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06,(3):18-18
常见的莲瓣、缠枝莲、卷草等图案。它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纹罐的画面的构图形式和笔意完全一致,像一人所绘,是元末青花中的稀世珍宝。此件作品和青花“鬼谷子下山”纹罐一样,由张浦生先生监制,由黄云鹏先生精仿。  相似文献   

2.
程晓中 《收藏》2008,(6):58-59
青花“无双谱”人物图大碗,为清光绪年间景德镇瓷器精品。其眙质细腻,釉色纯正,是光绪时期所特有的高白釉。尤其是碗外壁所绘的青花“无双谱”人物图案更是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3.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3,(9):137-137
青花冰梅开光博古纹花觚 敞口,直腹,圈足,内书“康熙年制”青花四字款。器身冰梅纹开光,内绘博古纹。釉面光润,青花发色淡雅,胎质洁白。年份为清光绪。  相似文献   

4.
明“文魁星斗图”青花碗一对,高5.6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8厘米。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色胎,胎质细薄坚致,可见青花纹饰中的不同色阶,有浓、淡几个层次,所用应为晚明时的“浙料”。从绘画手法上看,采用“单线平涂法”,青料平涂超过轮廓线,这正是晚明时期青花描绘纹饰  相似文献   

5.
2000年第7期第8页《釉上彩与釉下彩》一文的内容不完全正确,除这两种釉彩外,还有一种既采用釉上彩又采用釉下彩烧制的复合瓷器,称为“逗彩”或“斗彩”。“青花加彩”意为釉上的加彩和釉下的青花互逗(斗),称釉上彩不妥,应称为逗彩。“黄釉青花”亦属斗彩。 上海辞书出版社《简明陶瓷词典》:“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我国最早的釉  相似文献   

6.
周宇婷 《收藏》2007,(3):56-58
民国时期是青花瓷的衰落期,后世皆以珠山八友及其新粉彩为民国瓷的代表,然而,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民国瓷却以“青花大王”王步的作品遥领风骚,频频刷新拍卖纪录。  相似文献   

7.
青花樵夫图盘,直径14.5厘米,底径7.2厘米,高3厘米。主题描绘担柴归来的樵夫形象,樵夫步态轻快,神情安逸悠闲,周边点缀淡描菱形几何纹与青花点染的花卉状纹样,盘外壁装饰更加简单,仅以青花点染出些许眼睛状纹饰。底书青花楷书款“天启年制”。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龙缸是景德镇御厂制作的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大缸,一般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与其他瓷器制品相比,该类器物器型较大,因此也有“大龙缸”之称。一、龙缸烧制的工艺流程嘉庆时期,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明御厂,专门烧制瓷器的只有“龙缸窑”与“青窑”。“龙缸窑”仅烧制龙缸,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3,(1):136-137
作为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近日正在上博展出。其中,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以及7年前拍出2.3亿元的“鬼谷子下山图”大罐等稀世珍品悉数登场。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不卖”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也应邀短期参展。  相似文献   

10.
孟滢 《收藏》2001,(7):57-59
不少人对“文房四宝”中的砚、墨、笔、纸比较看重,其实印色池(印泥盒)在文房器具中也是个望族。明代屠隆早在((文房器具笺》中将印泥盒列为专项,他说:“印色池:官、哥窑方者,尚有八角,委角者最难得;定窑方池外有印花纹,佳甚,此亦少者。诸玩器,玉当胜于瓷,惟印色池以瓷为佳,而玉亦未能胜也,故今官、哥、定多贵甚。”印色池今人多称印泥盒,文人用其蓄藏印泥。此前多为妇女存放白粉、胭脂。清代乾、嘉之后,盒盖上出现青花书写的“双喜”字。  相似文献   

11.
马起来 《收藏》2006,(5):60-60
珍贵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罐,又称“僧帽盖钮青花缺勤”(如图)。高47.5厘米,口径16.6厘米,1973年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明初大将汤和墓出土,是景德镇窑元青花瓷中一件难得的大器。  相似文献   

12.
沙伟 《收藏界》2014,(3):68-75
纵观近几年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可见文玩清供中将.“笔筒文化”推向高峰的康熙青花笔筒特别引人注目,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华夏文明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作为“笔筒大王”的康熙青花笔筒受到藏家的追捧,则标志着它正逐渐恢复其应有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3.
刘禄山 《收藏》2013,(12):59-64
王步(1898~1968年),祖籍江西丰城县长湖竹溪村人。在景德镇从事陶艺创作61年,人称“青花大王”,自号“竹溪道人”“陶青老人”。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国时期,陕西渭河以北的民间窑场曾烧造出大量青花瓷,这些青花民瓷涉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虽是粗瓷产品,却展现出北方民间极有韵味的瓷绘艺术。随着现代社会对艺术品喜爱的“返璞归真”,这些手绘“土青花”瓷越  相似文献   

15.
朱纪 《收藏界》2010,(4):66-68
这一组民窑青花瓷,是在长期不经意中积攒成的,购买时凭的是“好看”和“直觉”,价格也是工薪族所能付得起的。官窑和民窑青花精品在中低档市场难觅,这些青花粗器便是学习青花瓷器知识的媒介载体。资料中大量的图片可以摘录,游历中时有佳品可以拍照,都不抵把玩实物时的那种心境和真真切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马广彦 《收藏》2006,(2):136-137
西安古瓷鉴藏家陈永昌君珍藏一尊署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双凤纹长方香炉,承蒙见示,深为这尊世所罕见,虽伤犹珍的礼器所震撼。  相似文献   

17.
咸阳博物馆收藏仃一件“渔樵耕读”青花瓷盘,高2.2厘米,直径10厘米。胎质细腻,保存完好。敞口,弧壁,平底,矮圈足,艋背有三个小蝙蝠图案,罹于清中晚期的器物。缸中的青花发色深浅仃别,刖笔湿润淡雅,有“水墨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金成 《收藏》2006,(3):48-50
历来元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倾倒,这主要取决于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以钻、铜着色剂为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但是,我们在喜好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同时,要以平常心态去正确认知它,否则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参加“耀州窑国际研讨会”之际,走访了距铜川市东南约15公里的陈炉镇,在一老乡家中发现一件土青花碗。此碗呈撇口状,圈足,近足处及碗底不挂釉,碗内沿饰一周绳索纹,碗心青花圈内写一“■”字,笔画多达五十几画,这个字形在古今字典都查不到,但作为陕西人,大概都能念出此字,它就是陕  相似文献   

20.
青花大碗  朱广宇 《垂钓》2007,7(8):54-56
这是坛子里深受钓友喜爱的一篇清新自然的小文,宿聚生先生看后为之击节,并鼎力向《垂钓》推荐,他深有感触地评论说:“看了盛在青花大碗里奉出的这篇融融小文,方觉除了个人的心灵愉悦,钓鱼竟还蕴生着如此丰沛的别一种欢乐。那种洋溢于父母,夫妻,兄弟,亲子间的天伦这乐,让人觉得整个世界都如此温馨地明亮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