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语文教学以"诵读"为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强调通过"读"来体会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通过"背"来积累语言材料.然而,古代诗歌教学只重"读"、"背"是远远不够的.诗歌鉴赏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诗歌教学更需要通过体味、理解、评析,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田,品读诗外之"诗",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且"读"且"悟"且徐行,一字一句总关情。精心设计巧练习,念好读、悟、习"三字经"。一、读。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博闻强记、熟读成诵、整体把握、涵泳领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诵读教学应坚持: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  相似文献   

3.
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美、凝练的语言美,常常能够促使读者陶醉其中。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感悟诗歌,  相似文献   

4.
诵读经典是我校六年级开展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以论语学习为切人点,以我读《论语》,我记《论语》,我讲《论语》为主线,以达到人人参与,人人爱读、人人会背、人人能讲的活动效果.学生们在学论语、讲论语、背论语、悟论语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升华、净化.学生们在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更加会合作,敢表达,善感悟,乐交流,有效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辉煌灿烂的诗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因而,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但传统的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背""默""熟练以备考",忽略了学生智力、情感、思维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则明确要求在诵读诗歌的基础上,体验情感,感悟内容,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鉴于此,诗歌教学应突破传统,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即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去体验诗歌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杨海蓉 《语文天地》2013,(10):43-4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以语言实践为核心,通过踏实的诵读记背,形成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语言教学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形成"研读赏析"、"体现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正>"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用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激发想要主动去创作文章的欲望,这样便能让学生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品读、悟读、创读等环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品味文章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审美创造力。一、诵读,体会音韵之美诵读的方式能促使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语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传统的"讲"灌"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浅尝辄止。新课程下的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诗情画意般的想象、由虚到实的物化使学生的真情得到流露,同时以改写、仿写等手段内化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古诗的掌握也仅限于会读、会背,了解诗的表面意思和主题思想,这无疑有碍于学生对诗的整体把握,无法体会诗的内蕴,难以发现诗的美的特征。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会读诗、读好诗,人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着采用多种方法入境.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10.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11.
诵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凭据,诵读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机盎然,让学生语感培养有了凭借,让学生人文素质得以培养。合理运用诵读,小学语文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基于此,诵读,可谓小学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2.
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文学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高职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采用"四读一拓"的教学步骤,以期能帮助学生把握鉴读诗歌的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13.
诵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十分重要。如何把诵读这一环节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要加大诵读的训练量。语文课应是先读后讲,多读少讲,多背精讲,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为辅。一些自读课文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感悟,对  相似文献   

1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无论是古代圣贤孔子,还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应达到三重境界:教师高水平的范读引  相似文献   

15.
正朗读练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多次朗读,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以0读为本"是语文课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以"读"为基础,在"读"中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感知、感悟文章意境,在读中陶冶情感,在读中练习语感。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诗歌教学仅仅要求学生会读会背,不利于培养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等能力。从诵读、感受意象和背景故事三个方面论述诗歌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语言的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要求与本来面目,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读"可以说是从文本中获取绝大部分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是我们民族语文教学的"看家本领"。所以,我国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提倡"多读多背,加强积累",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争取培养合格的人才。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18.
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多元诵读的方法有三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能促进他们体会文本;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诵读,能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对比中诵读,能提高学生的技能。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着眼素质,增强读背意识,加强对学生读背能力的培养,才能正确理解读与背的意义,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余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就"读"与"背"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谈一些粗浅见解,以就教于语文同仁。  相似文献   

20.
诵读是品味古典诗词意境和情感的钥匙.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古以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读得层次分明、读得酣畅淋漓、读出古诗文的味道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