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言交际中,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使不在同一反义义场中的两个词,临时构成意义相反或相对关系,这就是言语反义词.言语反义词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修辞效果有以下两个方面为了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生动、具体、色彩鲜明,往往产生言语反义词;为了增强文章的幽默感,突出讽刺性,往往产生言语反义词.  相似文献   

2.
浅谈言语反义词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中,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使不在同一反义义场中的两个词,临时构成意义相反或相对关系,这就是言语反义词,言语反义词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修辞效果有以下两个方面;为了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生动、具体、色彩鲜明,往往产生言语反义词;为了增强文章的幽默感,突出讽刺性,往往产生言语反义词。  相似文献   

3.
反义词可分为语言反义词和言语反义词。言语反义词是指两个原本不具反义关系的词置于某一具体的语境中或通过借助辞格将其字面意义加以引申,从而临时构成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反义词。文章拟从分析英汉言语反义词构成的条件入手探讨英汉言语反义词的特点及修辞效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正确使用言语反义词,以达到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言语反义词是语言交际中的客观存在,它是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将两个不具反义关系的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或对其词义加以引申或比喻,使其临时构成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言语反义词。言语反义词不仅可以突显其对立关系,而且能使语言获得形象、生动等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言语反义词的归属问题。第一,从构成反义词的条件和范围来看,言语反义词不能进入反义词的系统里;第二,言语反义词的词类不同于语言反义词的词类;第三,言语反义词的运用受民族文化的影响;第四,"言语反义词"应归属于修辞范畴。  相似文献   

6.
相对对照反义词和一般的反义词不一样,不具备逻辑概念上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主要是因为相互间因有某种联系引发联想,于是相互对照并经常使用.这类反义词既存在于言语系统中,具有临时性,也存在于语言系统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反义词的判定,反义词是指一个词的某一个义位与另一个词的某一个义位相反或相对.通过讨论多义词因其有多个义位,而可能有多个反义词的情况,我们认为对反义词进行分类以及在判别反义词时要结合本民族的语言习惯从多角度进行着手.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的意义和所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分别研究。词语的语言义是词语处于备用状态时所包含的全部意义,是人对所指的认识成果在意识中的完整的积存。处于具体语境中的词语的意义是这个词语已有的语言义的呈现或变异。词语的语言义分为3类:日常义、学术义、背景义。词语的语言义是社会集体认知活动的成果,个体所掌握的词语语言义的信息量的状况,决定或影响人的言语行为。附着于一个词语的语言义属于全社会,个人习得、学习的词语的语言义在意识中潜藏,成为个人选词造句、理解言语的依据。词语的语言义在意向性活动中显现于意识;在言语活动中显现于命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论语》《孟子》《老子》三本书中反义词的考察,对反义词的构成要素,判断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反义词是语用目的作用于词义—即对某些义素的选择,并利用其在特定语义基础上形成的极端义而构成的聚合;②反义词在极端义上形成的种种对立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现象不完全等同;③反义词的不同类别在反义强度上呈现出的依次递减的趋势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形成过程中的渐变性质。  相似文献   

10.
反义类聚(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的双方是在意义上具有矛盾或对立关系的聚合体,如果从更高层次看,它们是以"同"为前提或基础的.譬如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在音节数量、色彩意义、语法类别、语法功能、语法结构、语法单位层级、对举使用时的语境、词汇系统等方面都有"同"的因素.更何况,从语源上考察,有些反义词是同源词;从词汇系统中考察,有"正反同词"现象;从语用上考察,有语言义相反、语用义相同的言语现象.因此,反义类聚也就成了同义集合.由此还可推演出这样一个论断:凡是同类的对象在某方面都具有共同的"意义",就此而言,语言中的任何一种类聚都可看作同义手段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1.
词语的概念义(词汇义、命名义、词典义)是指客观事物现象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在人的意识上的概括反映。它是语义结构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没有概念义。语言就会成为什么也不能代表的符号或声音的生硬组合,人们就不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词语的修辞义是在词汇概念义的基础上形成,在言语表达中显现出来的一种形象表现义。它是为了表现概念义所指称的事物形象、特征,以及言语音表达对这些事物  相似文献   

12.
义素分析法证明了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节层级反义词必须词性上一致且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由于语言发展的绝对性,再加上人类对同一事物认知角度的不同,这类反义词对在运用过程中表现出语义的不对称性,无标记项不仅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还包含与其自身相反的意义。由这类反义词对构成的复合词在构词形式上也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意识及哲学观点。它们的词义一般都在基本义的基础上产生了引申义或比喻义,在特定的语境中,这类词的词义往往偏指一方,构成偏义复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网络语言中的言语反义词这一修辞语用现象,分析言语反义词在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构词形式以及修辞效果。网络语言中丰富多彩的言语反义词现象,与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以及特殊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语言的“意义”是指语词在语言系统中具有的意义,它是客观事物、现象及它们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这种意义是抽象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的“意义”,通常叫词义,可以靠字词典查得。言语是语言的具体运用,它总是和具体的交际环境相联系。具体的交际环境对语言运用有制约作用,从而形成相同“语言义”的不同“言语义”。所谓“言语义”,就是指人们在具体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时所产生的与特  相似文献   

15.
试析词义变异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词义变异索绪尔把言语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词义,也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词典里的词义,即词的语言义;一是言语中的词义,即词的言语义。如果说词典里的词义是标准义的话,那么言语中的词义就是标准义的变异了。对于这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反义词?举例说明反义词的作用。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反义词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矛盾对立关系在语言上的反应。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矛盾对立关系是复杂的,因此,反义词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而有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词汇中的反义同形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词汇中有反义词同形的现象,它们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些词具有两个相反义,然后对相反义形成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标记理论通过标记和无标记阐释对立不对称现象,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语言研究领域。在词汇层面,反义词对具有矛盾或相反的特征,形成对立不对称的现象。从形态上进行英汉语际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语言反义词对的标记性特征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其根源在于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和认知思维,形成不同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基础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环。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包括:构词法、归类法、反义词与对义词法和辨析法。  相似文献   

20.
语篇 (text)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的衔接连贯可借助语法、逻辑和词汇等多种手段。而词汇手段包括 :重复关键词、运用同义词、运用上下义词、运用反义词、运用互补词、交织使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