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沙漠里的船》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主要介绍了骆驼为什幺能成为沙漠里的交通工具的原因,以及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学中,应着重指导学生注意下列问题:(1)弄清为什么把骆驼叫做沙漠里的船,认识事物之间普  相似文献   

2.
《沙漠里的船》(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主要讲了骆驼的生理特征和适应自然环境的特殊能力,说明它为什么被称为“沙漠里的船”。教学这篇课文应针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事物特点”和课文特点,抓好重点段(第1自然段)的教学。 第1自然段紧扣“骆驼能生活在沙漠里”,通过句子之间一因一果的关系,层层说明它在特定环境下的生  相似文献   

3.
指导思想这是一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关系的说明文。文章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准确的解说和严密的分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向沙漠进军的美好前景。根据这篇说明文的特点,适当引入有关国土知识的教育。我结合家乡实情,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土的现状及存在的危机,党和政府如何领导人民综合治理、保护土地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丰功伟绩。增强学生“珍惜国土”的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备课札记《沙漠里的船》(五年制六册第18课,六年制六册第8课)学贵有疑。教学本课时可采用“步步设疑,探究寻因”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简述如下:一、课前设疑。了解沙漠特点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条件。为此,课前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沙漠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方兴未艾,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特高压电网将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部地区。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沙漠地段,特高压输电线路就不可避免地要经过沙漠地段,特高压输电线路具有杆塔高、塔材重等特点,由于沙漠具有显著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对经过沙漠地段的杆塔基础就要合理地选择基础型式,以避免风积沙地区沙丘等对杆塔基础的影响,保证特高压电网的运行安全,增加其使用寿命。因此着重探讨特高压输电线路风积沙地区的基础选型,以此保证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从而建设坚强智能特高压电网。  相似文献   

6.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一称塔里木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约四万公里,总面积三十三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沙漠内多连锦起伏的沙漠,沙漠形状多为新月形。一般高七十至八十米,最高达二百五十米。沙漠西部受西北风影响,沙丘向东南移动;东部受东北风影响,沙丘向西南移动。  相似文献   

7.
奇妙沙漠     
杨璨瑜 《新作文》2013,(6):10-11
2号车厢:广阔沙漠广阔无垠的沙漠风光令人陶醉,漫漫黄沙是我们对沙漠的印象,其实,沙漠还有很多种颜色。比如埃及的白色沙漠,这里的沙子是奶油一样的雪白色。而就在距白色沙漠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因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沙漠。纳米比亚的纳米比沙漠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有红色的沙丘,还能在沙漠中见到大象。再比如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沙漠也是红色沙漠,在阳光照耀下就像一团火,特别壮丽。下面请进入2号车厢,和我们的小作者一起游沙漠。  相似文献   

8.
(A)本文介绍了沙漠的成因,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提出了变沙漠为绿洲的建议,鼓舞人们向沙漠进军。  相似文献   

9.
我国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超  王淑兰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65-67,71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积极开发我国沙漠旅游资源,既有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全面推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我国沙漠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将沙漠旅游的客源层分为观光、探险和考古三类,探讨了发展西部沙漠旅游的意义,并对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水从高山冲下瀑布,经过急流到绿洲,过不了沙漠。 水再一次冲下瀑布,经过急流到绿洲,又越不过沙漠。 水在沙漠前面哭着说:“沙漠是水的宿命,水永远越不过沙漠。”  相似文献   

11.
在沙漠中     
《双语学习》2013,(7):2-3
沙漠是什么呢?沙漠就是一个很干燥的地方,很少下雨或没有雨。世界上有许多沙漠。沙漠占据了世界上陆地的1/3。沙漠里确实偶尔会下一点雨,而沙尘暴则非常凶猛。  相似文献   

12.
竺可桢先生的《向沙漠进军》一文 ,是一篇阐述事理的典范说明文。学习这一课若能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熟悉课文内容 ,理清层次顺序文章采用逻辑顺序 ,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 ,先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接着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被动抵御沙漠 ,讲到主动向沙漠进军 ,进而讲到如何利用沙漠造福人类 ;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文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使得层次结构井然有序。二、理解和掌握中心句…  相似文献   

13.
阅读大漠     
沙漠,是一部天书。每一粒沙,都是一个字符。我向往沙漠,又惧怕沙漠。
  向往沙漠,是因为那一行从漠峰上走过的驼队驼颈上传出的铃声。惧怕沙漠,是因为漫天飞舞的沙粒,让人看不清世界,读不懂人生。  相似文献   

14.
话说沙漠     
沙漠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原因。人们把在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称为自然沙漠;而把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称为人造沙漠。  相似文献   

15.
给别人留路     
在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从一个村庄到达另一个村庄,如果绕沙漠得走上二十多天;如果横穿沙漠,只需三天便能抵达。但横穿沙漠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沙漠公园开发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沙漠公园是鄂尔多斯沙漠旅游的精品,本文通过对开发鄂尔多斯沙漠公园的必要性及现实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鄂尔多斯沙漠公园开发的基本思路: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二是构建以“沙漠公园”为主题,以沙漠观光,鄂尔多斯民族风情为特色,以一个中心、两条旅游带、五大旅游区、三项旅游精品的工程为骨架的总体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快乐阅读》2010,(1):88-88
大象、狮子、骆驼决定一起进沙漠寻找其生存的空间。在进入沙漠前,天使告诉它们说,进入沙漠后,只要一直向北走,就能找到水和食物。进入沙漠以后,它们蓦然发现沙漠比它们想象中的大多了,也复杂多了。最为要命的是,它们不久就失去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是较典型的一篇说明文,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说明改造沙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我抓住怎样向沙漠进军这一重点段落,先明确提示作者是按“如何抵御沙漠的进攻,如何向沙漠进军,如何利用沙漠”三步安排说明顺序的。然后把课前设计的图画在小黑板上(见图)让学生根据图上画的内容回答问题。学生能把沙漠向人类进攻有“游击战”、“阵地战”两种方式很快答出来,而且还能指出此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岳普湖气象站2010~2011年风资料的统计,对岳普湖县内的托克拉克沙漠西南部的沙漠风况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作用风系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在纵向和横向上主风向都呈现出明显变化规律;输沙势理论计算,托克拉克沙漠西南部沙漠处于低风能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来日是座城     
陌惜 《新读写》2013,(12):60-61
从银川到中卫市,我们开始了宁夏行的第一站,沙漠文化。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沙漠,沙漠与大海一样浩瀚无边,气势一样不容小觑。放眼望去,沙漠无边,沙漠的背面是什么?还是沙漠。正如王维笔下的干古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行走在沙地上,脱掉鞋子,用肌肤去感受每一粒沙子的细腻。走在疏松的沙子上,软软的,烫烫的。若不小心脚下的沙子滑动,沙面向下,可能就会摔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