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性别研究理论认为,性别身份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男性身份经历了建构、挫折和重构的过程。杰克最终识别了男子气概的伪装,领悟到纯粹的英雄精神,并以此为基础重构男性自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剖析,结合同一作者其它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从心理分析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从作者笔下男性人物的受伤、他们对阉割的恐惧以及他们的自我分裂的种种表现几方面,揭示以杰克为代表的男性人物的自我分裂症,以及作者本人对男性社会性别身份认同的敏感与关注,从而为经典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增添了复杂性与多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勃莱特在离开罗梅罗后,本不应该选择再回到有身体创伤的杰克身边,但她却这样做了,只因她承受着越界后的自我性别身份确认的焦虑,而有身体创伤的杰克可以给她带来安全感。杰克的身体创伤不仅属于个人的生理病症,还属于时代文化转型期的中产阶级白人男性的群体状态。杰克的个人悲剧,在本质上则成为那个时代白人青年男性的西西弗式的现代悲剧。虽然悲剧具有不可逆的时代必然性,但我们仍应该透过悲剧看到希望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段真 《培训与研究》2009,26(4):18-19,26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剖析,结合同一作者其它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从心理分析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从作者笔下男性人物的受伤、他们对阉割的恐惧以及他们的自我分裂的种种表现几方面,揭示以杰克为代表的男性人物的自我分裂症,以及作者本人对男性社会性别身份认同的敏感与关注,从而为经典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增添了复杂性与多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台奥多·冯塔纳的婚恋小说不仅是女性主义佳作,更在立体的社会语境和生动的两性关系中揭示了隐匿的男性性别焦虑和身份危机,呈现了性别结构和权力关系影响下的男性气质模式转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以丰富的实践话语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或参与自身男性气质构型的建构、解构与重构,并反向影响社会性别机制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6.
梁志芳 《英语广场》2020,(27):15-17
翻译在身份建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身份建构或重构的场所。本文首先以研究路径为线索,梳理了过去20余年来翻译学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有翻译与民族身份认同研究、译者身份研究及翻译与性别身份研究三大研究路径;其次讨论了翻译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存在的研究主题较为单一、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缺乏等问题;最后指出了翻译学领域未来的身份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建构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阶段。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以已经习得的身份前概念为基础,确证、调适与重构教师身份概念。这一建构过程至少有三种路径:一是将身份前概念确认为专业身份概念;二是部分肯定身份前概念,在实习情境中调适,建构新的身份概念;三是全部否定身份前概念,并重构教师专业身份概念。这一过程经历了从身份前概念到新教师专业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者认为,教师专业化中蕴含着性别向度,负载着男性价值和男性品质,这导致了女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危机和教师教育的困境,因而必须通过修正来重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图景。女性主义的这种观点丰富了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为教师专业化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但是,女性主义的教师专业化思想也存在过分强调女性和女性特质的弊端,因此要予以辩证地对待。  相似文献   

9.
从《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的不同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克·伦敦的信仰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冲突。本文着重分析了对杰克·伦敦人生观影响最为深远的斯宾塞主义、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主人公总是在和自己遇到的各种险恶境遇作斗争。境遇是杰克.伦敦小说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和展示主人公英雄气质的舞台,同时境遇使得主人公的理想幻灭,这也就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将以悲剧而告终。而"饥饿感"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既是造成极端境遇的原因,又是极端境遇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1.
《爱无可忍》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第六部小说。小说探讨了爱情的本质与人际关系等主题,但深层却隐藏着对男性身份危机的焦虑。通过分析贯穿全文的性别置换、对主人公男性身份的颠覆以及“无能化”等叙事策略,麦克尤,恩解构了主人公的男性身份,揭示了当代西方男性所面临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2.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篇具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我们从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出发,以男女两组英语互动式性别广告为语料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男性广告在“祈使语气”、“消费者充当的主语一限定成分”、“消费者充当的动作者一物质过程”的构形分布上均明显高于女性广告;而女性广告在“消费者充当的感觉者一心理过程”的构形分布上明显高于男性广告。这些构形分布的显著性差异说明,这类语篇建构的不同性别的身份是不同的,即建构不同的性别身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汉语广告中针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语篇作为语料,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广告语言进行分析,并揭示性别身份在广告语篇中的构建过程。分析发现语篇里隐含有对不同性别身份所持有的不同观念和态度,针对男性消费者的广告语篇更主动,而针对女性消费者的语篇则被动,现时是一个男女性别仍不平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杰克·伦敦一生奋斗不息、辛勤耕耘,功成名就之后因看破人生而英年早逝。其代表作品《马丁·伊登》中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无论在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还是在人物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深深地折射出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可以说《马丁·伊登》即是杰克·伦敦深沉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的关键是重构农民群体的社会身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的社会身份已经步入一个解构和重构的过程。在城乡经济统筹政策背景下,农民群体社会身份重构的基本路径有四:政策性禁锢的解除;社会分类标准体系的更新;政治话语权的获取;农村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对于民族身份的现代性构成来说,性别视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途径,当代文学中有关中国女性与西方男性的跨国情缘叙述便投射出了一种"中国"/"西方"的民族寓言,而且这一过程在近三十多年的当代文学变迁中呈现出了自恋主义下的民族主义修辞、日常生活意识形态被神话之后民族的颓败与性别的沦落、重建性别回廊中的民族身份等不同的文本形态。论文通过不同时代代表性作品的典型分析对此做了细致阐述。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琦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美国华裔詹姆斯·李及其跨族裔家庭的存在危机。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尝试对詹姆斯这一角色的身份建构进行新的探讨。伍琦诗通过对华裔男性詹姆斯的男性气质重构、对"模范少数裔"这一政治话语的审视以及对詹姆斯身份建构过程的刻画,表达了其对美国华裔群体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以及突破二元对立、寻求新的身份建构途径与实现种族和谐的呼吁。  相似文献   

18.
《阿凡达》中的杰克·苏利有着三重身份:人类、阿凡达、欧马提卡雅人;作为人类的杰克,生理残疾、心理消极、行动受控,是殖民者中的弱者;作为阿凡达的杰克,生理健全、心理积极、行动自由,是同类混杂体中的精英;作为欧马提卡雅人的杰克是特鲁克骑士、能号令所有纳威人、能得到伊娃的帮助,从而打败人类殖民者,成为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的显性统治者。这三种变化的身份承载了一个不变的白人的霸权意识,即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无法领导和拯救自己,他们必须被美国白人领导和拯救。  相似文献   

19.
以爱伦·坡的情感经历作为参照,对其怪诞小说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男性经历着一个由恋母到自恋甚至恋物、恋尸的畸形心理演变过程;女性则多属于男性自我陶醉而创造的“他者”,这一角色定位和她们终被谋杀的厄运,都折射出男权思想的严酷。这一切是由于传统社会为男性设置了极高的期望值,为女性设定的标准线却相当低下,使得男性与女性都成为性别的囚徒。社会必须调整对两性传统角色的认识,才能将他们从被囚禁的境地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0.
詹成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2):123-126
黑帮片是香港电影的重要体裁, 而香港黑帮片中对男性形象的表现具有独特性。通过对西方主流文化研究中的性别理论和身份理论的探究, 分析香港黑帮电影中男性性别表征手段上的矛盾性, 并论述了其男性形象表征的重要嬗变以及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