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阴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推崇用封建的“礼法”来规范人伦关系,片面强调不平等的政治伦理教化功能,维护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内在的血缘关系。总的来说,这种文化制约个体的自由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华民族温顺谦卑、平和柔弱性格的生成,在政治、伦理、经济和教育等方面表现出阴柔特征。  相似文献   

2.
贾迎春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才貌双全,具有纯真、善良、宽厚、聪明等大家闺秀的风范,但也有懦弱和缺乏主见等缺点,正是这一缺点导致贾迎春红颜薄命的命运,当然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与不合理的封建家族礼法制度也是其中的祸首。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各族群之间的关系并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发展.族群关系异化与族群分层现象进一步加剧与恶化。族群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居住格局和文化认同及政府的调节与引导等因素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和族群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族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根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关键,居住格局的差异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基础,文化认同的差异是制约族群关系发展的前提,政府对族群关系的调节与引导不当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桎梏。族群分层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族群关系的异化和居住格局的隔离趋势。  相似文献   

4.
封建礼法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广,构建了封建社会基本的人伦生态,约束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从世袭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礼仪规范等方面分析了封建礼法在《红楼梦》中的丰富体现。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各族群之间的关系并1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发展,族群关系异化与族群分层现象进一步加剧与恶化.族群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居住格局和文化认同及政府的调节与引导等因素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和族群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族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根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关键,居住格局的差异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基础,文化认同的差异是制约族群关系发展的前提,政府对族群关系的调节与引导不当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桎梏.族群分层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族群关系的异化和居住格局的隔离趋势.  相似文献   

6.
16世纪末,诞生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两部伟大的剧作。它们在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等方面,有其共性文化特征。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两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大不同。前者在现实世界中极度高扬人文精神,后者借梦幻鬼蜮世界曲折地反映至爱真情;前者以人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又以基督博爱精神反抗封建仇杀,后者以梦幻真情反抗封建礼教、程朱理学与宗教禁欲,又以佛教来世主义、禅宗哲学、陆王心学反抗现实;前者爱情与世仇的矛盾与释解,最终展示出个人本位的胜利,后者爱情与礼教双轨并峙,展示出对家族本位、封建礼法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第九课《故乡》一文中篇63页的插图与小说中的内容不太和谐。因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是一套完整的封建礼法关系,而所有这些封建礼法关系都建立在人与人不平等的关系上,“我”(作者)是少爷,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用现代意识对中国漫长的封建家族文化作出全面而深刻反省的,巴金是第一位。巴金以其家庭题材系列小说(《家》、《春》、《秋》、《憩园》、《寒夜》等)向人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封建大家庭瓦解、崩溃的整个过程,而《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巴金的《家》为整个封建家族文化唱了一曲“孝”的挽歌,同时也为整个封建家长专制制度唱了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第九课《故乡》一文中第63页的插图与小说中的内容不太和谐。因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是一套完整的封建礼法关系,而所有这些封建礼法关系都建立在人与人不平等的关系上,"我"(作者)是少爷,闰土是长工的儿子,二者是不平等的。所以,在童心无忌的状态下建立的平等、友好的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朝时期,琅邪颜氏家族在权势地位上虽非显赫,但历经数百年,代有人物,不绝如缕,且于学术文化多有贡献,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世族。在玄风泛滥的背景下,颜氏子孙世代遵循礼法,恪守孝悌之道,多排斥玄虚,尤以东晋之颜含、入隋之颜之推为突出。晋宋之际颜延之虽曾由儒入玄,但对其家族毕竟影响有限。中古时代,颜氏家族作为士族门第社会中的"小族",世代相传,维系着其家族地位承继不替,主要得益于其家族崇尚儒家礼法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颍川荀氏家族是汉末魏晋时期重要的文化士族,其家族文化渊深博大。主要是:儒学传家,礼法兼治;与时俱进,引领玄风;注重事功,应时达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纲常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伦理规范 ,自古以来就与封建法律密不可分 ,伦理与法律融合的过程贯穿了历代封建王朝。魏晋南北朝是封建法律伦理化过程的重要时期 ,即形成“礼法合一”的重要阶段 ,在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体现出礼法交融的伦理法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的繁荣时期,而家训思想作为一种深入到家庭中的封建意识形态,最根本的目的是按照传统社会的礼法制度、伦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家族子弟进行教化,规劝子孙要恪守儒家伦理纲常,并为建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社会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家族革命理论,即族权是封建宗法社会的四种权力之一;以农村阶级分化战胜家族主义;破坏家族主义应讲究策略方法等。其理论在大革命时期的实践主要表现为: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削弱族人与宗族组织之间的联系;将族长族绅以及族产经管人当作土豪劣绅给予镇压或严惩,打倒宗族势力的权威;破除祠堂宗庙、族规家法的礼教束缚,颠覆旧有的封建宗法秩序;砸碎"三从四德"的封建枷锁,动摇传统的夫权地位等。随后在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主要表现为:没收族产族田等交给农民或作公益事业之用,铲除宗族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采用阶级斗争手段,破除宗族关系和宗族文化;领导农民建立各种互助合作组织,弱化传统宗族的互助合作功能等。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家族革命理论与实践,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根基,但通观之,这种冲击作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使传统的村落家族文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族群关系的演变史要置于美国国家发展史的背景中予以详细考察,制度发展与战争促进了各族裔走向包容,这有助于美国联邦政府赢得战争的胜利。族群包容与世界各地移民人口比例的变化使多元文化成为美国社会的现实与官方政策,因此,多元文化政策是美国不同族群关系相对和谐的反映而不是推动因素。但个人主义、"机会平等"和联邦制不足以根除美国的族群矛盾,多元文化政策难以掩饰美国社会固有的族群分歧。  相似文献   

16.
王夫人择媳的首要标准是懂封建礼法,守封建礼法,且能帮助宝玉走上仕途,还要精明能干,性情和顺,能担当起管理全家的重任等。宝钗与这些标准十分吻合,而黛玉却与此背道而驰,但他们即殊途同归,都成为封建礼都的牺牲品,都逃不脱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族群身份重构是在社会文化变迁、历史记忆重构、族群认同等多种历史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清以来,多元一体的国家格局的深化,促进了内地移民与丽江纳西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与融合,推动了族群身份的重构与地方文化多样性发展,对纳西族的文化变迁及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族群认同、身份建构与国家认同之间不是彼此消长、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彼此互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唐代各时期内人们的住宅与礼法的关系、礼法对住宅的影响与变化、住宅违反礼法的情况等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反映出当时国家权力的兴衰变化及社会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作者实地考察并纵观越南彝族"倮倮人"传统丧葬的续气装殓设灵堂、开丧祭奠、出殡下葬等仪式文化和特点,认为越南彝族传统丧葬仪式不仅反映出祖先崇拜理念为核心的文化象征意义,同时还具有生者情感安慰与精神寄托、生者争荣显贵、重构家族关系、整合村寨资源、稳固姻亲关系与增强族群认同,以及教化后代子孙等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中的女性勇于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独立的人格与个性的解放,同时,有着过人的智慧、胆识与才干,突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中拘于封建礼法的传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长廊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