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淼 《新闻前哨》2020,(1):66-67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新闻论著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莱茵报》时期的"人民报刊"思想。包括人民报刊与人民精神、人民信任、人民利益以及出版自由的关系,探讨了"人民报刊"思想对新媒体传播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决定了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新闻思想的演进也被打上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烙印。媒介(报刊)功能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下,与政治舆论环境的建构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研究梁启超在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论著来对他的报刊角色观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梁启超报刊角色观演变的深层动因以及其对梁启超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群体政治心态为晚清政论报刊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分化整合提供了一条分析思路。甲午战后,社会各阶层政治情绪的激变成为晚清政论报刊时代形成的心理基础。阅读主体心态从求新求变到激进化、进而革命化,成为晚清政论报刊市场变化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邵绿 《新闻传播》2013,(6):19-20
本文从自由主义和公共性的理论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而对报刊理论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进行梳理,最后对公共新闻业与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基石为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提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分法,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学说也为报刊的公共新闻学理论与公共新闻业兴起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政治心态是分析清末政论报刊资本来源的视角之一。维新报刊与其所代表的阶级主体的游离,革命报刊与国内阶级主体的脱节,海外革命报刊资本募捐中的阶级错位,这些特征并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违背,它所突出的是政治心态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群体的政治心态变化所形成的资本效应,展现出新闻事业阶级性历史生成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静  李尚子 《新闻传播》2010,(5):107-108
本文以少儿类报刊为例,论述报刊等传统印刷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策略和出路。通过网络时代的新型营销理论.对少儿报刊在新技术条件下的营销进行具体的探讨。总结和讨论了数字技术平台上人群的聚合规律.以及在这种新的背景下营销传播对象的发现及与其沟通的方法等内容.以寻求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的市场化出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8):6-11
刘师培是扬州仪征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相媲美;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其报刊活动与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相互交织。刘师培的报刊活动前期主要宣传排满反帝的革命思想,中期主要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及教育思想,后期主要宣传保存国粹、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新文化运动。刘师培的报刊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刘师培的报刊活动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学者形象的典型之一,他的个人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表达自由作为法律普遍承认和保护的基本人权,为什么应当受到人权条约和民主国家的宪法性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过非常充分的论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表达自由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尤其是网络表达与自我实现的关系,认为互联网是自我实现的理想平台、身份建构的强大武器和政治参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潘徐微 《新闻世界》2013,(9):109-110
从发行数据看,当今时代纸质报刊面临着由盛转衰的发展现状。纸质报刊的发展出现困境,一方面是纸质报刊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内容,另一方面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广播的强劲发展,瓜分了部分纸质报刊的受众。纸质报刊应坚持“内容为王”、深度制胜;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积极与新媒体接轨。这样,才能在当今媒介竞争中立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200多家报刊撰稿,他们对报刊的运作十分熟悉,既从新闻职业角度,也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角度考察报刊现象.他们关于有机的报刊运动、报刊的公正惯例、报刊与人民的关系、报刊的首要职责、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等观点,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他们对报刊与政治的论述,开阔了我们全面观察报刊的眼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详读马克思《摩泽尔记者的辩护》文章后,通过回顾百年前伟人卓越的新闻观,重点分析了百年前以报刊为主导的媒介时代里,马克思提出"自由报刊"、"第三个因素"及"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产物"等使媒体人受益至今的至理箴言。同时反观我国当下的媒介信息环境,结合相关典型性报道,分析了舆论监督成为大众话语后,其实践随传媒环境的变化而时起时伏的现状。最后反思概括了《摩泽尔记者的辩护》这一经典马克思新闻著作对于现今新闻实践活动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章平 《新闻大学》2008,(1):37-41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启蒙阵地,宣扬其民主自由思想理念,报刊因而倚重知识分子并成为各种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然而,虽然向往民主自由的思想并无二致,但在国难临头的压力下,缘于实用主义的道路选择不同,近代知识分子通过报刊所表达的自由民主观念则有了变化并产生众多纷争。《独立评论》上所爆发的"民主与独裁"等论战,使胡适"中国的自由主义者"的地位得以确立;储安平、罗隆基、钱端升、周瘦鹃、顾颉刚等为代表的诸多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平台,孜孜追寻民主与自由。美国实用主义的民主思想,加上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职业取向,使中国新闻教育的理念和体系深受密苏里模式影响。以此观照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实质是毛泽东对时任《解放日报》社长和主笔的博古及编辑人员"同人办报"倾向的纠正。  相似文献   

14.
出版自由的争取和获得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其中,强制性的法律管制手段的失效,知识税的征收以及后来的被废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传播政治经济学者通过对英国历史上激进主义报刊兴衰的解读,却发现19世纪英国社会最终所获得的完全的出版自由,是以代表工人阶级的激进报业的衰亡为代价的,这种以"自由"为名而实施的控制力量远大于政府的强制性管制措施;而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广播电视行业"解除管制"的呼声和发生的大规模媒体并购浪潮已经极大地侵蚀了传媒公共领域的存在,从而使现代出版自由本身也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5.
叶俊 《青年记者》2022,(5):80-82
"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观点.本文基于对马克思"报刊的有机运动"思想的解读,提出了"媒介的有机性"观点,并以此入手,从新闻传播、媒体融合、互联网生态三个角度剖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有机性,从而揭示从"有机报刊"到"有机互联网"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对于报刊活动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其重要的报刊思想大约有以下几点:报刊可以"去塞求通","有益于国事";报刊有客观和主观两重性;报刊是政府之监督者,国民之向导者;办好报纸要坚持的四条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迅而速"。  相似文献   

17.
1838年到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属于民主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主张报刊必须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要成为人民的代言人。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报刊有一种“高贵天性“,即报刊是一种理智的力量,它懂得怎样为了正义而不是为了个别利益工作,它统管一切事物,但目的只是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更是一个职业报人,他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三次流亡日本",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近代报业紧密联系。纵观章太炎的办报活动,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897-1900年,从事维新派报刊活动,1901-1911年从事革命派报刊活动,1912-1936年,晚年报刊活动。本文力图从媒介化政治的视角对章太炎的办报活动进行梳理,从而探究他是如何利用报人的身份传播思想和参加革命的。  相似文献   

19.
15世纪中叶,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成熟并逐步推向商业领域,人类社会迎来了大众传播时代的黎明。成倍增长的报刊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交往和互动的方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于报刊的力量不断推进现代民主理念的传播与实践,拉开了民主化浪潮的序幕。然而,自19世纪以来,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报刊与民主政治之间的“蜜月期”开始成为历史。此外,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互联网自由"并表示要动用各种资源在全世界推动"互联网自由"进程。时至今日,"互联网自由"概念本身包含的一系列矛盾使各国无法就"互联网自由"建立起共识。各国政府、大型信息技术公司和互联网提供商试图控制和建立自己的领地以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互联网自由"战略进程在现实中困难重重。在霸权主义支配下,美国成为"互联网自由"的最大威胁。美国"互联网自由"战略进程陷入了虚无缥缈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