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5-76
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其奇异性质设计新型的量子器件,是长期以来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物理所刘伍明研究小组最近设计了一个光学微腔阵列。每个微腔包含一个V.型三能级原子。由于光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横向极化的光子之间会形成混合。通过调节偶极跃迁矩阵元以及不同光学微腔之间的跃迁几率。这个体系可以有效地实现量子铁磁相和反铁磁相,同时他们进一步预言存在一种新颖的超逆流凝聚相。  相似文献   

2.
原子与光场的相互作用及由此引起的原子与光场的量子性质随时间的演化多年来备受研究者关注,而其中的双原子体系又是研究相互作用多原子体系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双原子与光场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纠缠双原子与光场作用系统中,在考虑原子之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情况下,两原子间纠缠度随时间演化规律和场-原子纠缠度随时间演化规律几乎相反;在耦合双原子与光场作用系统中,双原子系统会影响到光场的光子统计性质、相位特性,量子动力学特性及量子信息传递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量子操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5):464-464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潘建伟及苑震生、陈宁翱等,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量子操作。该实验成果完美地实现了长程量子通信中亟需的“量子中继器”,向未来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信息科技     
<正>世界首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国内科学家合作,实现了"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长距离纠缠量子对分发对于量子物理基础的检验和可扩展量子网络的实现是极其必要的。然而由于通道损耗,之前能够实现的分发距离被限制在100公里左右。此次实验通过距离总长在1600~2400公里之间的两个星—地下行线路,验证了基于卫星的、纠缠光子对在地面相距1203公里的两个接收站间的分发。实验观测到长距离站点间双光子纠缠的保持以  相似文献   

6.
对光-物质相互作用的严格控制,可在—个半导体微腔中以纳米尺度实现。半导体材料中的激子与在微腔中振荡的光子之间的强耦合产生新的半光、半物质的准粒子,被称为偏振子。偏振子的独特性质(产生奇异的激射和量子凝聚效应)有可能产生新一代粒子发射器和半导体激光器。  相似文献   

7.
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在物理本质上是相同的 ,它们研究的都不是整个光束与散射物体之间的作用 ,而是个别光子与个别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一般说来 ,光子的能量远大于电子的束缚能时 ,光子与自由电子或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 ,自由电子或束缚较弱的电子吸收光子的部分能量 ,并不能吸收光子 ,同时光子的能量减少 ,将沿某一方向散射 ,表现为康普顿效应 ;当光子的能量与电子的束缚能同数量级时 ,主要表现为光电效应。能量为几个kev到几十个kev的光子即χ射线和γ射线光子 ,射到金属内部 ,与…  相似文献   

8.
"他们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而也是整个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这样评价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团队. 潘建伟的团队是中国科大量子调控领域四个主要团队之一.所谓量子调控,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去操纵光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状态和相互作用,利用量子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9.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一个核心过程是量子信息的存储。光子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光量子信息的存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已经有了几种基于光和原子系综相互作用的光量子信息储存方案。本文研究一种新的量子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科教文汇》2013,(12):97-98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一个核心过程是量子信息的存储。光子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光量子信息的存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已经有了几种基于光和原子系综相互作用的光量子信息储存方案。本文研究一种新的量子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光可以被"停"下来的技术和新材料的发现,人类完全可能发明"光子摄像机",只要一打开开关,人便立即处于一个新的虚拟场景中,同时量子纠缠机的发现,可以使远在天边的两个人瞬间感受到对方的接触。那么两个人上网时,光子摄像机会把对方的场景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并释放出来,在通过量子"纠缠技术",把一方面粒子安装在甲身上,另一方面粒子传输到乙面  相似文献   

12.
市场动力学以经典电动力学为基础,以量子电动力学为参考模型框架,其构造自始至终贯穿布尔巴基结构主义思想。市场动力学研究价格、需求和供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光子、电子和正电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两者都属于单荷动力学范畴,共享U(1)对称群。市场动力学引入了市场荷,并以此分别定义了需求与供给。通过考察市场犹豫现象,为需求和供给引入自旋作为其内禀性质。于是,需求与供给可由狄拉克旋量定义。通过引入钱锥和价壳,定义了虚价格;需求与供给通过交换虚价格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为费曼图所刻画。认知场具有极化决策的功能,由磁场所刻画。市场动力学认为,社会经济本身是一个实验,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是观测者。我们建立了市场观测的非对易关系以及观测信息的市场版测不准原理,并以此定义了量子版看不见的手。在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上,讨论了价格场与麦克斯韦场的关系,并引入了规范势的概念。高阶认知(包括博弈、决策与推理)引起的市场涨落(包括介观与量子涨落)。各种市场内在的涨落现象既是理解市场参与者认知又是理解市场相变的基础。定义了市场波函数的六个组分,即全局相因子,全局规范势与全局规范场强,以及局域相因子,局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3-554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中的核心“资源”,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是国际上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超纠缠光子薛定谔猫态,纠缠量子比特数目最高达到10个。再次刷新了纠缠态制备的世界记录。此前的最大光子薛定谔猫态是6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态,  相似文献   

14.
量子缠结——一种奇异的量子属性,即粒子立即就能知道遥远的伙伴粒子(partner particle)的状态——似乎对于执行量子计算中的一些步骤非常关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实现了5粒子缠结态,比先前纪录和标准量子纠错所必须的粒子数又增加了一个。研究人员先创建两对缠结光子对,通过一台分光器发送每一对光子中的一个并使它们缠结,然后再用第5个  相似文献   

15.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用单个光子激发单个分子,实现了两个单分子间的信号传送。在实验中,可让单个分子模拟光频,将单光子流传递给相距数米的另一个分子,如同两个站点之间的无线电通讯。这为开展以单光子作为量子信息载体,由单个发射器进行信息处理的进一步研究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般和有效的算符方法来处理原子与腔场、腔场与腔场等相互作用系统。基于该方法,通过构造三对时间依赖的准光子产生和湮灭算符,简捷地求解二能级单原子与三腔场非共振相互作用系统,得到系统的本征态和本征值、一般态矢、演化算符及三腔场的光子数和原子布居反转的时间演化。我们的新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其它一些量子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等完成量子信息科学以一种变革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传输,在确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计算速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已成为现代物理学最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项目组长期从事量子力学基础问题实验检验,系统地发展了多光子操纵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量子信息处理多个研究方向,做出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具体包括:1.发展高亮度高纯度纠缠光源、独立光子干涉和单光子滤波等关键技术,以最强烈的方式揭示量子非定域性与爱因斯坦定域实在论之间的矛盾,率先实现五、六、八光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11,(3):7-7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今年报道,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物理学家首次在两个分隔的带电原子(离子)之间建立了直接运动耦合,实现了原子之间的单量子能量交换。这一技术简化了信息处理过程,可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量子网络中。相关研究发表在今年2月23日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海外传真     
正量子系统创51个量子比特新纪录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近日召开的莫斯科国际量子技术大会上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迄今为止最强量子系统,它拥有51个量子比特,能模拟一种化学反应,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此前,谷歌公司在4月曾强势宣布,将在今年底打造出49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谷歌正在研制的49个量子比特量子系  相似文献   

20.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18,(13):6-7
我国刷新最大纠缠态制备世界纪录多量子比特的操纵和纠缠是量子计算研究的核心指标。近日,我国科学家潘建伟及其同事通过调控6个光子的偏振、路径和轨道角动量3个自由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发表了该成果。多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和纠缠态制备是发展可扩展量子信息技术,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