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肖中荣 《教学月刊》2023,(10):17-20
科学实践指从做事、探究中学习,获得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它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应然之行。教师要分清其与科学探究的关联,弄清其关键要素为三个场域、三个活动。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基于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以学科思维的培养为抓手,以学科知识教学和认识方式为根基,以化学科学实践为路径,构建“KC—PC—TC—LC协同发展模式”,使四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从科学实践维度和科学认识维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何翔 《化学教学》2023,(3):66-68
针对当前科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协同发展的模型,以“二氧化硫的制备及性质的改进”为例,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及改进。改进后实验的装置简易、避免了气体污染、更利于实验的推广,使教学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体验更有趣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探究香蕉成熟过程中物质变化实验”为例,展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复习教学重构过程。案例整合“分子与细胞”“稳态与调节”“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模块,创设香蕉成熟的真实情境,通过理论梳理、拓展实验活动、引导归纳推理、开展科学实践等,完成复习教学工作,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增加了工程技术元素,提出“科学实践”概念。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转型,更加关注具体的实践活动,更能促进与知识的融合,更有助于深化核心素养的发展空间。通过改变探究活动与知识建构相脱离的倾向、改变问题驱动方式为项目驱动、改变单一学科教学为学科融合等策略,可以有效实现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学科融合是一种融合多门学科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创新性教育教学方式。基于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等策略,设计学科融合实践活动方案,构建学科融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优化学科融合实践活动组织程序,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融合多学科教学资源,为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内容、信息、技术支持,给科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林兆星 《福建教育》2023,(45):10-12
<正>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创造条件丰富内容,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动员相关单位,服务科学实践教育”。科学实践被摆在了科学教育极为关键的位置上,更多的单位与资源被卷入科学实践活动中。如何正确、有意义地将科学实践纳入科学教育活动中,让科学实践活动适当、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本文拟对科学实践的教育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当下的科学实践活动实施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邵秀丹 《考试周刊》2007,(19):110-111
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传统的分科课程体制中,由于教师主观或客观原因的影响,学校条件的限制等因素的存在,科学实践活动普遍不受重视。多年来,在我国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课程体制中,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科学实践活动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多年来,广大教师对科学实践活动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本来属于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活动,常常被课外活动取而代之,或与现行课程中的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混淆。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科学实践活动在科学课程中占有的比例明显增加,地位十分重要,科学实践活动对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阶思维发展“沉浸”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情境中,呈现出具有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活动特征的内在结构与发展规律。文章以语文学科为例,基于思维结构、高阶思维结构等基本理论,结合对学科思维的深入剖析,建立了认知要素与情感要素协同作用、思维过程与思维品质动态发展的学科高阶思维结构模型;进而以模型为理论框架对学科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质性分析,挖掘课堂情境中高阶思维活动发生与发展的表现与特征,构建了以复杂问题解决过程为主线、体现思维活动阶段性特征、高阶思维内在要素协同发挥作用、高阶思维外在品质不同程度提升的学科高阶思维发展规律模型。以期为探析学科高阶思维结构与发展规律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为高阶思维发展取向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涛 《教学与管理》2023,(23):24-26
研学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课程并轨运行,现实中多由学科教师兼职任教。学科教师常受困于学科角色,难以实现“综合”与“实践”的深刻内涵。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在多年的研学课程中,以“行走成都”为课程载体,探索出“多学科协同育人”策略,由多学科教师协同并进,在研学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各个阶段,既立足学科、基于学科,又打破学科、统整学科,发挥多学科育人功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与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10.
学科规训与大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学科的发展与学科规训制度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学科规训制度对于学科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规限作用。学科规训促进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机构的形成与扩展;促进了学科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学科规训使早期统一的知识文化分为“两种文化”,而且使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发生分离;学科规训还对跨学科研究构成限制。从大学知识生产、学科发展与学科规训的关系可以揭示学科规训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这一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理科课程的分科设置和学生一般能力形成的事实,结合成年人的认知体验,在解析学科与科学等系列概念间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学生大脑“自重整假设”及悟性学习是人类天然认知方式的观点。从引导学生的开悟方向入手,探讨如何提高理科学科核心素养共同成分“科学思维”的培养效率。以物理学科为例,从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融合发展的视角,细致梳理如何通过悟性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方法等多方面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2.
STEM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理念,包含注重打破学科壁垒的整合教育、强调面向真实世界的情境教育以及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循证教育三重意蕴。然而,当前STEM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使其陷入了功利化倾向与复制式扩张的困境之中,需要来自科学实践哲学视角的深度反思以指引其未来发展方向。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考察视域内,STEM教育是一种从沉思科学到干预科学的介入性科学实践,是一种从科学作品到科学过程的地方性科学实践。未来STEM教育的真正实现需要准确把握“开放式终结”的意涵并全面理解“实验室生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学习的目的与价值正在发生根本变化,这一变化在我国课程改革深化阶段提出的学科素养发展目标中清晰可见,学科学习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科理解。学习价值诉求的改变对高质量课程评价提出了强烈需求。课程评价不仅需证明并促进深度学习,而且其自身就是一种深度学习活动,其基本价值诉求是学科理解,核心观测点是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此相伴的路径可概为:与真实生活建立关联,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以学科实践为取向,设计复杂课堂评价任务;将评价转化为“教师研究”,提高教师课堂评价素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对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新的揭示,即要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以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发展,以新的思维谋求新的发展,以新的举措促进新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新运用。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活动与学科建设之间关系密切。科研活动作为源头,为学科建设把握方向和注入动力,而学科建设又是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和实践基地。二者的协调发展决定着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探究活动兼具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功能。目前,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存在“伪探究”与“试卷型知识理解”等现实问题。据此提出探究活动设计策略:在生活视域下创设问题情境,以知识为目标、生活为问题载体,打破知识与生活间的界限,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构建情境性问题;丰富证据来源,提供多样实验工具,激发多种探究方案;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脚手架”,激发学生自主性知识建构,促进探究活动结论的解释与交流;以问题为核心,问题、证据、解释与交流四者联动,相互支撑与反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剖析近年来高教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学科建设实践情况,阐述了深入研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提出了科学发展高校学科建设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世纪,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为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挑战杯"论大学生科研选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冠华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36-38,42
为更好地通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大学生科研实践,文章论述了大学生科研选题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科研选题要遵循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有利性、具体性等五项原则,探讨了大学生科研选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