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秘中国筷     
<正>活动背景筷子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中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有重要意义。筷子起源于中国,传承了3 000多年,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哲学和礼仪等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关于筷子的起源存在争议,正是因为我们对筷子文化的忽视造成的,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开展以筷子为载体的科技课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探讨中国传统礼仪在尊师重教层面的具体表现,追根溯源,呈现中国历史长河中先生和弟子之间的礼仪规范,揭示传统礼仪对当代师生关系重建的影响,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士人的逸闻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典范。同时,《世说新语》中还隐含着不少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色,这些特色具体表现在节庆饮食、待客礼仪、养生保健和饮食与权力等方面。从这些饮食文化特色出发,不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的文化内涵,还能够看到中国传统的礼仪体制和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重要程序.其中体现出相互的尊重和理解.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礼仪是其中的重要篇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礼仪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孔子维护并完善周礼,形成礼学文化,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奠基,其礼学思想价值在《论语》中有系统化的表述。《论语》中的传统礼学是现代秘书礼仪的传统文化根源,可以与中国现代礼仪进行对接,为秘书礼仪实践提供基本原则及文化依据。我们学习传统礼仪文化时,不是将古代的礼仪文化生搬硬套,而是更多地关注其精神内质的传承性,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现代礼仪精神和形式中,从而贯通上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礼仪、法律及法律素质的内涵入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礼仪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传统礼仪观念和现代法律的冲撞以及继承传统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基础上提高现代法律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礼仪教育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而倍受重视,在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过程中,礼仪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告诫,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甚至是社会的变革.中国传统的礼仪教育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着极其丰富而广泛的内容,蕴含着许多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合理知识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能够理性地加以梳理,积极地予以汲取,那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现代中国既能创造现代化的辉煌,又不失"礼仪之邦"的美名就是值得想望的愿景.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瑛 《教育与职业》2006,(26):65-6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现象。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关系,明确了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因,并阐述了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英语学习重要性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教育在不断被人忽视。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例如正确对待英语教育及传统文化,加大英语教材改革的力度,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内容的介绍等。  相似文献   

10.
礼仪文化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已具备成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条件.礼仪文化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为对象,研究礼仪文化的本质、结构、功能以及发展规律的学科.礼仪通过社群关系来规范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由礼仪观念、礼仪行为、礼仪习惯和礼仪制度组成,是以礼仪观念的共同取向调控人们行为的发生、修正和人格完善的文化体系,有着自身形成、发展和发生作用的规律.礼仪文化学的体系应该在总结和概括礼仪文化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沿着一定的逻辑思路形成礼仪文化学的基本框架.在按照某种特定的范式对礼仪文化进行研究和概括时,既要继承和利用传统经学和史学的研究成果,又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尤其是中日两国广泛使用的餐具,其形状设计非常契合东亚国家的饮食文化。中国是公认的筷子发源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受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筷子传到日本后,其形状及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筷子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筷子,进一步研究中日筷子文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大学礼仪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中国有着丰厚的礼仪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礼仪教育经验,吸收和借鉴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是改进和发展大学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传统礼权文化、重建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个人来说,它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并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教师讲究礼仪美,对于发扬礼仪传统、提高全民族素质、为中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玲 《现代教学》2015,(Z1):60-61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的存在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礼仪在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范遵循和人际关系建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校就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一、明确传承礼仪文化的关键点1.择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视礼仪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华礼仪文化中有关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治学修身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要求,对我校师生养成  相似文献   

15.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使用历史.筷子传入日本后,保留了其在中国古语里的叫法“箸”.但其外观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箸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筷子的外观,起源及与之相关的习俗,更进一步地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们现代中国人在礼仪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传统文化礼仪源远流长,传统礼仪在古代上下汗马功劳,让中华文明继续至今。所以,中学生将成为弘扬优秀传统礼仪的新生力量;采取"拿来主义",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交流碰撞,从先贤遗留的珍贵文化遗产中汲取精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7.
宋晓刚 《成才之路》2009,(26):82-83
在日常的交往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进行交流。以礼仪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尊重、友好、敬佩与善意,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以达到和谐、完美人际关系。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往,需要不同的礼仪形式。美国前总统民克松访问中国之前就曾专门学习筷子的用法。人们交往本身也离不开礼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礼仪是以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为依托的文化载体,其传播方式应具有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美德的指向。在高校礼仪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探索,探讨礼的本质与内涵,寻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礼仪的契合,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礼仪课程育人功能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礼仪课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以明德修身为基石,将礼仪课程深化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过程。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礼仪课程相结合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传统美德为主题导引课程,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将传统文化的德育要素转化为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礼仪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国在教育上都将礼仪作为思想教育当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注重德育教育,而没有将礼仪文化融于其中,致使学生对于礼仪的认识存在着偏颇,认为只要不是在公共场所或者是社交场合,就不需要对礼仪有所讲究。而事实上,礼仪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一直以来都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鉴于近些年来对礼仪的定位有所偏差,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礼仪文化的重要,并将礼仪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礼仪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髓,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被替代与淹没的危险,基于此,笔者试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挖掘传统礼仪文化因素,让大学生了解传统的待客之礼与见面之礼,对推广传统礼仪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