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学科教学中的美育问题,政府、教育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层人士都曾有过简明的指示:“美育还应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贯彻”(李岚清),“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何东昌),“美育的形式应当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虽然在极“左”思潮横行时的“谈美色变”现象已不复存在,但忽视美育仍是一种普遍现象。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而且必将严重阻滞我国大批科技人才的成长。现对美育在培养科技人才中的重大意义,谈一点我的粗浅之见。现在,学校教育工作通常总是偏重科学知识的教育,忽视艺术和审美教育,甚至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对立起来,这是完全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通过美育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之下,不仅能够获得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启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把美育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奥秘的探索热情和兴趣,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美育与微生物学教学 在微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从微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许多美育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美育的审美对象主要是自然美,其次是社会美和形象美,还可以从艺术美、语言美、环境美、心灵美等等方面来反映,让学生在微生物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形象思维,享受美的情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要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精神,沈阳众多的中小学教师都在探索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经过几年的实践,曾提出教学过程氛围美,教学手段形象美,教学内容情境美,科学知识内涵美的基本思路,受到了普遍欢迎,为了便于交流和促进,现将这种渗透美育的课堂教学的特色及备课过程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我们将实行美学原则与教学原则相结合,把知识固有的审美要素用优化的课堂结构、形象的手段等展示出来,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去理解知识的过程,叫作审美化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是教师在熟练地驾驭教材,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乐于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具有鲜明、丰富的审美特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必要途径和有效途径。本文试根据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原则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一、语文教学与语符意象思维“美育的以情动人,是通过审美形象为手段来实现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统治的地位。”鲜明地强调了美育的形象件、接受美学认为:“作品与读者之间市美效应关系的建立,恰恰发生在审美对象、读者在自己头脑中构造的审美形象)这一层次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必须通过审美形象的手段来实现。如何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审美形象呢?…  相似文献   

6.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途径和桥梁.学科教育中重视美育不仅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人类右脑感知图画、形象和声音以及理解音乐的功能,使大脑两半球交替作用、和谐发展.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一个愚昧无知的人是不会有美的思想境界的”.在化学教育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本文仅以在化学演示实验中实施美育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育方法就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课文中蕴含的美移植于学生心中,从而为最终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而作出的一切努力与尝试。课堂美育方法主要有——一、美读——唤起形象。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描写的景物亲切宜人,表达的感情细腻温馨,可谓情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光凭教师讲解是不足以让儿童领略文章的佳妙之处的。叶圣陶说:“好的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通过有感情的朗  相似文献   

8.
爱美、追求美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如何把美育因素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呢?我的体会是:要引导学生在形象中感知美,在思考中欣赏美,在品味中理解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理解美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揭示形象,培养感知美的能力。美的最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感知美是美育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感知美的基本方法是:揭示课文中活生生的、可供学生感知的形象。九册《鸬鹚》一文,第一段写“鸬鹚好像列队的士兵等待命令”,而渔人则“悠闲地吸着烟”。一个是“严阵以待”,另一个却是“指挥若定”,这“静”与“静”的对比,衬出了活…  相似文献   

9.
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美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其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含“美”的文章,如描写景色美的,描写人物心灵美的,还有描写物体形态美的……可谓“美”不胜收.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  相似文献   

10.
“美育的显著特征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通过情感愉悦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因此,从美育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与实际出发,语文美育要把握好下列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语文科以其独特的优势 ,为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成为美育的重要阵地。一、美育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在审美愉悦中学习语文 ,使语文教学富有生气和活力。中学语文课 ,有时讲成“政治课” ,有时又讲成“语言文字课” ,即纯工具课。讲成“政治课” ,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政治概念和条文 ,将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贴上政治标签 ;讲成纯工具课 ,则往往割裂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把语文课变成了纯知识传授和咬文嚼字。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教师教得索然无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十分复杂 ,但忽视语文美育 ,忽视形象和…  相似文献   

12.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形象,是美的存在依据和表现形式;形象,是美育的手段和基础,也是美育的本体与目的。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又被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美育在开拓智力、净化情感、构建人格,教育学生求“真”向“善”尚“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具有其他各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情感性(以情感人,理在情中);二、形象性(以各种美的形象和声音去触动人们的情感);三、娱乐性(寓教于乐)。在这些方面,它与德育、智育和体育有着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美学理论在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美学和美育为着一个共同的最终目的:实现人的自身美化。语文美育也不例外,形成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就是人的自身美化。其任务主要落实两点: 一是审美情操的教育。通过课文的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学生的情操高尚起来。美育是人心灵的体操,课文的形象因素、情感因素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人生境界上得到“净化”,人格得到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现行小学语文课文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一、观赏图画审美“九义”教材有许多精美插图,这些插图生动形象地再...  相似文献   

16.
<正> 什么叫美育?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又叫美的教育,又叫美学教育。美育的任务是什么呢?周扬同志曾经这样说:“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科学教育或智能教育,为的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科学知识,有关于真理的知识,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去改造客观世界的人。道德教育,为的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道德的能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为别人、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又指出:“在中小学里加强美育,要强调把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全体教师的任务,而不仅是音乐、美术教师的任务。生活中处处有美,各科教学中都可以从自己的特点出  相似文献   

18.
美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即以美育人,寓教于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的篇章。这些篇章里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可以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使他们在赏心悦目中自觉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三、四、五册教材中增编了星座知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猎户”、“大犬”、“小犬”、“金牛”“大熊”、“小熊”、“飞马”、“仙后”、“仙女”等星座。有不少教师自己认不到星座,教学时只好照搬书本,这就难以指导学生认识星座的实践。因此教师必须学一点星座知识,学会辨认四季主要星座以及行星。学认星座难吗?回答是:“不难”。没有留心观察过星空的人,总以为天上星星数不清,排列又不规则,太难区分了。其实,人的肉眼能看见的星星只有六万七千颗,由于昼夜关系,每晚仅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审美教育活动———美育在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的作用愈来愈为科学的理论所证实。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将美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中“使德育、智育、体育升华为伦理美育、智力美育、人体美育。”这种主张基本上反映了当代科学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说明了美育的重要教育作用为人们所共识的现实。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美育 ,也是人类自身美化、自身建设的一个方面 ,并且是特定历史上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传播下去的手段。它是以生动、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或形式唤起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