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现已证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有近300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不平衡膳食、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10种。  相似文献   

2.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已经成为当代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而且发病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不仅影响人类寿命,而且大大降低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原因,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采用科学、有序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对综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暖冬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气温突降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七成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和五成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天气突然变冷会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气温大幅度波动还会造成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冠心病和中风。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在冬天到来时,要经常测量血压。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气温骤降时要减少户外活动。如果有晨练的习惯,应在室内充分热身后再到户外锻炼。暖冬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增多气温偏高给很多病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而呼吸系统最容易受到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赤峰市2007~2011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变动趋势,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赤峰市2007~2011年死因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赤峰市2007~2011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99.58/10万,标化率为445.09/10万.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95.16%.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01).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中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血管病死亡率升降趋势不明显.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不断增高,其死亡以中老年人为主.不同地区之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001),农村牧区明显高于城市.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赤峰市城乡居民的健康,其中的脑血管病明显高于缺血性心脏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赤峰市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开展以控制高血压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只知道冬季发病风险高,其实,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夏季也不可掉以轻心。专家指出,夏季夜间睡眠质量好,心脑血管风险就会降低。炎热的天气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桑拿天”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在这些患者中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占了门诊患者的绝大多数,他们中有的是旧病复发,有的则是由于空调使用不当导致肺部感染和感冒,使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脂蛋白(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a)、LDL-C、HDL-C、TG、TC含量.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LDL-C、HDL-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p(a)是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脂蛋白(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a)、LDL-C、HDL-C、TG、TC含量.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LDL-C、HDL-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p(a)是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7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每组各为86人.研究各组间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血脂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两组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加重脂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2005~2007年收治100例高血压病人,现将相关发病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组高血压患者100例,男性68例(其中45  相似文献   

10.
医学研究发现,自由基是导致衰老的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大,老人体内的自由基大量积聚,不仅加速衰老,还会诱发多种老年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  相似文献   

11.
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排在首位的致死病因,面对这个严峻的现象,今天我来和大家讲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知识。具体来说,就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问题。虽然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位置不同,一个在大脑,一个在心脏。但是,他们是同根同源的疾病,可以做到一起预防。  相似文献   

12.
瞿晟 《老年教育》2014,(12):52-53
<正>近日,美国某医学研究机构公布的一项研究称,美国人的身体越来越差,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50岁左右,肥胖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纷纷找上门。有关记者就此采访心内、消化、骨科等专家后发现,处在这一年龄段的中国人健康也不乐观。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心内科专家在出诊时发现,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50岁确实是个节点,50岁以上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  相似文献   

13.
心健 《老年教育》2007,(2):63-63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多见、也是对健康威胁最严重的疾病。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面对这类疾病对人类的挑战,医学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治疗必须多点协同抗击,从预防治疗全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59年全国高血压普查,发病率为5.11%,1979年为7.72%,到了1991年则为11.30%。商血压对人们危害极大,是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直接危险因素,而这些疾病造成全世界每年1200万人死亡,各国的医学家都认为,如果能合理预防,就能使其中的一半人幸免。因此,防治高血压,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以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痛、血栓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呈上升趋势。本文从营养学角度,探讨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上述因营养失调所致疾病的关系以及与人体的其他作用,并提出脂类营养的膳食平衡。  相似文献   

16.
蜂蜜大蒜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也具有养生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7.
郭增平 《华章》2008,(17):168-169
科学献血有益健康,能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能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更加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8.
高胆固醇血症是高脂血症的一种,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冠心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注意自我发现与防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人类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 ,扼要说明我国特有树种银杏的叶片能有效防治这一疾病的机制和方法。如能充分利用我国的这一资源优势 ,做到以防为主 ,不仅可迅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而且有利于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 ,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查新、检索、整理相关文献,综述了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概况.认为:大多数活血化淤中药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在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积极发现和提取其有效单一化合物、探寻新配伍、研究新剂型,将成为深入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并开发其新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