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得到上帝的恩惠,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鲁滨孙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典型的例子。寒假里,我读了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小说写英国青年鲁滨孙怀着云游四  相似文献   

2.
<正>看完《鲁滨孙漂流记》,我十分感触。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一个高大的勇者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故事里面的那个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荒岛上生存了整整二十八年,最后又回到了祖国,真是一段奇迹。我被鲁滨孙感动不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受到不幸的遭遇,而是因为他的坚毅顽强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感动  相似文献   

3.
《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文学巨匠笛福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笛福既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著名的政治评论家,又兼具商人身份,被后世赞誉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之父。《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他的船只不幸遇到风暴触礁,同行的其他船员都葬身鱼腹,只有他一人幸存,他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鲁滨孙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后来,他从岛上的土人手上救了一个人,给他取名"星期五",作为自己的奴隶。经过了整整28个年头,才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孙带着"星期五"返回故乡。文章对《鲁滨孙漂流记》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郑老师絮语:读书有各种各样的读法,对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各人的读法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见仁见智,就是概括各人不同的见解。对于《鲁滨孙漂流记》,人们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本文作者就从一个角度去解读鲁滨孙的——— 《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历险的经历启发而写成。在20世纪前,这部小说已出版翻译,其模仿本至少有700个版本。《鲁滨孙漂流记》魅力究竟何在呢?表面上看它只是以其冒险生活情节吸引读者,但更深层的意义正如英国文学家艾伦所认为的,该小说是一部关…  相似文献   

5.
[重点点击]鲁滨孙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决方案]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事。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疑点揭秘]从鲁滨孙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解决方案]鲁滨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一个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鲁滨孙…  相似文献   

6.
丹尼尔·笛福在《鲁滨孙飘流记》中写道,鲁滨孙打算到失事的船上寻找些食物,于是“我决定只要可能,就登上船去。天闷热得使人难受,我脱去衣服,纵身跳入水中”。当赤裸的鲁滨孙爬上船时,“我发现船上的供应品完好无损。我走进面包房,把饼干塞满了我的上衣口袋……”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他的衣服是什么时候穿上的呢?名作家的粗心@萧林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鲁滨孙漂流记》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有位作家感到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位作家就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  相似文献   

8.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在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作儿童的必读“生活教科书”,是教育儿童及青少年的好材料。人们之所以这样评价它,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能够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荒岛余生》这篇课文,没有多少故事情节,主要写鲁滨孙遭遇海难后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以及最后战胜自我、获得新生的过程。节选内容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就是鲁滨孙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心态变化过程。在大力倡导培养创新思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9.
彭燕 《海外英语》2015,(6):178-179
自《鲁滨孙漂流记》从十八世纪诞生以来,其主人公鲁滨孙就成了近代文学的宠儿,很多学者都认为鲁滨孙属于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的理想化身,他性格中的勇敢、坚强、乐观都是很好的体现;鲁滨孙具备探险者的智慧与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也有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虽然近年来针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的研究很多,但很多学者站在后殖民视角对这部小说的评述也不够全面。在该文中,笔者分析了小说中对非洲、美洲土著的妖魔化描写,并从"他者异化"的观点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鲁滨孙漂流记》从十八世纪诞生以来,其主人公鲁滨孙就成了近代文学的宠儿,很多学者都认为鲁滨孙属于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的理想化身,他性格中的勇敢、坚强、乐观都是很好的体现;鲁滨孙具备探险者的智慧与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也有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虽然近年来针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的研究很多,但很多学者站在后殖民视角对这部小说的评述也不够全面。在该文中,笔者分析了小说中对非洲、美洲土著的妖魔化描写,并从“他者异化”的观点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你能够孤身一人在荒岛上生活27年吗?不能。你能在没有机械设备的荒岛上建造房屋吗?不能。可是鲁滨孙·克鲁索却行。鲁滨孙厌倦了安稳的生活,想成为一名航海家,周游世  相似文献   

12.
王洁 《辅导员》2014,(8):53
正上周,我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深深地被鲁滨孙的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被人们誉为"生活的教科书"。这本书叙述了英国航海商人鲁滨孙在前往南美洲的航行中,船发生意外,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难,被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无名岛上,他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岛上生活了28年之久,历尽艰苦困  相似文献   

13.
这个暑假,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早就听说这本书很好看,等真正的阅读起来,更是被深深地吸引,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鲁滨孙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深深地感染了我。快跟我再来感受一番吧!鲁滨孙出生在英国约克市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的父亲想让他留在身边,做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可是鲁滨孙满脑子都是闯荡世界和航海冒险,最终他还是不顾家人反对,踏上了航海生涯。  相似文献   

14.
《荒岛余生》讲的是一个人在荒岛上与孤独作斗争的故事,和著名的《鲁滨孙漂流记》很相似,不同的是,鲁滨孙还有一个朋友叫“星期五”,而《荒岛余生》里的查克只是一只没有生命的排球。在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孤独不能不说是非常可怕的。孤独感最大的破坏力就是对行动的抑制,长期下去就会在人格上产生破坏力,产生抑郁、沮丧、烦躁等情  相似文献   

15.
王洁 《辅导员》2014,(5):53-53
上周,我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深深地被鲁滨孙的不怕刖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相似文献   

16.
梁天琪 《辅导员》2012,(Z1):126
轻掩上书,闭上眼睛默默回想,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镇定的,是勇敢的,当然更是乐观的。鲁滨孙在岛上,要为自己的衣食去费力,这也许很困难吧!但他坚持用乐观的心态去改变生活,赢了这场与命运的较量。我很欣赏《老人与海》中的这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不就是鲁滨孙一生的真实写照吗?命运将他带到荒岛,没有给  相似文献   

17.
在《鲁滨孙漂流记》中,作者丹尼尔·笛福笔下的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不幸遇到了海难,他被海浪送到了一个无人的小岛。清醒后,看着荒无人烟的小岛,茫茫  相似文献   

18.
我不怕黑了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我深有感悟。每次看到勇敢两个字时,鲁滨孙勇敢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鲁滨孙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他不愿享受安乐的生活,离开家去航海冒险。可是,他的船在海上沉了,同伴都被大海淹没。他漂流到一个无人岛上,独自面对饥饿、孤独。他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1719)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西方社会中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资产阶级冒险家“鲁滨孙”的形象后,接着在他的第二部重要小说《摩尔·弗兰德斯》(1722)里,笛福又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具有“鲁滨孙  相似文献   

20.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后殖民主义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孙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小说自发表之后就一直备受关注。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读者,特别是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鲁滨孙漂流记》中体现出来的后殖民主义色彩。从这一全新角度对《鲁滨孙漂流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殖民主义发展的历史和实质,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