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正>2014年,两系杂交种"Y两优900"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026.70公斤,首次实现亩产过千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攻关目标,再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单产的最高纪录。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乌拉尔图小麦和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使我国小麦基因组的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省隆回县百余亩试验田"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世界杂交水稻产量的又一个高峰。然而,袁隆平院士曾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如果我们的杂交水稻再不"走出去",少则5年,多则10年,国外的杂交水稻技术将很可能超越我们,我们现有的技术优势将不复存在。袁隆平院士何出此言?记者采访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万宜珍。  相似文献   

3.
潘尊济 《内江科技》1996,17(6):21-23
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加之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迟栽面积大,我区水稻从1991年至今产量一直徘徊在452—498公斤。为了寻求替代新品种,促进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1994年春从重庆市作物研究所引进了杂交水稻三系新组合“Ⅱ优6078”在我区进行试验研究和连续两年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种植,均获得成功。 一、试验、示范结果 1995年全区扩大示范分布在平坝、浅丘不同生态条件的凌家、永安、沱江、朝阳、全安、靖民、富溪、胜利、新店、高梁、顺河、苏家、椑南、小河口等17个乡镇,为全区27个乡镇的63%。全区设置了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示范片10个,中心示范片1个。同  相似文献   

4.
俞慧友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19-I0020
<正>科技日报长沙9月29日电(记者俞慧友)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十二五863计划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最近取得重大突破:袁隆平团队与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Y两优900"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经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现场测产,按算术平均计算方法,平均亩产达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9月24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八家单位的专家,对位于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培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稻系不仅达到国际优质米二级标准,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新突破,已在全国推广种植4000多万亩,并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完整体系,为我国粮食增产和杂交水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日,编辑部就朱英国教授的科研经历和杂交稻的产业化推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6.
国内速递     
正袁隆平超级稻高纬度实验亩产超1000公斤10月10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杂交稻"百千万"工程百亩片攻关基地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收割。该基地的水稻实验品种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超优1000",经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实测亩产达到1013.8公斤,创造了新的杂交水稻高纬度亩产世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6-16
近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当天下午,湖南省农科院举行发布会,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经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8.
赵治海研究员是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致力于杂交谷子研究30多年,成功创制出了谷子光温敏两系法,培育出"张杂谷"系列杂交种,将原来亩产200多公斤的谷子提高到400~600公斤,最高亩产810公斤.目前,赵治海团队培育的谷子杂交种已在全国14个省区累计推广1800多万亩,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节水10多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继水稻旱育秧技术之后的又一大全国推广的农业新技术——水稻抛秧技术,经引进在我市试验示范已获得成功。今年全市落实抛秧技术试验示范点九个,面积85亩,平均亩产573.5公斤,比手播旱育中苗秧亩均增产40.3公斤,增7.6%;比手播水育秧亩均增产89.9公斤,增18.6%。其中,市中区示范点抛秧平均亩产598.7公斤,比同田对比手播水育秧亩平增产84.7公斤,增16.5%,资阳试验点抛秧平均亩产540公斤,比手播旱育中苗秧亩平增产21.8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全国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育种的重要进展。在分析浙江省光温敏不育系和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的一些糊涂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浙江省两系杂交水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组织“水稻机械稀直播与乳苗稀播轻型、高效栽培技术”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万亩水稻亩产650kg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苏州市科技攻关招标项目的研究开发,创立“水稻机械精量直播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国内领先成果。成果的创新点为:①以带式播种器与播量调节装置为核心部件,研制出水稻精量播种机,并配套大田精播匀播的农艺规范,是水稻精量直播技术上的重要发明;②以机械精量直播为核心技术,配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是水稻直播技术的重大突破;③以杂交晚粳稻为主要品种,建立了相适应的轻型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大幅度地提高了直播稻的适应性、稳产性与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2.
表达     
梦见禾下乘凉,是我最幸福的时候——袁隆平近日,当83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争取在90岁前实现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位耄耋老人的豪情满怀。他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一串串葡萄那么饱满,籽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那个梦真是太美了。梦见禾下乘凉,就是我最幸福的  相似文献   

13.
博Ⅱ优859是博白县农科所用自育优质不育系博ⅡA与R859杂交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参加广西感光组合区试和不同区域示范试验,均表现出株型适中、产量高、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米质优、抗性好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在7290~7890kg之间,最高产量可达11000kg以上,2005年1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8,(9):2-2
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有望下月实现!近期,一批国内著名水稻专家齐聚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嘴村一块102亩的试验田,专家田间现场测产,结果显示,该百亩稻田部分丘块亩产可望突破900公斤。  相似文献   

15.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相似文献   

16.
马有钧 《内江科技》1994,15(2):29-32
三系杂交水稻是我省水稻生产的主要支柱,预计到2000年生产上仍可能是三系为主的局面。因此,还应继续加强三系的研究。 由于杂交水稻主栽组合显著增产,易在生产上形成组合单一。继汕优2号丧失对稻瘟病的抗性,又出现汕优63的严重感病。1987年起,一些有种单位已加强了抗病育种工作,通过对明恢63导入抗源,并以其作为  相似文献   

17.
上海科学家自主培育的超高产杂交粳稻新品种“秋优金丰”,经过3年的生产示范种植,亩产达到801.9公斤,日前已通过了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19日,是世界水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第三期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连片的108亩地上,平均亩产926.6公斤,再创世界纪录。在成功的冲刺中,县老科协作出了重大贡献。 隆回县的羊古坳乡海拔380米,阳光充沛,温差明显,土地肥沃。县老科协副会长、今年79岁的高级农艺师杨俊培一直把这里当成种植杂交水稻的一块宝地。2000年,县老科协的8位老科技工作者在杨俊培的大学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19.
在常规的水稻栽培技术实践基础上,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逐步发展。主要对于杂交稻的优势以及生物学特征,来进行科学栽培。目前福泉市的杂交水稻主要采取超稀播种、培育壮秧、适当稀植等方式,确定适宜的水稻指标,而且强调高更群体以及冠层结构,除此之外,杂交水稻栽培也不断引入新技术。因此本文从杂交水稻的优势以及栽培技术出发,探讨了福泉市杂家水稻技术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08,(5):73
前不久,福建省老科协顾问谢华安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系福建省龙岩市人,植物遗传育种学家,曾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谢华安院士是一位有着“中国杂交水稻之母”之美誉的专家。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杂交稻选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成了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在超级稻育种方面,育成Ⅱ优明86等4个超级新品种,创新了超级稻作再生稻栽培技术模式。为我国水稻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