字的风俗 ,其中以唐代风气最盛。这种风俗受多种文化和习俗影响 ,渐渐形成。比如西周时期的黥刑 ,当时在罪犯的脸上先刺上字 ,然后再涂上墨 ,使字体醒目 ,作为罪犯的标识 ,并罚其守门。此外 ,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与水密不可分 ,所以在身体上刺上纹饰以避免来自某个方面的危害。《酉阳杂俎》前集卷八曰 :“越人习水 ,必镂身以避蛟龙之患。今 (指唐代 )南中绣面佬子 ,盖雕题之遗俗也。”这种黥体的风俗历史十分悠久 ,相传周太王儿子的太伯、仲雍不愿承继王位 ,逃到了江淮一带 ,“断发文身” ,成…  相似文献   

4.
明代吴守忠编辑的《三峡通志》是唯一一部关于三峡的志书,丰富了古代史部地理类文献的类型.此书流传不广,明清及近现代有关三峡之介绍或专门著作几乎未提及.《三峡通志》不但在方志编纂、版本校勘、佚文辑录等方面有文献史料价值,还可以用来了解人物资料、地方风俗、名胜古迹、典故传说等,为当今三峡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漫话寒食     
漫话寒食●王玉鼎寒食节是汉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之所以叫寒食,就是在节日的三天中,家户里不能举火,只吃提前准备的冷食。为什么不能举火呢?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之推。据唐代徐坚等著的《初学记·卷四·寒食》引《琴操》等的说法,介之推是晋公子...  相似文献   

6.
衷氏源流考     
衷鑫恣 《寻根》2020,(1):116-119
“衷”姓是我国比较罕见的姓氏,原本为“哀”。现在主要聚居于福建武夷山市(旧崇安县),江西南昌县、万安县、赣州市,湖北监利县及台湾地区,他处也有零星分布。关于哀氏的概述,郑樵《通志》卷二八载:“哀氏,谥也,未详何王公之谥与。汉有哀章,事王莽。金陵有哀仲,种(梨)。《述异记》宋有哀道训,望出南康东阳。今建州多哀族。”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六云:“哀,《后汉书·更始传》:‘王莽使国将哀章守洛阳。’(唐章怀太子)注曰:‘《风俗通》,哀姓出自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  相似文献   

7.
“角”是何物?就是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因最初都是用兽角做成,故以“角”来命名。有关它的记载,不见于汉以前的文献,从东汉末起,典籍中屡见不鲜。最早提及者是公孙瓒的《告子读书》,内有“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台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后汉书》本传)数语。其次是《三国志》,其中《陆逊传》《吴贺齐传》《虞翻传》诸篇,均说到它。  相似文献   

8.
贺年片     
刘善龄 《寻根》2001,(1):92-96
贺年片是一种舶来品,但在西方贺年片传进中国之前,中国已有投柬拜年的风俗。柬通“简”,信札、名帖的通称。作为名帖的柬,又叫名刺,用现代话说就是名片。以名片拜年的风俗直到民国初年还很流行,1928年《申报》上有一篇《三十年来上海阴历年节之变迁》,谈到19、20世纪之交,投柬拜年风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是《时事新报·学灯》、《晨报副镌》(即《晨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它们积极提倡新的意义上的"新道德"、"新文学",是当时思想急流的传导者,影响了一代青年的思想,奠定了白话文的地位,开创了报纸副刊的新面貌,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0.
黄杭西 《世界文化》2014,(12):31-32
<正>《神盾局特工》(Agents of S.H.I.E.L.D.)是当前热播的一部真人科幻动作美剧,源自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所制作的"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系列的一部分。作为"漫画电影宇宙"系列电影的衍生品,《神盾局特工》在情节、人物和特效等方面都并不比《钢铁侠》(Iron Man)、《雷神》(Thor)、《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n)和《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系列电影出色,整个故事的套路依然是传统的"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其中,两位正派女主角梅特工  相似文献   

11.
商族先公名号中的鸟图腾印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商族源于鸟图腾的传说商民族起源于鸟图腾这一美丽的神话传说,在社会上是广为流传的。《诗经》和《楚辞》是记录这个神话传说的较早文献: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商颂·玄鸟》)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诗·商颂·长发》)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楚辞·天问》)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楚辞·九章·思美人》)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正是在这些资料基础上,综合成如下完整  相似文献   

12.
刘武图文 《世界文化》2013,(8):I0001-I0004
一说到阿拉伯这个字眼,人们的眼前可能就会浮观这些影像:波斯湾、阿拉伯半岛、撒哈拉沙漠、神秘的驼队、高高的金字塔、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波斯地毯和银器、阿拉伯水烟和红茶等等,这些在《一千零一夜》《英国病人》《撒哈拉》《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电影中出现过的情景要是呈现在眼前,你会愿意错过吗?  相似文献   

13.
宋斌 《寻根》2010,(6):55-57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全诗长达353句、1765字,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也。  相似文献   

14.
李迎年 《寻根》2010,(1):124-127
<正>权威工具书《辞海》"曾"字,有一条解释曰:"古国名。(1)一作缯、鄫。姬姓。在今河南方城一带。西周末年追随申、犬戎攻杀周幽王,灭亡西周。战国初期曾国尚存,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2)  相似文献   

15.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所录薛收撰(592~624)《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是考察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584~617)生平事迹及其河汾之学与唐初贞观之治之产系的关键性文献。一九八九年,笔者撰写《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第一章《河汾之学与贞观之治》(此章十万字)①时,根据《碣铭》所记载之内容与隋唐之际诸多原始文献之记载互证无误,已证明其信实可靠,但对其文献来源则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九州的起源     
金宇飞 《寻根》2011,(6):21-25
九州之名,古已有之。 最早提及九州的古籍当属《尚书·禹贡》。此外,《周礼》《逸周书》《吕氏春秋》《尔雅》,以及汉以后的《淮南子》《河图》《河图括地象》等文献中皆提到九州。但各文献之九州并不相同,这就是九州众说纷纭的渊源了,也最终引发了近代对九州的质疑。  相似文献   

17.
王颜 《华夏文化》2005,(3):19-21
占梦是传统的术数内容之一,是古人解释梦象吉凶的一种占卜之术,因而学界把解梦之类的著作统统归入术数类。在术数中占梦可能是最丰富的一种。据《周礼·春官》记载,在周代时已设有专门负责占梦的官员。此书还将梦分为六种类型,即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与惧梦。《汉书·艺文志》说:“众占非一,而梦为大”。可见古人对占梦的重视程度。从西汉至南北朝以来,有关占梦之类的作品不断涌现,至唐代时已经非常丰富了,仅正史的《艺文志》中就著录了不少此类著作。然而流传至今的唐代占梦著作非常稀见,而敦煌文献中却有比较丰富的庋藏,从而使我…  相似文献   

18.
蔡一鹏 《寻根》2010,(3):57-60
<正>闽南漳、泉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占卜活动,本地人称之为"听香",其活动内容是听人说话,以卜休咎。陈桂炳先生《泉州民间风俗》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与《易传》在谈及言意关系时,均提出了"言不尽意"论,但看似相同的观点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内在思想理路:作为儒家经典的《易传》之所以提出"言不尽意"论,并非是在质疑语言的达意功能,而是为了大力表彰圣人之意的广大深邃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的伟大创造,恰恰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宗经"、"征圣"的必要性;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却是建立在对一切人类智慧极端怀疑的基础之上(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圣贤经传之达意明道功能的强烈质疑),最终走向的是对儒家"宗经"、"征圣"思想的彻底批判。不过,虽然庄子认定,有限的人类智慧根本无法测度无限之"道",作为人类智慧衍生物的语言文字更无法触及"道"之真谛,但《庄子》却正是于不可言说之处开始了言说,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与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与《易传》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0.
刘善龄 《寻根》2010,(1):4-6
<正>鲁迅小说《祝福》写岁末年终祭祀,场面肃穆祥和,充满虔诚,透尽喜气。小说营造这么个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稍施笔墨就将祥林嫂的凄婉人生衬托得越发悲凉。祥林嫂悲剧故事广为人知,但对鲁镇的年终大典,就连作家张爱玲晚年也还说她不懂。可周作人却说"年底有这祝福的风俗的地方可能很不少",只是有这风俗的地方大致都在江浙,各地所称未必都是"祝福"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