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一、《"新基础教育"论》主要内容1.什么是"新基础教育"。新基础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观念而言的,其在观念形态(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学校实践形态(教学、班级建设与学校管理)和学校中人的存在形态(学  相似文献   

2.
正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妙招一:实行班级管理"一人一岗制"我校倡导精细化管理,即"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人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扬民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教育"满天飞的时候,哪怕身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也往往搞不清楚学校到底为何存在,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近读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发现他对学校定位和功能有着发人深思的论述。问题是,教育中人有多少知道杜威,知道杜威的这些观点?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教育应当关注当下,立足今天,"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从"教育是生活"的角度看,生活是连续的,是持续发生的,而我们能把握的生活显然  相似文献   

4.
谈到学校人文教育,笔者认为要把"人文"二字分开来理解,"人"就是要关心人——师生员工素质的发展,"文"就是要关注"文’——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的发展的地方,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地方.学校人文教育就是要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促使师生员工提高人文修养,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过程. 教育家高焕祥在《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一书提出:每个人都有三种世界,即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心灵世界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从学校层面上看,人文教育是人文积淀、人文体验和人文实践.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而精神关怀又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人又是教育的出发点、核心、目的和归宿,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因此,社会及教育界对于"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入的过程中,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的感受,认为应该把加强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班级管理模式作为优先目标,选进教学目标及模式中,以此实现我国中职学校班级人本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刘从海 《家教世界》2012,(24):49-50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住宿的学生6000多人,他们有四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学校内,在常规的学习管理上,还需要科学的生活教育与管理。寄宿制是学校范围内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管理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多年来,我努力探  相似文献   

7.
张萱 《上海教育》2016,(Z1):38-39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简要而鲜明地指出:"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和生活的一致,家庭生活和学生生活的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条件。"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管理的开放化、民主化和学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从封闭的学校自我管理,转向社会、家庭参与学校管理,这就决定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必然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只有坚持以人本思想构建和处理家校关系,才能最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王洪花 《人民教育》2012,(11):54-57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要求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发展。合作作为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作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其重要性日益显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的报告中,将"会共同生活"作为新世纪人的四大支柱之一。而"会共同生活"显示了对新时期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强烈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洞晓社会发展的趋势,自觉把时代的需要作为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荣丽娟 《吉林教育》2007,(11):60-60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舞台。班级管理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一、以人为本,和谐人际关系班级管理,育人是根本。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10.
赵宏 《教学与管理》2012,(15):31-33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是需要文化滋养的。正如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史密斯所说:"一个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走向成功的教育途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所具  相似文献   

11.
杨仁元 《考试周刊》2013,(5):177-178
<正>新时代,新要求,社会需要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和谐统一、德行合一、心智健全的人才,我校的"立人教育"应此而生,并以此作为教育理想和追求。何谓立人教育?《易·说卦》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论语·雍也》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校立足传统文化,放眼时代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结合起来,德学并举,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此,学校提出"全面发展,做人第  相似文献   

12.
胡春蕾 《中国教师》2013,(Z2):133-134
国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41条"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专门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温家宝总理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指出:"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建立家长委员会,必须从制度建设上打好基础,并通过改革创新办实办好。"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此处的"人"指包括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内的所有个人和集体。针对我国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人本管理正在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内涵学校既是一种组织,但又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机构,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主体的  相似文献   

14.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在学校看到同事如痴如醉地阅读《宁夏教育》,心里想:《宁夏教育》有啥吸引人的内容?当时的我不以为然。可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说:“多看看《宁夏教育》,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尤其是在班级管理、教育学生方面为教师指点迷津.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法宝。”于是,我怀着好奇之心,拿起一本《宁夏教育》开始阅读,没想到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5.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  相似文献   

16.
刘金霞 《教育》2012,(15):28-29
《论语》作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之"圣经",它是一部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孔子)耀古今。"《论语》中的每句话几乎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对学校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8月,教育部制定下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称《管理标准》)。如何发挥《管理标准》的理念引领、规范管理、提高学校品质等功能,是学校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所在单位南京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实践,笔者认为,《管理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应该走"国家标准,学校特色"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所以,营造现代班家文化,开展积极的"班家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班家互动",是指班级和家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以达到育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在教  相似文献   

19.
"和谐班集体"是中职学校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营造家庭式氛围、实施自我管理、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建设"和谐班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昭委 《中国教师》2008,(23):55-57
<正>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一般认为,伦即人伦,指人们之间的关系,理即道理、事理;伦理合称则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遵循的规范及相应的道德原则。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通常需要制定多种激励措施。由于其中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