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感受美和理性美,语言美使翻译过程成为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使翻译更准确,更符合美学标准,达到“化境”“传神”。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文章在其用词、句法、结构等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科技文章英汉和汉荚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同时,为了使译文更具可读性,我们还须认识到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些独有的美学取向原则,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美学取向的过程。本文作者将探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几种美学取向:精确美,整齐美和简约美。  相似文献   

3.
张引 《培训与研究》2009,26(7):123-125
本文根据美学原理阐述了商标翻译的美学原则,并结合商标翻译的基本准则和实例分析了翻译商标时,如何使译名具有形美、音美、意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美学原理阐述了商标翻译的美学原则,并结合商标翻译的基本准则和实例分析了翻译商标时,如何使译名具有形美、音美、意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美学角度阐述了电影翻译的美学意义,提出了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及其与美学的结合,分析了电影篇名与美学结合中用词的选择。最后,本文结合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中用词的选择阐明了电影篇名翻译中的美学体现,即精确美、简约美、整体美和幽默美。  相似文献   

6.
基于商务英语合同的句法特征和美学翻译的性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商务英语合同的美学翻译进行了探讨。商务英语合同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往往兼而有之,故其长句的汉译提倡美学翻译,使动态美和静态美得到兼顾,这一美学策略对于商务英语合同的长句汉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英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兼而有之,为使两者得到并存,科技英语的汉译提倡美学翻译。本文以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和美学翻译的特征为出发点,对科技文本的美学翻译进行研究,为科技文本的英汉互译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天博  胥瑾 《文教资料》2010,(12):38-39
本文旨在从美学的视角探讨翻译问题,论述美学分析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外翻译理论史的考察表明,美学与翻译的交汇早已存在。翻译美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证明了翻译中美学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实践(经营好一生中的三天)为例,探讨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通过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提出了散文翻译应该遵循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力求在散文翻译实践中做到译文和原文文本在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简约美、音响美、修辞美、模糊美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孟子美学抓住美的愉快本质,不仅深刻剖析了感官美、形式美,而且深刻揭示了理义美、道德美:不仅指出了二在快乐感觉上的相通性,而且提出了“充实之为美”这个道德美命题,体现了儒家美学对道德美的偏尊,奠定了后世儒家以“载道”为主的道德美学主潮。此外,他对味美说的论述,对共同美的揭示和对审美接受中“以意逆志”现象的剖析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具有普遍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吕茵 《黄山学院学报》2005,7(4):123-124
19世纪是欧洲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先行者舒曼,通过一系列音乐创作、批评等活动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借分析舒曼的著名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内容、结构及音乐,尝试对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作粗浅的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产物,要同时实现这两种冲动的理想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中存在经验美,经验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溶解美,具有松弛作用;一种是振奋美,具有振奋作用。旅游是一种游戏审美,通过旅游可以调解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达到平衡。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有三种境界,即情趣、意境和艺韵。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是科学,也是意识形态.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注重美学的科学性,而忽略它的意识形态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则注重美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功能,实际上即意识形态功能,而忽略它的科学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学科建设上做出了贡献,但具有“学院化“的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没有找到真正的哲学根基和逻辑归宿,作为一门科学没有形成整体的理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崛起的过程中,文化审美作为当代审美表达机制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日益突现.文化审美贯穿了现代审美意识的现实品格和人文品格,它的生成与表述能够使当代美学吸纳新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从而在整体视野的调整与转换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探索综合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文艺、文艺学、美学、艺术哲学、艺术学等概念术语的认真梳理,从学科名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入手,认为有20余年历史的文艺美学学科名称混乱、对象模糊、方法缺失,因而文艺美学不能被称作是独立的学科,建议恢复文艺美学这个术语的泛称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感情是真的,人性是善的,让人觉得世界和生活是美的,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珍惜的。  相似文献   

18.
谭容培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3):119-120,124
颜翔林的新著《后形而上学美学》,对于美学原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建构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推进了当下的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目前我国文论界占主导地位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理论,对这种理论,当前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比较大的论争,人们提出了各种很有见地的观点。这场论争既推动了学术界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又促进了当前学术界对文学理论当代发展的思考。因此,梳理这场论争中发现的问题,发扬学术界的真知灼见,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