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星期之前,有一对家长和我联系,说要做心理辅导.他们问我怎样让孩子更认真地学习,在家里骂也骂了,可是一点作用都不起.他们希望我帮他们做做孩子的心理工作,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我问他们,孩子都上高二了,为什么还要骂孩子?  相似文献   

2.
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我以为我了解这群孩子,对他们的得失和需求了然于胸。这种自信使我常常得意忘形:这些孩子太幸运了.幸运地碰到了我这样一个愿意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老师;他们太幸福了,他们的老师——我,常为他们的幸福、快乐而反思着,学习着。就在我“沉醉不知归路”的时候,一条来自家长的短信在我的心中激起不小的涟漪——她告诉我,自己的孩子说班级有同学收费租借图书。  相似文献   

3.
在面向高中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非常关心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无论学习、穿着、交友、情绪,都聚集着他们爱的目光。然而,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还感受到关心的另一面:过度担忧。他们怕孩子做不好这个、处理不好那个,好像少了他们的指导和唠叨,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下面三个案例中的家长,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在"我主动"中成长;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在"我主动"中发展;多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在"我主动"中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方法,让他们在"我主动"中创造;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在"我主动"中成功;多给孩子一些赞扬,让他们在"我主动"中快乐……  相似文献   

5.
我班的孩子只有4-5岁,可是我发现即使是这么小的孩子也在扮演着侵犯者、受害者和旁观者的角色,虽然这种角色定型是潜在的,而不是显在的。他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他们可能属于哪一个社会群体。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把我自己看成是一切事物的中心,是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又是他们每天游戏的重要内容。当他们逐步形成和加入不同的社会群体时,我要帮助这些孩子遏制嘲笑和殴打他人的冲动,阻止他们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教会他们在受到不公平甚至是残酷的待遇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我要帮助他们学会宽容和理解,学…  相似文献   

6.
周永红 《教育文汇》2011,(10):45-46
“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各自爱的方式不同,而我爱孩子的源泉,就是听他们嬉闹稚气的声音,看他们喜怒无邪的脸蛋,抱他们日渐强健的身体,闻他们散发的阵阵奶香……我知道,我不能离开这些。渐渐地,在我的世界里‘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在孩子的天空里努力地飞舞,努力成为孩子天空里的云……”。  相似文献   

7.
午睡时,我班总有几个个别幼儿翻来覆去睡不着。以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孩子的父母联系,请他们协助幼儿园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我和孩子谈心,告诉他们只有天天睡好觉,身体才会长得棒棒的;我坚持表扬为主,利用孩子喜欢的五角星来激励他们。尽管我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却收效甚微。我班雯雯是个瘦弱的小女孩,懂事乖巧,文文  相似文献   

8.
在家长眼里,孩子在高中应该目标专注、夜以继日地学习。但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高中生活依然是五彩斑斓的,除了学习以外,还有他们的足球、节日以及他们的恶作剧。在孩子高中阶段,由于家离学校较远,我们在学校周围给孩子租了房子。有一天我因为单位的事情下班晚了,赶到孩子住处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但孩子还没有回来。在我的焦急等待中凌晨一点钟孩子才回到家。我问孩子去了哪里?孩子说去同学家了,在我的半信半疑中孩子匆忙地睡觉去了。  相似文献   

9.
文旭 《家长》2013,(Z1):9-11
我的单位离女儿的小学很近,每次我去接她回家,总会和等在校门口的家长搭讪,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发现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看偶像剧,为此不惜断网、不看电视,甚至把孩子买回来的偶像剧光盘掰断。看着身边的家长视偶像剧为"洪水猛兽",我不禁觉得可笑。孩子看动画片,家长会说他们长不大;孩子看偶像剧,家长又会说他们早熟。那家长  相似文献   

10.
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我以为我了解这群孩子,对他们的得失和需求了然于胸.这种自信使我常常得意忘形:这些孩子太幸运了,幸运地碰到了我这样一个愿意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老师;他们太幸福了,他们的老师--我,常为他们的幸福、快乐而反思着,学习着.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先后有八位家长和我闲谈他们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当他们分别描述了孩子的学习表现后,我向他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您的孩子是剖腹产的吗?"几位家长都非常惊讶:"对呀!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您孩子的表现告诉我的。"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根据婴儿出生的原理,结合大量的临床研究,为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识字、写字。低年级孩子的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好,写字时,有的孩子无论教师怎么纠正,他还是连个描红都描得歪歪扭扭,结构也是瞎搭。因此,我也就不怎么要求他们写字要有笔锋了。但通过观察其他班级的孩子,我发现他们的作业本却是那么清晰,有的字和字帖差不多,看上去笔锋清晰。于是,我向他们的授课教师请教,原来教师是握着孩子  相似文献   

13.
来到支教小学快一周了,我急切地想和眼前这32个孩子打成一片。和原来所教的养尊处优的那67个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透着清澈如水的淳朴。也正是这种无瑕的性情,深深地吸引并净化着我的心灵。但是,仔细观察他们看我的眼神,里面含着好奇、敬慕,还有些许试探。是啊,尽管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能够熟练地叫出班里所有孩子的名字,尽管他们已以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热情接纳了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城里老师,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自己的龙凤胎宝贝儿外,其他的孩子在我眼里也是特别可爱的.我会耐心、温柔地跟他们说话,不管他们的话语多么幼稚无聊,我都觉得很有趣. 我虽然喜欢孩子,但不代表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除非孩子有特殊情况,如生病或受了委屈等,我会非常敏感细心地探究实情,并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否则,正常情况下,我是非常“粗心”的,甚至不愿过多干涉孩子在做什么.我希望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轻松一点儿,只要他们不出格、没危险,至于他们喜欢做什么,我才不管呢!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农村学校当班主任16年,每天都面对着一群天性淳朴、天真善良的孩子,同时也会面对很多家庭环境相对复杂,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孩子,甚至有些孩子内心封闭、行为怪异。但无论是哪一类孩子,他们都向往自由快乐的学习与生活,渴望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当然也就每天都可能制造事端,做一些让成人难以理解的事。这些表面上看似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却一直被我视为珍宝。我觉得班主任要对每个孩子的童心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以一颗宽容、年轻的心去悦纳他们、发掘他们。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渐渐地走近我、理解我、喜欢我、"回馈"我。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拥有四十多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我们大三班这个大家庭里,我关心每位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也乐意向我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这其中的秘密是因为我们班开展了“假如我是妈妈”的主题活动,此活动大大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并且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把我们的主题计划记录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假如我是妈妈”计划一:“我和孩子一样高”——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假如我是妈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会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和现象,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热爱他们,用真诚的友谊来换…  相似文献   

17.
<正>美术以其优美的线条、明丽的色彩、生动的图案,吸引着许许多多的孩子。他们总喜欢用笔描绘出心中的想法和感受,难怪心理学家说:孩子们的画就是他们的"脑电图"。下面就本人在一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注意孩子的兴趣培养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孩子绘画的强烈愿望,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友善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很重视每节课课前的准备阶段,我用"童心"去想孩子所想,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前一阵回老家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让孩子教你?”我更来了兴趣。他说“:是呀,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  相似文献   

19.
杜诚 《教育》2013,(10):64-64
我在加拿大修学期间,一次,在中文辅导课之前,两个小男生跑过来,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副校长是个年轻的亚裔男士,没有听说他的孩子在五年级啊。我笑着问他们是怎么发现的?他们说,副校长常来他们班,每次副校长来他们班,都要单独和这个孩子聊上几句,有说有笑的。过了几天他们又来跟我说,副校长的孩子成绩不怎么好,有一次社会科学课上,要在加拿大的地图上找出指定的地点,他们不太会,就照了答案写了,结果老师批改下来答案大部分是错的。又过了几天,这俩孩子又跟我汇报这个副校长的孩子了,他们说这个副校长的孩子厉害得不得了,两个老师才把他抬出去呢!我很诧异,出了什么事了吗?  相似文献   

20.
陈晓红 《考试周刊》2009,(8):234-235
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课要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关键是看教师怎么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作用,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我曾经被高年级的学生气得大哭一场,觉得这些孩子真是不可救药。可是渐渐的.他们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也终于决定不放弃每个孩子,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集体合作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也没有辜负我对他们的一片期望。在十二载的课堂器乐教学巾,我摸索出了一些路子,现在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