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卢梭与萨特在自传中自我认同倾向的辨析与比较,在西方化的背景下,将其从三个方面,即自我与自我的关系,自我与绝对(上帝)的关系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进行了对比,指明了:在现代,人的自我认同不仅需要情感,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2.
英语是21世纪人们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之一。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计划学习时间,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学会反思自我,在反思中成长。倾听自我,与自我对话,便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提升自我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实践“自我需要”顾松灿“自我需要”就是自我充分发展的需要,是生命自身的一种固有的需要,例如渴望实力、成就、自信心,渴求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期望获得充满活力与效能的心理机能;企求被人尊重,受人赏识、注重;希望最高程度地...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的一扇窗口,教师应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教师的要求,朋友的影响,自我的需要。其中,自我的需要主要包括自我放松、自我提高、自我慰藉。  相似文献   

6.
教师生命的发展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内在自我意识的唤醒。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遮蔽、自我思考意识的钝化、自我发展意识的萎缩导致了教师生命的工具化和发展的缓慢化。因此,只有唤起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思考意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使教师生命发展拥有不竭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课前的教学设计需要反思,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反思。课后的教学效果需要反思,事实上,准备最充分的公开课更应该反思。  相似文献   

8.
“需要”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共同特征,因为任何生物体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都依赖于对外部事物的摄取和交换,这样便客观地存在着一个需要及其满足的问题。在心理学家看来,“需要”是动力品质。  相似文献   

9.
自我学习的理论模式: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我学习的理论模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莫克(Mocker)和斯皮尔(Spear)的自我学习模式、博亚特齐斯(Boyatzis)的自我学习模式、个性研究模式、布罗克特(Brockett)和希米恩特拉(Hiemstra)的PRO(Personal Respollsibility Orientation)模式、e-学习(electronics learning)模式。文章认为,这些理论模式解释了什么是自我学习、如何进行自我学习、什么时间适合于自我学习以及为什么需要自我学习。它们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其争议之处也正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论领导干部的自我修养马自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活,人人都需要学习,人人都需要改造。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努力学习,加强自我修养,才能使自己得到提高和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一个不注重自我修养的领导者,很可能丢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他...  相似文献   

11.
自律学习是自我指导式学习与自律精神的统一。它不仅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优化心理品质和提高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社会的巨变,当代大学生需要提升自我,需要提高知识、能力和素质,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自律学习。  相似文献   

12.
成就需要,是人们精神需要的一个重要内容。成就需要的满足可使人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自我满足、自我愉悦,昂扬向上。这在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人身上表现得相当突出。青年教师化层次较高,知识较广较新,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由于其心理和职业的特点,成就的欲望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弗洛姆社会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自我的发展、社会人格和社会动机。弗洛姆分析自我的发展主要是沿着束缚→自由→再束缚→再自由的线索来进行的。他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个体的自我发展进程,承认不管受到何种因素影响,个体终究要发展.而且其发展是不可逆的。社会人格是自我发展的最终结果,它决定着社会中个体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社会人格还受一定社会因素的影响。弗洛姆认为,个体在形成社会人格过程中面临种种需要,主要有:联系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认同的需要和定向的需要等五大方面。它们构成了个体的社会动机系统。  相似文献   

14.
自尊(self-esteem),又称自我尊重,是自我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张林,2004)。从儿童自尊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自尊是在自我概念形成以后,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及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也说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张向葵等人也提出,自我尊重不仅是人类需要的核心成分,也是人们缓解文化焦虑的缓冲器,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从三岁左右就产生了自尊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希望受到成人的关注与肯定等等。可见,无论从需要的程度上还是年龄范围上,人们对自尊的需要都是如此地强烈和普遍。所以,从儿童开始培养自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产生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并在生活中表现得自信、自爱、自立,达到一种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而朝着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对自我知识组织的研究主要沿着五条路线展开:自我复杂度,自我概念分化,分开评价、整合评价与重要性突出,自我概念清晰度,自我不一致。自我知识组织具有动态的特点,多重自我和整体自我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也并非固定不变。从系统论角度来看,自我知识具有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特点。此外,目前对自我知识的研究还处于经验描述阶段,需要进一步考察的是自我知识组织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一个具体的重要措施.如何开展学生自我评价需要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成初期、中期和后期自我评价3个阶段,采用自我评价卡、自我评分法、数学日记等自我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数学自我评价,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自我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自我的人际维度不可忽视。但目前国内外对人际自我的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为了加强人们对人际自我研究的重视,有必要对人际自我在归属需要、自尊、人格变化、自我欺骗、内疚、自我控制等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自我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尝试通过新型博客圈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自我发展追求,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具有可塑性强,自身发展潜在性需要开发、唤醒,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需要培养和提升的特点。教育如何为其提供引导性、保护性和支持性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激活和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呢?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反馈内化原则。  相似文献   

20.
心理品质的终极目标是自我人格的完善,也就是说心理品质需要自身的内化来完成,自己自觉主动的完善人格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适当的方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实现,以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