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许多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差点儿"是由谓词性结构"差(一)点儿"词汇化演变而来这一观点,从历时语料出发提出新的看法,即"差点儿"的副词用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争些儿"、"差些儿"的词汇替代,语法化只是起了阶段性的辅助作用,帮助巩固并完善了新完成的词汇替代用法。  相似文献   

2.
试析副词"稍微"和"有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稍微"和"有点"都属于低量级的程度副词,但由于"稍微"是相对程度副词,"有点"是绝对程度副词,所以二者在用法上有所不同.与"稍微"和"有点"搭配的形容词和动词及动词性词组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稍微"可用于祈使句和比较句,但不能单独成句,"有点"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程度副词"十分"一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程度副词"十分"是由表示总括义的范围副词虚化而来的,而范围副词"十分"又是由表示对事物进行十等分划分和概括的"十分"的原义引申虚化来的.程度副词"十分"始见于宋代,元代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进入发展的兴盛期.其用法主要是修饰形容词,其次是修饰心理动词,修饰词组时主要是修饰动词性词组,尤其是述宾词组.  相似文献   

4.
赵长才先生在《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一文中介绍了"亦"表疑问语气的用法,并认为表疑问语气的"亦"是由它表类同的"也、又"义在疑问句特定语境中直接虚化来的,①这使我们对"亦"的意义用法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但笔者在赵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先秦文献疑问句特别是对较早出现"亦"的疑问语气用法的《论语》和《孟子》的考察,对疑问副词"亦"的来源,有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世一 《初中生》2002,(32):42-43
一、most通常有三种用法: 1.在"most+副词或形容词"结构中,most是副词,意为"很,非常,十分".例如: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副词中, "还"的句法功能比较繁复,它可以作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还可以作程度副词.王力先生(1943)将程度副词分为两类:绝对的程度副词和相时的程度副词, "还"即为相对程度副词.马真先生认为相对程度副词"还"既可以表示程度深,又可以表示程度浅,表程度深的"还"大致相当于"更".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的差异体现在数个层面,为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二者的用法,本文将从句法结构、客观程度、增量的准确度、语义预设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8.
谢若秋 《考试周刊》2008,(17):72-73
本文对汉语中"相 V"结构中"相"的一种用法,从有争议的作指代性副词还是作代词谈起,认定其为置于谓语之前的宾语,作指示代词.并结合这种用法的一些实际用例,说明"相"在"相 V"( 宾语"O")式词组中,其词性已演变为助词:在"相 V"式的词中则演变为词缀,对这些相关用法的发展演变进行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健 《现代语文》2007,(5):63-65
1.引言"一律""一概"和"都"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三个副词。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这三个副词的用法作了详细的说明,一些其他的虚词著作也基本因循了《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说法。我们就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为主要依据简要地介绍一下它们作为范围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中,含有"some"和"any"的复合代词(副词)有以下几个:   以上这些词,在学习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把"some"和"any"这两个词的用法搞清楚,因而在运用到含有"some"和"any"的复合代词(副词)时,就不知道怎样区分和正确使用.   ……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ε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ε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2.
"超"由动词语法化为副词在南北朝结束.这一过程中,"超"开始独立作谓语,后进入动宾结构和联谓结构,成为语义重心,化为形容词;再后来"超"与形容词组合为联合结构并逐渐化为副词.现代汉语"超"没有作为副词这个义项,目前兴起的副词"超"既是语言继承也是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3.
"多少"是一个古已有之且今天仍然常用的词,它具有名词、代词、副词等词性,呈现出多元化的语法特点.它在意义及用法上的繁杂和差异,实际上是其历史演变的积淀."多""少"本是两个表义相反的形容词,后来二者连用组成"多少"这一联合词组,在不断的连用过程中二者的关系日益密切,逐渐从词降为语素,共同构成一个数量名词,此后又进一步虚化,演化出各种新的用法,随着词性的不断虚化,意义也逐渐抽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多少"的众多用法,并分三个阶段对其演变过程进行阐述,试图理清其历史嬗变的轨迹和线索.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中,"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在清人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将"的用法有:做名词语素、动词、介词、副词、助词.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关于"都"的意义及用法,很多专家、学者作过研究,问题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常用副词"都"的基本义是表示总括还是指"事物的每一个",如王还先生曾三次撰文指出"都"用在复数上不太准确,认为应是指"事物的每一个";二是"都"的义项究竟有几个的问题,如吕叔湘先生将其归纳为三项,即表示总括全部的范围副词、表示"甚至"义的范围副词、表示"已经"义的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旋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现行教材在对"相"的解释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探讨"相"的用法."相"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副词,大部分用作指代性副词,相当于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很多副词研究文献中对"倒"的语义及用法都给出了表述,专门研究的论文有代表性的如彭小川(1999)、李宗江(2005)、吴中伟等(2005).彭小川(1999)把"倒"的语法意义归为表示对比,认为"倒""是一个表示对比的具有很强的语篇功能的语气副词";李宗江(2005)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对"倒"进行了研究,把"倒"的语义功能归结为三个:表示与预期相反、表示转折关系、表示舒缓语气;吴中伟等(2005)则把"倒"的基本语义表述表示"确认",并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倒'字句所表达的内容与说话人预期相反",其二是"除了'倒'字句表述的内容以外,还存在与之对立的方面或者情形".  相似文献   

19.
选择连词"其"和语气副词"其",是古代汉语中极易混淆的两种虚词用法,在某些具体文献用例中,"其"字到底用作选择连词还是语气副词往往难以识别.作者试从二者的源流关系和它们的现代汉语译文等角度,分析造成二者难以识别的原因,并由此探求在具体文献用例中怎样进行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程度副词 名"结构在社会上使用越来越泛滥的现象,本文以短语"非常男人"为例,阐述了 "程度副词 名"结构在理论上站不住脚的原因,进而说明它是一种不符合汉语语法的言语用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