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手天下     
你到网球场看看,很多人都在用正手练习着击球。当你问学网球是从哪种击球开始学起的,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正手击球。所以说,正手击球是网球技术中最基本、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击球方法。可是尽管人们练习正手击球的机会最多,但为不能打出线路清晰、有威力的正手击球而苦恼的人却不少。怎样才能使正手击球成为自己的进攻武器呢?本期特别推出“正手套餐”,请慢慢品味。  相似文献   

2.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你对自己的正手击球满意吗?恐怕回答“NO”的人比回答“YES”的人要多得多。的确,正手击球毕竟是网球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技术。哪怕是击球技术水平已经很不错的人,也仍然希望自己的正手击球技术进一步提高。磨练自己的正手击球,是每个网球爱好者永远的追求,那么让我们从职业高手那里“窃取”一点击球的秘诀占为己有吧。 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击球失误就会惊人地减少 看看下面的这些照片,虽然都是大师级的技术,可是动作出奇的简单。然而这么简单的动作却蕴涵着击好球的奥妙。当你正手击球总是击不好或者感到动作变得十分僵硬时,最好的方法是回到基本技术,从最基础的击球要点上着手解决。这里刊载的职业高手们的连续动作照片,揭示着正手击球最基本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有谁不想提高正手球的攻击性呢?可是想提高击球的爆发力决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一日之功,从何处入手去提高呢?本文介绍的方法包括在日常生活环境下的练习、心理训练和改良“武器”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但却对提高你的击球有明显效果,你不妨试一试。不过,要想看到成效,那一定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4.
羽毛球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是羽毛球技术中的核心,文中对羽毛球技术课程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创新、尝试和改革,将传统的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的顺向的教学顺序,改变为反常规的逆向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5.
反手球真的比正手球难打吗?不错,一般球员的反手球都比正手球差,这是事实,因此人们的印象中反手击球技术比正手击球技术难掌握。而实际上,有哪个人学习网球技术是从反手开始的呢?恐怕大部分人都是从正手开始学起,不断练习正手,并随着技术的提高逐渐参加比赛。大多数人练习正手球的次数绝对大大超过反手击球练习次数。如何练习反手,本期为你讲述反手的各种精要秘诀。  相似文献   

6.
正手击球是最基本的网球技术,可当你的正手总是没有显著提高时,就要考虑对正手击球基本要领的认识是否存在误区,现在就来检验一下自己。有时扬弃固有的观念就能让你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7.
突破正手击球难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学网球,很自然地首先是学正手击球,许多高手也都是以正手攻击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然而也正是由于正手球对于自己提高网球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正手的攻击力反而成为不少选手感到苦恼的问题,那么怎样攻破这一关呢?本文介绍几点建议,也许会有助于你。  相似文献   

8.
力量之源     
不少人的正手击球虽然能够完全按照技术要求完成:侧身、转体、挥臂击球,击球点也很准确,可击出的球却总是没有想像的那么有力。那么,怎样才能击出有力量的球呢?这里告诉你几点秘诀。  相似文献   

9.
在网球的平时练习中,有许多人可能正手击球己经打得不错,但一旦参加比赛时,却往往因为有一定的压力而使自己的动作失常,有时甚至连基本的东方式正手击球的技术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不是击球下网,就是将球击出底线。这种情况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虽然存在着受运动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但同时还说明球员基本技术的巩固练习不够。那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该如何处理呢?以下针对东方式正手击球容易出现失常的一些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大家通过借鉴和尝试,来提高正手击球的稳定性。一、检查握拍手腕的用力松紧程度我们在击球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06,(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手会比反手击球具有更大的力量和更好的控制性,假如你也是其中一位,那么用正手去争取制胜球显然比反手更明智。当然,你也不能为了打出制胜球而不计代价,以大量失误去换取。所以,要想打好正手制胜球,你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大力击球的同时才能保证高的成功率。实际上,打正手制胜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手回到你正手位的球本来就具有非常大的力量。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快速的脚下移动,更早的引拍准备,击球尽可能靠前,主要靠借助来球的力量,对准对手的空档快速、稳定的一挡,十有八九就是一记制胜球。相对而言,击球时机是打好这类制胜球最关键的因素。另一种,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正手制胜球方式:遇到对手较浅且绵软的回球,你调整步法,集中所有力量,一击制胜!下面我分三步介绍这种击球技术的要领。  相似文献   

11.
击球诀窍     
三十五 以皮带扣的指向来加强正手攻击力 你是否感到正手球缺 乏攻击力呢?可能是你过分 地依赖手臂来形成击球速 度,其实,正手击球大部 分力量来自转动你的臀部 和肩膀。 假设你穿上一条皮 带,当你把臀部和肩膀转 过来击球时,皮带扣正对着球网,这时你能使球拍产生速度,并以此转化为更大的击球速度。 正手击球时使你的皮带扣对着球网,你就能超越对手赢得更多的比分。  相似文献   

12.
网球比赛中,对方的一记失误或自己的一记击球奏效,都有可能成为你制胜的突破口。本文将教你一些行之有效的制胜秘籍。65机会球取胜绝不只是靠一击制胜就能实现的,大多是在对抗中,看谁先能够为自己创造机会并把握住这个机会。那么,职业球员是如何把握的呢?纳达尔正手前冲球前冲球是非常具有攻击性的后场击球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把提高击球爆发力的注意力放在提高挥拍速度上,击球时无谓地大力快速挥拍,尽管击球的爆发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却是以失误增加为代价。这样的击球还有何意义呢?比赛中的击球失误无异于帮助对方来打败自己。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击球爆发力呢?这里有十分简单高效的一招。你一定看过花样滑冰表演,当选  相似文献   

14.
青青 《网球天地》2010,(10):98-98
不论费德勒超级标准的正手,还是纳达尔超级旋转的正手,都深受球友追崇,情不自禁地争相模仿。但张教练从现实角度提示大家——崇拜归崇拜,实用归实用,重要的是打出适合自己的正手击球。当然不是说不能学习超级球星的技术,关键是怎么学和学什么。从球星那里,我们要学会领悟最基本的技术动作原理,以此来打出自己的击球。  相似文献   

15.
吊球是从后场区把对方击来的高球还击到对方球网前区的一种击球方法,按照吊球时手法的不同,吊球可分为正手吊球与滑板吊球。正手吊球和滑板吊球技术是羽毛球后场击球技术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吊球时球速虽然慢,但球的落点靠近球网,吸引对方到网前,造成后场区域空荡,便于快速进攻。因此对羽毛球后场吊球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手击球 对于初学员网球的人来说,开始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术是正手击球。与学习反手击球相比较,初学者往往感觉正手击球学起来比反手击球难度小。但是,正手击球的节奏一旦稍稍有一点点遭破坏,则会导致全局乱套。实际上,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最令人苦恼的技术就是正手击球,因此,认认真真地学好正手击球这项最基本的技术,是提高网球整体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削球的基本特点是:使球尽量低地过网,击出的球是低低地滑动飞出,但是,更具攻击性削球的轨迹也有例外、比如打到对方网前的小球。其技巧是拍面角度比一般的削球稍大点。基本上…  相似文献   

17.
专家信箱     
我正手击球采用东方式握拍,往往在发球区这一区域击球,我都感觉非常困难,非常容易打下网或者打出界,在发球区域处理正手击球的问題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另外,这是不是因为东方式握拍的打法在这个区域击球的一种通病呢?因为我发现用半西方式握法处理这个区域的击球效果就相对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18.
羽毛球界有句名言叫“球拍就是你手臂的延伸”。的确,球拍对打球的人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件纯粹的器械。它更像是你肢体的一部分。但要想找到浑然一体的美妙感觉却绝非易事。球具店墙上那些琳琅满目的球拍,拍头有大有小,边框有宽有窄。自从碳纤维球拍问世以来,众多球拍广告就没有说过自己不是您最好的选择。但究竟什么标准才最能帮助您去挑选球拍呢?答案很简单,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手臂更具可靠性了。2006年4月23日,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东方之星羽毛球俱乐部举行了羽球器材  相似文献   

19.
对于掌握了技术要领的人来说,正手击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击球方式。但如果不得要领,一旦失去感觉,很容易立即"中毒",陷入被动局面。随着打球经验的累积,力量的增强、技术的精进,你或许也能回击一些刁钻的球了。但回击这种球时,若动作不规范,容易造成挥拍不稳定,特别是正手,如果手臂乱做动作,将很容易失去挥拍节奏。另外,由于正手击球便于发力,很多球友常会有力就发,甚至只用手部力量击球。这些正手问题看似容易改正,实则有相当的难度。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要领,不妨温习基础技术,为你的正手"解毒"。  相似文献   

20.
专家邮箱     
四十不惑你好尼克,我今年43岁了,身高192厘米,右手持拍,水平4.0。强大的发球和正手反斜线是我最拿手的击球。我的膝关节有些问题,这要"感谢"足球运动。我试着想将自己的水平提高到4.5,但是在我与4.5的选手进行比赛时,连一场单打比赛都没赢过。特别是4.5级选手的平击球和切削球都让我感到烦恼;而当球在我理想的击球区域之外时,我也很难掌握好最佳击球时机,不是早就是晚。请问对我来说正确的比赛策略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