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跳频扩频技术在蓝牙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扩频技术如何提高蓝牙的抗干扰能力,最后,作者提出了扩频在现有蓝牙设备中无法消除的干扰;802.1lb的串扰以及蓝牙匹克网之间的自干扰.  相似文献   

2.
低压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实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低压电力线扩频载波实验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力线扩频载波模块的电路设计原理以及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包括扩频载波信号的测试,通信参数的设置以及通信性能指标测试。同时对电力线扩频载波技术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在通信领域极具发展前途。本文首先介绍了扩频通信技术,然后提出了一种数据基带的扩频方式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码分多址扩频系统中扩频码的选择与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码分多址(CDMA)扩频系统中扩频码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扩频码中使用较多的m序列特性,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符合码分多址(CDMA)要求的扩频码Gold序列特性及其产生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及目前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和主要传输方式,并就扩频通信的四种工作方式、扩频技术的特点和扩频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前景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无线数据通信设备的不断推出,无线数据通信事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同时无线电频率资源却日益紧张,通信干扰现象也较为严重,造成传输速率低下、可靠性降低;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通过介绍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实现方案、和在现代高速数据通信中的广泛应用,揭示了扩频技术在解决常规数据通信传输速率低下和频谱利用不合理等方面,起到的主要作用,阐述了扩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和通信技术的优良性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扩频调制技术是抑制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重要解决方法,而扩频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以Buck电路为例,首先,设计了双闭环控制的Buck电路,分析并优化了环路稳定性。接着,在MATLAB中设计了分数阶Chen混沌系统,该混沌系统的Lyapunov指数最大,混沌运动最剧烈;同时,其频谱分布最均匀,方差最小,能实现最佳的扩频效果。然后,在PSIM软件中搭建Buck电路并进行混沌扩频模数的混合仿真。最后,使用PSIM的一键生成代码功能,将生成的代码烧录进DSP(digitalsignal process)芯片控制的Buck硬件模块,实现分数阶混沌扩频以抑制EMI。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实现较好的扩频效果,易于在电路中实现,并且也适用于其他扩频方式。该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基于CEBUS总线的火灾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CEBUS总线,并采用扩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实现了对多点现场的自动监测控制,实现了对火灾现场的集中控制和自动灭火。  相似文献   

9.
GSM和CDMA蜂窝移动系统抗多径效应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径效应是陆地移动通信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通过介绍自适应均衡及分集和扩频等技术,具体阐述GMS和CDMA这两种制式的移动蜂窝系统抗多径效应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水印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关系数据库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扩频技术把水印信号嵌入到数据库的部分数值型元组中。分析了该方法对各种主要攻击,如元组重新排序、数据更新、元组删除等的抵杭能力,证明算法具有较好的隐蔽性、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大规模可编程芯片的数字直接序列扩频接收技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其数字接收机模型、PN码捕获及PN码同步技术,给出了该数字接收机的实际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直接扩频通信(DSSS)作为通信领域有效扩展频谱的前沿技术,由于其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速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许多领域。同步系统是扩频通信的关键技术,扩频序列的同步分为扩频序列的搜捕和跟踪两个阶段。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在伪码完成粗同步(捕获)之后能保持良好的同步跟踪,从而有效地、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直接扩频通信(DSSS)作为通信领域有效扩展频谱的前沿技术,由于其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速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许多领域。同步系统是扩频通信的关键技术,扩频序列的同步分为扩频序列的搜捕和跟踪两个阶段。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在伪码完成粗同步(捕获)之后能保持良好的同步跟踪,从而有效地、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波变换多分辨率特性和人眼视觉特征,提出了一种彩色图像多水印算法.多个有意义的签名水印能提供更可靠的版权识别,而且多水印相互配合使水印图像同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为增强水印的鲁棒性,在添加水印之前对水印进行预处理,在嵌入水印时又应用了扩频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扩频系统接收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位同步方法,结合科斯塔斯(Costas)环的载波同步方法和数字匹配滤波器的扩频码同步方法,建立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模型.最后,采用MATLAB R2006b/SIMULINK工具,对该系统进行整体仿真.本系统经过仿真,验证其正确性,为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通信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机制工艺及机床夹具》教学基础上,合理安排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二级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新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网络传播迅速发展之后,传统的“二级传播”的作用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性,网络传播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传播的主权不再被大众传播媒体垄断,网络传播的主体呈现出个人化、多元化的特征。因此,“二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及其在营造公众舆论中所发挥的影响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Mosston's (1966, 1981) and subsequently Mosston and Ashworth's (1986, 1994)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has been conducted for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The Spectrum has provided PETE researchers with a framework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Spectrum research complete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s reviewed in 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is organized around two time periods, the 1970s to the early 80s, and the mid 1980s to the present, to exemplify the link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trum research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What we have learned about the reproductive and productive clusters of Spectrum teaching styles based on research is discussed as well as future directions for Spectrum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基于项目的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总结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反思目前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面向应用、重视实践为基本教学思想,结合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零件工艺项目化教学为主线,主张采用先进手段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新体系,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分析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was introduced by Dr. Muska Mosston in his 1966 book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is essa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trum is briefly recounted and five refinements made since 1966 are reviewed. In closing, the authors reflect on the influence of critiques from scholars in the fiel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trum and Spectrum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