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森林火灾不仅对宝贵的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还直接威胁到林区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远程监测森林火灾技术是现场视频图像传输方法,直接对火灾现场进行视频图像采集,然后利用光缆将视频图像信息传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现场情况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与决策。本文将主要探讨可见光图像热源辨别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防治松毛虫     
松毛虫是我国最主要的森林害虫。南方的馬尾松、北方的油松、东北的落叶松以及紅松、黑松、华山松等,都受到它的危害。松毛虫的种类很多,目前在我国發现的有三种:(1)落叶松毛虫,又叫做西伯利亚松毛虫,分布在东北各省,主要为害落叶松。(2)油松毛虫,發生在华北一帶,主要为害油松和黑皮油松。(3)馬尾松毛虫,分布在南方各  相似文献   

3.
随着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运用卫星监测林火的高科技手段已成为目前森林火灾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更好地巩固和发挥其在林火预警中的优势地位,结合近年来从事森林火灾卫星监测的实践,分析了卫星监测林火的基本原理和数据的接收、处理及判读方法,为提高卫星林火监测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是森林生态与管理的核心研究主题。然而,受技术与理论限制,复杂地形下森林三维精细结构监测能力不足、功能估测精度不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对其服务功能的迫切需求对上述研究主题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于2019年在典型独立小流域内建成了观测塔群(3座观测塔)、水文站网、长期固定样地群,辅以综合数据中心;打造以激光雷达为主要森林结构监测、以涡动通量系统和水文站网为主要功能监测手段的"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监测研究平台"(以下简称"科尔塔群")。科尔塔群集成了观测塔群-水文站网-长期固定样地群,构成以遥感技术-涡度相关法-测树学法-森林信息学法为主要手段的协同、跨学科观测体系,具有多方法、多尺度、多要素的核心特征,可开展多类相关研究以满足国家需求、探索国际前沿。基于上述优势,科尔塔群可准确获取森林三维结构,以全息新视角探索森林生态学规律,发展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和其他痕量气体通量观测新理论与方法,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等循环过程与响应,阐明森林水文过程及调控机制,为森林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使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广泛且可持续的生态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对社会的贡献不断加大,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森林防火管理对森林的植被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管理工作中,将会大大加快森林防火工作的进程。本文从网络技术说起,结合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几种信息技术在森林防火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于提高森林防火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一是危险巨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二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针对这些问题谈谈对森林病虫害应采取的一些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敌杀死乳油混滑石粉防治马尾松毛虫浅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强 《大众科技》2014,(3):113-114
发生马尾松毛虫虫害,生物防治是治理松毛虫、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理想防治措施,如果生物制剂紧缺,或有的时间段受天气、温度、湿度的影响,不适宜使用生物制剂,那么化学防治就是保护松树的有效急救措施。敌杀死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击倒速度快,对鳞翅目幼虫杀伤力大,试验以敌杀死乳油混滑石粉形成敌杀死粉剂,用动力喷粉机喷粉防治马尾松毛虫,旨在为马尾松毛虫化学防治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迈进科技大国行列,许多科研成果位居世界前列,北斗导航系统更是媲美GPS,成为我国一大优势。日常生活中,科技也被人们逐渐应用到生活起居中。除了日常生活中对科技的应用,人们也逐渐的将科技应用到军事、救援等领域。其中,森林火灾便是一大难关,因为森林火灾所需监测范围十分巨大,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做到全方位的实时监测以及救援处理。本文针对以上现象设计了一套基于北斗导航的森林消防巡查系统,该系统利用无人机和地面智能巡查车,采用空地协同技术,以北斗导航系统为核心,将图像采集模块和北斗导航模块的导航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进行火情的巡查与信息的采集与发送,通过北斗导航能够实时导航、精准定位的特点以及北斗导航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无人机和智能车的导航定位以及与地面站的信息交流。本文研究了系统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硬软件设计,本研究对未来的森林防火等方面有着一定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期生态学监测和研究揭示了北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维持机制,阐明了干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凝练出神农架自然遗产的全球突出价值,构建的"廊道-踏脚石-关键栖息地"保护体系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体系及应用模式。长期生态学研究为我国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AVHRR和MODIS卫星遥感资料在西藏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通过监测实例的对比分析,说明两种方法在我区森林火灾监测中都是可行的,但MODIS的监测效果远远优于AVHRR。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森林经营生产技术实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森林经营水平整体偏低.在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亟需在国有林场中率先试验示范,形成典型的且具有推广意义的森林经营模式.国家林业局委托项目"示范林场建设重点扶持项目——现代森林经营模式和综合技术推广"紧紧围绕我国森林经营的核心问题,以国际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为指导,在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模式、林分经营技术以及监测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发了"以目标树为构架的全林经营"技术体系、"近自然全流域森林经营"模式、"集约型工业原料林经营管理"模式、以森林经营周期为特点的"典型林分森林经营技术概要"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示范林场森林经营监测评价体系"等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从林木长势、森林气象服务、森林防火、大面积病虫害等的遥感监测等方面了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在森林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为扩大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利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9)
无人机在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电力巡检、油气管道巡线、森林防火巡查等应用场景,飞行范围大、距离远、遮挡严重,测控距离受限的问题突出,为此探讨了常见中继测控方案的优缺点。根据以上几种场景下线路较为固定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DMA软切换的接力测控系统设计方案、技术实现路径及测试结果,证明本方案可以较低的费效比解决无人机长距离、大范围的测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油田近几年应用的液位、界面仪表结构、原理和技术特点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初步论述了典型仪表在油田不同生产场合的适用性,并探讨了采用微机测控系统根据罐内液、界面的动态变化自动确定工况,优化控制监测对象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和挑战,防御和减轻灾害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3S”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创新使科学家们对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及整治程度有了很大改进,并且建立起一套从宏观观察到微观观察的系统及测量方法,“3S”已成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核心,也成为构成“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3S”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国内外利用“3S”技术在森林火灾监测预誓中的应用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1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我国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十种增加到几百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境外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国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卫星火情监测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气象局研发的"卫星监测火点三级定位系统"是根据云南森林防火需求,按照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研制出的一套将火情快速定位到地、县、乡的计算机定位系统。本文通过对这种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对火源的报准率和报准精度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于本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火灾是森林最严重的危害之一。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森林是全球少数处于原始状态下的自然资源之一,天然林面积比例高达99.23%.每年冬春季节的森林火灾遥感监测工作为西藏自治区遥感应用研究中心的首要任务之一。文章对山南市的火灾监测为案例,分析评估火灾监测服务,探讨遥感监测林火方法。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是国家赋予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使命,监测结果是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直接影响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科学决策。“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技术体系”针对我国现有林业监测体系相互独立、兼容性差、监测周期长、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监测精度不高、监测信息集成与服务技术短缺、信息共享服务困难等突出问题,开展科技攻关,首次构建了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指标与技术体系,突破了森林资源信息一体化采集、综合分析处理、集成管理服务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系列软件,实现了森林、湿地、森林灾害、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监测、高效管理和集成服务。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3)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将机器视觉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相结合,可以给农林业带来巨变。利用近红外设备监测农作物的叶绿素水平,可以在肉眼可见的10天之前就监测到农作物的缺水、缺肥或虫害问题;安装在无人机上的实时图像处理装置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出森林火灾。再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位置服务(LBS)应用到无人机系统上,则不仅可以发现农作物的问题和森林火灾等,同时还可以发送回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便于快捷地找到问题发生的具体位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