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构建福建沿海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营企业是福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金融服务体系却不能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对福建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实地调研和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理论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化解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问题: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直接融资市场;重视民间金融组织;创新商业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业务和完善中介、担保与信用体系等措施来改善福建省沿海地区民营企业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法律制度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必须以完善金融产权为核心,改善金融主体法律制度,促进现代金融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强化信用管理为中心,完善金融业务的法律规范,为金融生态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提高市场效率为重点,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促进金融生态平衡和优化;以优化金融环境为目标,推动相关法律制度调整和完善,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不断恶化,放贷主体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民营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财务不断出现危机,难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融资问题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新时期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的途径,比如更新融资理念,提升融资水平,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债券市场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能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江苏省为例,分析科技金融发展的成效及存在的缺陷,并对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其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性与其融资难的特点提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企业自身要完善和发展自身素质,提高信用水平;通过企业与金融及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充分发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互助、互补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即从企业、金融、政府三个角度来分析其融资难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归纳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内因和外因,并提出了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即改善以银行体系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渠道;拓展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渠道;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和担保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滁州地区为例,逐一阐述了农村消费金融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制度、信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思想观念、信用产品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等。给出了包括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监管;加强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使农村消费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静 《华章》2010,(31)
我国的信用体系包括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信用意识,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个人诚信意识,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放贷业务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规范银行运作,减少贷款风险,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服务,从整体上加强社会经济运行公平诚信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占用信贷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匹配,这集中表现为民企在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融资困境。正是这一困境迫使民营企业只能求助于民间金融,但民间金融的高利贷和无限责任特性决定了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有限性;所以,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建立信用中介机构、成立地方性民间金融组织等措施同时并举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个人金融服务升级的成长链金融创新,是"十三五"规划和供给侧金融改革的具体落实,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长久之计。从成长链金融内部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终生性服务理念、综合性金融服务、灵活性业务模式三个方面。与此同时成长链金融模式发展也面临着产品设计难度大、风险积聚严重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从成长链金融外部看,其外部机会主要包括国家发展战略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支持为成长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个人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升级拓展了成长链金融的市场空间、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为成长链金融实现终生授信奠定技术基础三个方面。而其外部威胁主要包括成长链金融在发展前期客户培育难度较大、以目前积累的数据量难以有效发挥大数据模式的作用、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与禁令、互联网金融监管随着政策落地面临洗牌的可能性加大等等。成长链金融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也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发展路径主要包括:树立终生性金融服务理念;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征信系统;加快个人成长链金融模式创新。外部支撑路径主要包括:拓展成长链金融市场范围,丰富成长链金融市场主体,拓宽资本来源方式,形成专业化经营模式;完善成长链金融的配套机制体制,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当前企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需要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的支持;需要金融部门的机制创新;开拓更多的金融服务领域;更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加强管理,提高资信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瓶颈。通过对2005—2007年微观企业样本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出口决策同时受到生产率水平和信贷约束的影响。地区金融发展可以从地区金融效率提高和地区金融规模两个渠道缓解企业的出口信贷约束,促进企业出口。但是地区金融规模和地区金融效率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出口信贷约束的影响不同,相对于国有企业,地区金融规模的扩大、金融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缓解私营企业的出口信贷约束。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行业对外开放,从而扩大金融行业规模与提高效率,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促进企业出口。  相似文献   

13.
资金困难在非公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资金供求的缺口巨大、流动资金链的绷紧程度高、融资通道狭窄和成本居高不下、小微企业资金困难程度更加严重等。非公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中资金困难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非公企业造血功能退化等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有转变发展方式对资金需求的快速增加的客观原因,以及银行体系对非公企业的资金支持不力和民间借贷发展存在瓶颈等制度安排问题。解决非公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资金困难,要在完善对非公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发挥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增加造血功能,支持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合理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借贷,打造和完善全省性融资供应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张家口市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凸现,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然而,民营企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融资难的问题尤其突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从张家口市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出发,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建立银企信用网上对接平台、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解决张家口市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34家企业的调研,分析企业的禀赋、融资特征与融资渠道的关系。研究发现:正规金融和民间融资渠道满足了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较高信息禀赋和资产禀赋的企业更容易从正规渠道获得融资;对于微型企业来说,凭借企业主个人信用或通过资产抵押是其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和个人征信服务系统,为银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提供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对张家口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和民间金融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张家口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诸如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无序运行影响社会安定、债权难以得到保护,市场风险加大、加重企业负担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有关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金融的有效监管、拓宽民间金融的直接投资、加快建设征信制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市场经济繁荣也促进了中小企业及规模化农业发展,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也不断凸显,金融机构在贷款对象上侧重大型国有企业,弱化了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的信贷业务,这使中小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选择了民间融资,也推动了民间融资行为的发展。可是由于民间融资相关法律的缺失出现的风险隐患,影响了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如何规范民间融资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当前只有逐步建立和完善民间融资法律体系,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可以促进民间融资行为快速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营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民营金融机构发展中的限制因素,认为应该加快金融机构立法,规范准入机制、加强监管以及建立征信系统,提高抗风险能力,以加快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主导型金融制度的安排,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极度扭曲,出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死角”.如何改变制度安排,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与发展民营银行,并主要定位于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破解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从温州组建民营银行的客观必然性入手,探讨温州组建民营银行的路径,并结合组建民营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