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萧衍不是宫体诗人,但对宫体诗的兴起有铺垫作用。他爱好文学,创作了大量的“准宫体诗”:提携后进,积极引纳文学之士,并以才取士,为宫体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笃信佛教,将佛经的欲色描写带入诗歌创作,对宫体诗描写女性娇艳之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一、从文学的发展规律来看,梁代天监初年之前的时间均可以称之谓宫体诗酝酿期.其时,文学传统之影响、社会环境之孕育与宫体诗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宫体诗反思     
千百年来,宫体诗被视为"色情文学"、"淫声媚态"之作,这些评价已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然而"宫体诗"既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存在于文学史上,则必有其存在之合理性.文章对"宫体诗"加以界定,并探讨其题材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齐梁宫体诗表现出的女性观概括为“赏玩”二字并寻绎出其在文学发展进程中之意义,试图据此为齐梁宫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新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南朝梁陈时期,诗坛上风靡一时的是宫体诗。宫体诗是上层统治者点缀生活之作,其价值是不高的。然而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必定会留下自己的影响,所以对任何文学现象都不应取一笔抹煞的态度。对宫体诗也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并对它们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南朝特别是梁陈时期,宫体诗特别盛行。南朝宫体诗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女性的描写。"女性"作为宫体诗的一个题材,而且是重要的题材,影响是很大的。许多人对宫体诗的看法就是依据这部分诗歌而形成的。宫体诗中女性美之研究研究"女性"为题材的宫体诗,我们无法回避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观点。我们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晏安、统治阶级的提倡、吴歌西曲的影响以及文学自身的创造发展等是宫体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而从建安开始的对诗歌(主要是五言诗)艺术形式的探索是宫体诗产生的文化艺术背景。  相似文献   

8.
梁代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而萧衍及其子萧统、萧纲、萧绎与这个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总的来说,萧纲和萧绎乃宫体诗的旗手,提出过宫体诗的重要理论;而萧衍和萧统对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则有铺垫之功。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宫体诗即是在齐梁时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其内容多为吟咏女性,风格绮艳,甚至有些色情描写成分。宫体诗的形成符合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宫体诗的主要作者都深受佛教影响,甚至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从思想文化乃至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宫体诗之迅速发展期主要在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前后至德元年之前(公元583年)的近60年中,其迅速发展之明显标志可从文学规律发展和社会背景变化两方面来概而论之.宫体诗潮流发展到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前后萧纲羽毛渐丰之日,亦正是与当时诗人众多、声势浩大、《玉台》矫世、拟作变革相得益彰之时.于是,宫体诗风亦正如顺水之舟,呈现出风靡朝野之势.  相似文献   

11.
古云"诗言志",考察《西游记》小说开篇的第一首诗与先秦五级缘起说的传承关系,即可初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西游记》的真正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晶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玉台新咏》是宫体文学兴盛时期的产物,其成书也有着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的形成,对宫体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萧纲的被继立,他们的诗体被冠之以“宫体”之名并遭到攻讦。编写《玉台新咏》是萧纲高明的政治策略,通过编一本收集自古以来有关女性的诗歌总集,将宫体置于文学长河中,证明其合理存在,是对自己因“宫体事件”陷于政治困境的一种解说。  相似文献   

14.
元诗的发展呈现着前衰后兴微妙的变化,而科举的废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元代,传统诗歌和以杂剧为主体的戏曲存在着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势头。“学宋”、“尊唐”是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前后期诗歌创作的不同倾向。门岿论所谓元诗说不上前兴后衰或前衰后兴,发展是处于一种平缓态势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彭小庐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34-136,178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出现最早的诗歌门类之一.自第一篇咏物诗<橘颂>诞生之后,咏物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入唐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唐,咏物诗名家辈出,作品数量也不少,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咏物诗发展到中唐后期,题材内容扩大,诗人的咏物意识大大地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出现了大量的咏物组诗和和诗.除此,咏物诗还和其他题材的诗结合起来.此时的咏物诗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特征,主要表现在咏物诗中多是些丑恶、弱小的动植物,并且与政治结合紧密,都有着充实的政治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伴随着新诗创作的繁荣,中国新诗理论与批评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技巧论诗学著作尤其引人注目。诗评家们从近30年的诗作出发,对新诗的基本范畴、基本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引领新诗创作向健康的方向飞速发展。自然,在这些论著中,也存在着观念滞后、话语方式单一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的新诗史叙述,经历了从局部性的现代主义诗歌谱系的重建,到更具整合意味的总体诗歌史的转变。但是,完整的20世纪新诗史仍然付诸阙如。近些年来,诗歌史研究重新集中于特定地域的诗歌活动或特定诗歌群体的诗歌生活细节,这一重写的新趋势将深刻改变目前以现代主义诗歌为中心的主流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对谢惠连作了比较详细的评论,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其评语进行疏证与述评:一是关于谢惠连"才思富捷"的具体表现;二是对《秋怀诗》《捣衣诗》的艺术把握;三是"风人第一"评价的合理性;四是谢惠连评语与钟嵘审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词选多为专业词家编纂,手眼甚高,在选本的功用上,往往侧重于推尊词体、开宗立派,而于示人词法方面则略有忽视.许昂霄坐馆于涉园张氏,因指导张氏子弟填词之需,编选《晴雪雅词》,评点《词综》,偏重于词法的讨论与示范.另外,《词综偶评》、《晴雪雅词》的选词理念和批评主张,对浙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批判,提出尚自然,贵性情等创作思想,来纠正浙西词派的偏至,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浙派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20.
陆士谔自觉将上海作为创作对象,把上海塑造成一个中外文化交融的“奇观”化大都市。其小说创作既体现出上海地域文学的风貌,又具有超越性的一面。上海成为关照社会的镜子和隐喻。中西对比、对上海世俗风情的批判与对西方现代化的向往构成了其小说隐含的内在结构,使其成为了社会风俗批判的文本。不过,这种“奇观”书写也给其小说创作带来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