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猜成语     
甲:您看过《成语词典》吗? 乙:当然看过啦! 甲:那是我“编”的! 乙:太了不起啦!对学生们学习文化帮助太大啦! 甲:您过奖了!我不过花了一点时间,把词典里的成语摘出来,“编”成顺口溜,容易记住。乙:就这么编呀?去你的吧! 甲:我对我们祖国的语言非常热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既成的短语,是历史的产物,是认识的结晶,是汉语言和汉文化的精华.要编写好一部学习型成语词典,必须要始终关注“学生”与“学习”这两个聚焦点.郭骏主编的《学生成语词典》就是一部“为学生”“为学习”而编写的学习型词典.该词典重在提供知识信息,将词典打造成以知识型、信息型为主的文本,释义、溯源、结构分析项构成可供教学用的语料库;同时以现代词典学理论审视,为学习型词典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成语考释     
以下是人们熟知的一些成语,因现有的各种工具书(包括最新出版的词典在内),对这些成语或者未经著录考明,或者考释不够恰当。故试作考释如下。〔惊涛骇浪〕骇,使人惊惧。指令人惊惧的大风浪。常比喻险恶的环境和遭遇。《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三次修订本)、甘肃师大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内蒙古大学鲁歌、陆永俊、孙玉溱编《汉语常用成语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都收录了这条成语,并作了注释,但对达条成语的出处均未  相似文献   

4.
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词书事业蓬勃发展,各类词书琳瑯满目,丰富多彩。不同类型的成语词典就出版了十几二十种。这些词典从编写上虽然各有特色,但像《多功能义类成语大词典》这样编法的,还未见到。按义类编的成语词典有,按多种功能编的也有,但把二者结合起来就难能可贵了。编者采用如此编法,自然意在创新,重在实用。按义类编排,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排在一起,成为读者的一个“成语词库”,很便于读者读书写作时查考,特别  相似文献   

5.
因工作需要,常常读成语词典。在翻检中发现一些可以商讨的问题,撮要分记于后,供词典修订或编新成语词典的同志们参考。从方便和有代表性考虑,以近年新出的《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简称《词典》)、《汉语常用成语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简称《手册》)中所收成语为主要讨论对象。这两本词典在成语的收编、释义、考源和例句等方面,有许多新的成就,是大家公认的。本文只谈点儿自认为美中不足的地方。俗话说,看着容易做着难。我对“成语”和“词典”没有什么研究,谨作为一个读者发一点刍荛之言,难免有眼高手低之讥。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它们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现在使用着的许多成语,就是从先秦两汉典籍和历代的笔记杂著,以及诗词、戏曲、小说等许多作品里边来的。其中有相当一批习用的成语出自《论语》《孟子》这两部古籍。据初步统计,甘肃师大中文系编的《汉语成语词典》中,收录《论语》成语九十七条,《孟子》成语八十五条,在该词典所收五千五百条成语  相似文献   

7.
成语“扶老携幼”,常见的成语词典只讲了它的常用义:而忽略了它的特定含义。如《汉语成语小词典》释为:“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汉语成语词典》的释文与上文几乎全同。这条成语的特定含义可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指众多的人出动,甚至连难以行动的老人和小孩也出来了。这一含义又可分两点说:其一,用于描写欢迎、送行、聚集等群众性的场面。如:  相似文献   

8.
《成语词典》(第1版)、《中学成语词典》、《成语学习词典》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编写的。三本书虽然出版年代不同,规模不同,但它们的体例和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三本“成语词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创新。它们出版后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是与它们的创新尝试分不开的。创新尝试包括词条的收录,完善的体例,准确、鲜明生动的注释,恰当的例句等诸多方面。文章试图对编写“成语词典”的创新尝试作一初步的总结,抛砖引玉,以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重视,加强辞书编纂出版中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三册《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用了成语“惟妙惟肖”,并在课文注释中解:“[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惟,特别。肖,相似。”这条注释解“惟”为“特别”,笔者认为不甚妥当。“惟妙惟肖”也写作“维妙维肖”。在这条成语中,“惟”或“维”,到底怎样解较妥当呢?《新华词典》解“维”的第④义项:“文言助词。例维妙维肖。”《四角号码新词典》释“维”第④义项:“文言语气词,表示加强语意。例:维妙维肖。”《汉语成语词典》、  相似文献   

10.
《渔夫的故事》(初中第一册)中有“笑逐颜开”这句成语,课本注为:“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颜”字未加注,查《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其意为“脸面、脸色、面容”。  相似文献   

11.
有一说一?当然了!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可是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有一说一”并不容易,好多字、词我们会想当然地读,可是一翻字典,全不是那回事。本栏目文章是《主持人、播音员正音必读》一书作者张忠宇叔叔就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针对我们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写的。大家要仔细读哟!注意加点的字! 正音以1985年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汉语成语词典》是目前同类工具书中质量较高的,为成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然而《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本身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溯源方面,有以后书代前书的,有漏引书证的。本文特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词典》的编者和读者们。  相似文献   

13.
“不瘟不火”是个比较常见的成语。瘟,指戏剧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如“这出戏情节松,人物也瘟”。火,兴旺、兴隆,“火爆”即为此意,如“这一场戏的场面很火爆”。整个成语本来用在戏曲表演中,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如:“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 (人教社编高中《语文》第 1册杨述《恰到好处》 )现在一般指不紧不慢地做某事或进行某项工作。但是,不知为何,《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均未收这一成语,并且往往被人写作“不温不火”或…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一种定型化的熟语。“它的特点,一般的界说都具有如下的内容:1.习用的、长期流传的时间因素;2.深刻的、精辟的或十分鲜明形象的内容特征;3.固定的结构形式;4.特殊的理解方法。”正是因为成语的这些特点,才使得人们对其格外青睐,也吸引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汉语成语词典。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成语词典达几十种之多。这些词典编纂的角度个不相同从读者对象看分以学生为主的普及型词典和以文化人为主的研究型词典从编纂目的看有以获取一组相关词语为目的的分类词典以考证语源为木的的考释词典和源流并重的综合型词典这些词典对普及成语知识提供成语研究素材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词典也有一些不足,本文拟以《中华成语大辞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成语大词典》《现代成语巨典》为例谈谈成语释义的谬误。  相似文献   

15.
“事不过三”本是成语,意思是同样事件的发生,不得超过三次。这话用来判断他事,或许灵验,用来描述“童心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不攻自破。“童心杯”作文大赛红火依旧,只因全国小学生参与热度依旧,教师支持力度依旧,家长期望态度依旧。在成年人的心目中,小学生的视野是狭窄的,让他们写出气势恢弘的文字,实在是强人所难。其实未必。荣获本届大赛中高年级组一等奖的作文《鼠王编词典》,不仅内容上与第二届“童心杯”作文大赛一等奖作文《小老鼠搞“大阴谋”》有关联,而且空间上也有相近,两人处于同一省份——广东。更叫人惊奇的是,作文的主…  相似文献   

16.
王庭宏老师就拙作《经常被误用的成语》提出了异议,王老师认为“空穴来风”“美轮美奂”两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并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吕叔湘主编)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为证。这两部词典正如王老师所说,对这两个词作了新的解释。在这里笔者首先要说明的是,对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解释并非完全如王老师说的那样属于“新旧版词典”之间的差异,而是不同词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莘莘学子”的使用频率并不低,但令人奇怪的是,小到中学生用的《汉语成语词典》,大到《中国成语大辞典》,竟都没有收入这条成语。有人说这是因为它并不是成语的缘故。其实,成语和非成语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8.
陈小宝 《学语文》2006,(3):47-47
“同仇”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茅,与子同仇。”“敌忾”出自《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同仇”“敌忾”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成语。然而,各种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中的“敌”字的释义却很不清楚,对“同仇敌忾”这个成语的语法关系解释含混,导致整个成语的释义上比较模糊,影响了人们的理解,给教学造成了困难。请看:①《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张锐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仇:共同的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怒。指对共同的敌人抱着相同的仇恨和愤怒。②《新编成语词典》(赵晓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相似文献   

19.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蒙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相互依靠,比喻互相依存。”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车”一词条下也作了类  相似文献   

20.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 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 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