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课程是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载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其执行水平和效果是反映课程场域中立德树人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五度”,即教师执行课程的法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尺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刚度、教师执行课程的速度、教师执行课程的效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具有“知力”“能力”“行力”“效力”四大基本表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发挥对正确认识课程、发展课程、以及实现课程育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注课程政策的"执行",提高课程政策的执行力,是课程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课程政策执行力,是指课程政策执行主体执行中央或上级课程政策、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课程政策的组织执行力主要包括:战略规划力、人员配置力和运营力。课程政策的个人执行力主要包括:"知"的能力、情意能力和"行"的能力。课程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有两种方式:整体性评价和项目评价。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程执行力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要素,是制约课程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目前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教师课程执行力不强,要么以经验的方式,要么以讲教材的方式执行课程,鲜有以创生的方式来执行。因此,教师要从课程文本、课程对象、课程资源以及课程中的"我"等四个方面自我提升课程理解力,促进课程执行力的提升,以求有效地实现课程的目的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程执行力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它彰显了教师课程执行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课程执行的政策依据,突出了教师课程执行的自主权利。在实际的课程执行中,教师课程执行力具体作用常常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创生性地执行课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依托,充分用好课程权能。  相似文献   

5.
教师课程执行力是课程实施效果好坏的关键,它彰显了教师课程执行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课程执行的政策依据,突出了教师课程执行的支持条件。在实践中,教师课程执行力具体作用常常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创生性地执行课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依托,充分用好课程权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教研员课程指导是指帮助教师提高课程执行力的活动,包括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课程开发力和课程教学活动落实力等。当前,我县新课程推进工作处在攻坚阶段:三类课程的协调推进、课堂教学的实践变革、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等进入到了“深水区”。  相似文献   

8.
季洪旭 《上海教育》2009,(10):47-50
近两年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与之相关,还提出了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当这些名词于我们不再陌生之时,如何将其真正付诸实践就成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期我们请来一位校长、一位教育学院院长和一位学科教师,分别来谈他们对于课程领导力、课程指导力、课程执行力的认识,希望引起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课程执行力研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程政策研究中,课程政策执行研究相对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要切实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更突出了课程执行力研究的重要性。而在这一研究范围内,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也更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课程执行为研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程政策研究中,课程政策执行研究相对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要切实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更突出了课程执行力研究的重要性。而在这一研究范围内,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也更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高师数学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对师范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着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而且关系着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有了新的要求,然而高师数学专业"教育课程"中,传统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发生变化,以致于形成了师范生不了解新课程的理念、模仿老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实践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社会现象。本文以江西教育学院为例,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有效地改善这一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在2011年11月召开的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上,与会者围绕"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生长点,如"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科目课堂教学"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并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主要表现为服务学生和学校的新理念、资源整合的新策略、凸显施行的新主题和科目整合式微型课程开发的新路向;创新科目课堂教学深化和聚焦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校教育的核心科目上,从而引领人们超越一般性的教学改革论说,进入活生生的各个科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层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优秀教师期待"的新观念,"互惠性院校协作"、"行动学习"、"文化建构"和"课堂问题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基础课程相对薄弱、教育类课程比例偏低、实践课程明显不足、学科课程有待精化等问题。为了调整和优化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正在通过调整课程结构、统合课程内容、重视实践体验以及加大自主课程的比例等措施,构筑"厚基础、高素质、强实践"的教师培养平台,以提高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韩竹 《成才之路》2020,(6):132-133
音乐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多个维度优化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只有教师用"心"寻找,用"情"引导,用"趣"激发,用"笑"鼓励,学生才能在音乐学习中快乐成长,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课程理解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意义赋予,具有自我的主体性、精神的建构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课程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程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是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动因素和内在需求。教师课程理解的促发必须创设利于课程理解的场域,使教师在人格的修炼中提升自我意识,在课程的实践反思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德国教师教育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加之"PISA震惊"引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1世纪初期,德国陆续颁布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职前教师改革的新政策,并积极对课程实施改革,如建立分层、贯通性本硕一体化课程体系,基于教师教育标准设置能力导向的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可持续发展与跨文化主题,开发行动能力导向的实践课程等。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认知能力表现为多元取向并存,但与实际行为有不一致的现象。中职教师课程实施实践能力方面,技术工艺生产属性有待进一步融入;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但不了解新技术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状况;学生与教材内容、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迫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得不灵活调整;在课程内容更新中,与企业生产实践对接的常态化不足;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还不能完全轻车熟路。中职教师课程实施反思能力表现为有反思但是自觉程度有待提高。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素养教育、开展职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培训、优化中职教师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