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命教育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利用各种显性和隐性课程落实"生命教育"至关重要。语文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它的人文性特点和"生命教育"有着先天性联系,所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至关重要。这要从备课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和上课时实施的具体方法去实现。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本身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成人"教育就是如何培养一名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格人才的教育。就语文教师而言,教师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良善的种子,就先要加强自我修养。在认真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培养任务的同时,必须注重"育人",自觉承担起学生"成人"的教育。在文学教育中融入"成人"教育,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也就是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一、联系生活,激发"真"趣"语文是一种和生命情怀同在的东西,它能越过理性和意识,而对非理性和无意识进行引导。语文教学通过对最直接最本真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直达生命本源。"  相似文献   

4.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教师要注重研究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找准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理解、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计琳 《上海教育》2011,(2):10-11
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为师——"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作为上海首批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课几乎堂堂都是公开课,她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等理念被写入国家课程标准,她"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更对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耿浩 《辅导员》2010,(13):103-103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面。所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过程。因此,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要为人的生命成长助力。语文是有着独特的人文性与鲜明的工具性的教育学科,在培育生命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语文教育中自觉承担起培育生命的责任,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浸润生命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高职语文教学具有与一般语文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与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更要注重知识技能与精神境界合一。基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以载道"的理想,将"道"与"德"贯穿其中。同时,作为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解行并重,教学同行,做学生成长的合格引领者。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它既要完成语文教学自身的任务(知识、技能、智力等),又要完成它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任务,即育人性。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复杂、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身为一名从教20年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对智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起到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毅 《西藏教育》2011,(11):16-17
于漪认为:"学语言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更应关注人。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生命存在的价值,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与爱"教育。  相似文献   

11.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生命活动,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要提升文化生命力。本文以王韶华"三书"教育为研究对象,认为语文教育应做到以下四点:1.语文课教实、教活,激发生命的文化智慧;2.教研求深、求高,把人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3.育人以心性、以品格,体现"养成"文化行为;4.不断地努力、追求,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与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生命教育紧密相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明 《文教资料》2011,(34):49-50
懂得感悟生命,以人性之美来体味文学的深刻内涵。以情感的共鸣彰显教育的真谛.教育才会进发活力,与时俱进。教育源于生命,只有顺应生命的本性,才能促进生命的发展。所以,敬畏生命,体现出教育的基础伦理,是教育的最佳境界。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带领学生品味生命之花的绚丽与夺目。教学中的“生命在场”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感悟生命。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的首倡者李炳亭先生,曾提出高效课堂应该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特征要求语文教学要传递知识、方法和能力,成为"知识的超市";人文性的特征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完成"生命的狂欢"。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结与提高阶段,语文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可见,教育是培育生命的过程,要为人的生命成长助力。语文教学作为独特人文性与鲜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在培育生命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自觉承担起培育生命、润泽生命的责任。一、语文教材是一部生命教育的百科全书语文教材是与生命教育在内容上联系最直接、形式上最特殊的教科书。中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蕴,以人教版初中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以崭新的姿态成为读写"种子",用读写推进语文教育,不但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意思、有激情、有意义,还要用情感和智慧点燃语文课程,努力使"幸福读写"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我们努力营造独具特色的"雅"文化,在读读写写中让"雅"文化润泽生命,使我们的学校更优雅,教师更儒雅,学生更文雅。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无可厚非是增长人的知识,提升人的素养,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其目标的永恒"主体"是人,脱离了人的存在,将毫无价值与意义。从人性本身视角来分析语文教育的本质,更能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传承手段即是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本身的"工具性"正是语文教育属性之所在;语文教育的另一属性即"基础性",也正是符合人性发展规律之反映;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正是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将最终回归至人性本身;本文试图从人性之角度分析语文教育的本质,本研究认为:语文教育是生活世界的回归;语文教育是美的教育,教育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表现;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主体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学周刊C版》2014,(10):109-109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的创设,能把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官来直接感受,对知识能有更直接的接触,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让他们在其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要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文以载道"的功能和作用,利用唐诗中赋予生命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