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师语文的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合为一门课开设的,即《文选和写作》课。从八一年下学期开始,我们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师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在使用这套课本的过程中,我们觉察到有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文选”与“写作”的关系。我们认为,文选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文选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  相似文献   

2.
中等师范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在《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中,作了明确的表述:“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师《文选和写作》课本,是中师语文配套教材之一。这套教材在突出师范性上,有很大改进和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这套教材在突出师范性方面的几个特点。 一、注重德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文选和写作》(以下简称《文选》)是中师的一门基础课、必修课,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历来强调文道统一,文以载道,道以文传,两者密  相似文献   

3.
在中师语文课上,我常常引进小语教材的有关内容和小语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既较好地掌握中师语文教学的有关内容,又提早熟悉了小语教材,为将来从事小语教学打好基础.一、同中辨异,深化知识.小语教材中有些课文是中师文选教材的节选,节选时编者大多作了修改.教这些课文,我总是组织学生把中师教材同小语教材进行比较、辨异,以深化对原文的理解,领会小语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例如学生在比较郑振铎的《海燕》(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一  相似文献   

4.
中师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教的能力.这是中师语文师范性的体现.毫无疑问,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还有《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又绝不是《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一家的任务,《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选和写作》课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文选和写作》课怎样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呢?除了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的方面为学生作出示范外,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明确听说读写和教的关系中师语文教学,除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培养教的能力.教作为一种能力,其实是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和创造性运用.听  相似文献   

5.
在《文选诗研究》所提供的线索下,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方法,对《文选》所收哀伤类及挽歌类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形态、诗歌艺术特点等进行异同分析,以加深对所收哀伤类诗歌及挽歌类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自宋迄清文人对《文选》诗歌的借鉴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前人的有关论述论证了由宋迄清历代文人对《文选》诗歌的学习借鏊和研究,肯定了《文选》诗歌在宋代之后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萧统《文选》所选诗歌的简要分析,阐述了萧统《文选》选诗的情采观、功利观和诗体观。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 ,在我国师范教育领域里 ,中等师范教育一直十分重视读写课程的建设 ,中师读写课程改革 ,先后完成了两次可喜的飞跃 :第一次是从传统的《语文》课中分离出以读写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文选和写作》 ;第二次是把《文选和写作》进一步地演进成现行的《阅读和写作》。历经两次飞跃之后 ,中师读写课程不仅完全从笼统的《语文》课中分离出来 ,而且明确地将“阅读”与“写作”作为两个同等重要的技能训练目标 ,摆在了师范课程实施者面前。但是 ,由于课程的目标体系、教材体系等诸多方面还不完善 ,整个中师读写课程建设至今尚未真正成熟。随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文选》选录的谢朓诗歌为研究对象,从齐梁之际的文学背景出发,结合《文选》的编选情况以及小谢诗歌创作的实际,探悉《文选》所持的选录标准以及可能的成因,既而通过对"游览"、"行旅"、"杂诗"等概念的辨析,细细揣摩小谢诗歌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10.
自萧统在《文选》诗中设祖饯类,祖饯诗就独立成为一种诗歌题材。《文选》诗祖饯类共选有八首,另外,《文选》杂诗类、公宴类、赠答类也有祖饯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的饯别之作。综观这一时期的祖饯诗作,《文选》祖饯诗作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师语文专业课程教学“全程训练”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泰州师范学校谢玲一、模式的构建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师语文专业课程教学和中师生专业能力(“教”)的训练一直囿于师三年级。而师一、师二的《文选》和《语基》课教师往往不愿或不能承担,甚至也不承认基础课中的...  相似文献   

12.
打开“迷笼”摘取“香蕉”──心理学实验在中师文选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王同伦中师《文选和写作》课本在大部分单元安排了阅读分析小学语文课文的练习(简称“析文训练”),我以心理学上的两个著名的实验为理论依据,利用析文训练,加强对学生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中师的《文选和写作》、《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是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只讲“分工”,不讲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把语文能力和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训练割裂开来了。这是中学化倾向的一种表现。《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下文简称为《大纲》),贯彻《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精神,对中师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建立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教学体系,围绕培养目标,把中师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纳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师范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如何加强语文学科的科学性,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师范生听话、说话、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是当前中师语文教学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中师《文选与写作》课要摆脱目前这种费时低效的被动局面,关键在  相似文献   

15.
说话课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一门语言实践课,是中师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文选》、《语文基础知识》等课共同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教”五种能力的任务。而培养和提高中师学生的良好说话能力,对造就合格的小学教师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在我国师范教育领域里,中等师范教育一直十分重视读写课程的建设,中师读写课程改革,先后完成了两次可喜的飞跃:第一次是从传统的《语文》课中分离出以读写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文选和写作》;第二次是把《文选和写作》进一步地演进成现行的《阅读和写作》。历经两次飞跃之后,中师读写课程不仅完全从笼统的《语文》课中分离出来,而且明确地将“阅读”与“写作”作为两个同等重要的技能训练目标,摆在了师范课程实施者面前。但是,由于课程的目标体系、教材体系等诸多方面还不完善,整个中师读写课程建设至今尚未真正成熟。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师范教育正客观而现实地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演进,中师教育为高师教育所取代,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身处这样的时代,必须抓住机遇,在批判地继承建国以来中师读写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建构适应我国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范读写课程。  相似文献   

17.
中师阅读教学例谈□张掖师范学校张忠明中师将文选课本定为《阅读和写作》,旗帜鲜明地标示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对中...  相似文献   

18.
张飞飞 《文教资料》2012,(26):123-125
萧统的《文选》中,"公宴类"诗歌是其诗歌分类中重要的一类,共选有十四首,其他类也有公宴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优秀的公宴诗未被收录。公宴诗发源于先秦,兴于魏晋南北朝,《文选》中所选录的公宴诗作具有典型性。本篇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所录的各个阶段的作品,探寻其发展轨迹和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溯源《东文选》的诗歌九体分类与编排方式,认为中国唐诗选本《唐音》的分体收录方式直接影响并启发了《东文选》。同时,徐居正本人的文学活动、朝鲜选家的特殊心态等文化背景又促成《东文选》在六言诗问题上与《唐音》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艺文类聚》基本继承了《文选》"以类相分"的诗歌分类方式,但在诗歌类目的处理、诗歌类文体的排序、诗歌的立类选文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