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具体方法一是激发情感,以情激情.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三是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相似文献   

2.
本文管窥了《诗经》中所描绘的四位弃妇的情感世界的建构问题,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哀为基础的共同的情感体验;二、以怨情作为情感构成的中介因素;三、以恨作为情感的尖端。  相似文献   

3.
王雪飞 《考试周刊》2013,(76):191-191
初中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情育情。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以境育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以知育情,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以情育情。帮助学生形成稳定、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情激学;以情明理;以情导行。  相似文献   

5.
要想把学生对某些事物的情感迁移到教学内容中去,引发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情感挖掘和领悟,就要求教师赋予教学内容以一定的情感因素,发掘其隐性情感因素,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本文从情感特征、以声带情、声情并茂、情真意深等方面阐述了声乐艺术的情感体验,提出声乐艺术要重视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以情优教的具体实施却不尽如人意。通过以情优教的四个原则的论述,进一步探讨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情”的涵义大致可以归纳成三个层面:事物之情实,人内心之真实,以及情感的真实。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更侧重于对个体生命的关怀,重视道德情感;道家则侧重于个体的生命情调,特别是对自然自由的审美情感的观照。儒家要求以理节情,标示了其伦理化、道德化的思维倾向;而道家情感自然论则标举自由任性的思维取向,主张缘情求美,强调情感的个性化和超越化。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推动品德认知向品德行为转化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及健康人格起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情感德育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情感因素,达到以情育德,使道德在美好的情感中得到内化,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云 《陕西教育》2011,(4):32-32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优化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教学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因素,“以情优教”十分必要。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德育教学的一个主力军,更应该调动和运用教材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坚持乐情原则、冶情原则、融情原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以情导学、以情导行。只有情感教学,才能使学生爱学、会学,用好思想政治课知识.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有利于以情促学,增强文本体验。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无论是以境促情、以情养情、读中悟情还是角色激情,都一定能带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入细致地学习文本,真正实现以情促学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有利于以情促学,增强文本体验。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无论是以境促情、以情养情、读中悟情还是角色激情,都一定能带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入细致地学习文本,真正实现以情促学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激情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情感,才能以情激情、以情育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从教材中找激情,然后用语言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有激情,这样课堂就有活力,才能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物化,情感是联系创作者与和欣赏者的纽带,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声乐艺术必须做到情感先导,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达到感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下,中职学生一般被视为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有待改进的学生,“混”的普遍存在使学生管理成为难题。采用扎根理论探究中职学生情感的发生机制,发现中职学生的“混”是源于对教师的不接纳,而接纳需要持续地被尊重和有效的情感交互,基于此情感才得以累积并达到亲其师、信其道。道应是有效的具体行为规则,规则可导情、生情和驭情,长期处于情规治理下的学生由量变走向质变,其“情”也得以升华。这个过程体现了情感治理的两条路径:一是以积累的情感为基础,在恩与报的作用机制下让“规”得以有效实施,使学生从“混”走向学;二是对“规”的长期坚持是在情感与理性的作用机制下实现自愿学习,学生从他治走向自治。情感治理路径的演变具有普适性,而治理方式具有特殊性,“情”与“规”需有效合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情育,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情感;品读文章,体验情感;联想创新,引导情感;抒发真情,交流情感。  相似文献   

19.
张明庆 《课外阅读》2011,(12):109-109
随着新课改的力度的加大,情感教育已经成为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的一项重在内容,因为在新课程体系中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就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个维度。作为一名语丈教师在课堂内外必须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调控;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善于积累,善于发现,善于总结,使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得对延伸和展现,才能激发他们对语文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只有我们做到了上述内容,才能更好地在我们的课堂上展现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0.
研究幼儿的社会教育问题,提出了以社会情感为主体的幼儿社会教学的"以情优教四步教学法"。详细描述了"以情优教四步教学法"的酝酿情感、激发情感、体验情感和升华情感四种社会教学模式。利用"以情优教四步教学法",激发了幼儿社会教学的情感效应,增强了社会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了以情优教、情满课堂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