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诗的国度。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学诗,无以言”。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古诗文的积累,非常有利于审美趣味的培养,能增强中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2.
诗意语文     
孔子曾告诫他儿子: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意思是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如果我们赋予现代意义进行诠释,那就是:不喜欢读诗,就学不好语文。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关键是阅读。  相似文献   

3.
陈琛 《考试周刊》2007,(28):38-3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是一个重视“诗教”的国家,孔子甚至提出“不学诗,无以言”,足见其对以诗教化国民所寄予的希望。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  相似文献   

4.
颜志华 《学周刊C版》2011,(5):178-17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类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示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朱光潜先生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开始人手。”诗歌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本土文明的鲜活存在,它理应成为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吕志刚 《学语文》2006,(6):48-48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诗歌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赏评价古诗词的能力”。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指导学生读诗,不仅对读懂诗歌本身非常重要,对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应当有自己的诗生活。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培养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拿我自己“现身说法”吧。我的诗生活是从“画蛋”开始的。大概是1979年我考上师范的那一年吧,秋季人学之前,我到邻县的表姐家去玩了几天。  相似文献   

8.
“不学诗,无以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使人灵秀”……诗是最美的语言之花。古诗词则无疑是诗花之海中最瑰丽的一大板块,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将古诗词教学、古诗文诵读提升到更高层次,让学生从古诗文博大精深的艺术价值、人文涵养中吸收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其语感,积累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 ,高考作文一直与诗歌“绝缘”。本来读诗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但我们历年的高考作文偏偏来个“诗歌除外” ,这一规定违背了中国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承。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 ,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古代文人写诗抒怀 ,以诗酬答 ,以诗相赠 ,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当代文人中还有多少能写诗?还有多少人能写点像样…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等观点,可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在第一单元里为中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诗歌世界。这对于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丰富他们的心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宋光潜先生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这也是高中诗歌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了“诗家语”和散文语言的区别,并打比方说:“用来做饭”是写散文,“用来酿酒”是写诗。写作如此,阅读呢?“要是我们用读散文的眼光去读诗,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引自周振甫《诗词例话》)读诗如此,教诗更应如此。当前语文教学界,对周恩来同志的《大江歌罢掉头东》的“难酬蹈海亦英雄”一句,在教学上有争议。其焦点就在于是否将“蹈海”看作诗家用语。“所谓‘蹈海’,其实就是渡海”,这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两千多年前“不学诗,无以言”的孔子时代到诗歌鼎盛的唐朝,人们皆以读诗、懂诗、写诗为荣,可以说,诗濡溉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而如今的语文教育却使原本灿烂绚丽的诗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使学生的诗性智慧渐行渐远,自然,  相似文献   

14.
赵彩霞 《甘肃教育》2010,(16):22-22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古诗词呢?  相似文献   

15.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他认为,要提高文学素养,诗歌是首选的体裁。翻开我们的语文教材,会发现里面有那么多的诗词,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每一首诗无不具有优美凝练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象,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脾的情感,深刻人微的哲理,  相似文献   

16.
施超 《文教资料》2006,(11):115-116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诗歌是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而诗歌的教学或许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软肋。笔者在执教“冰心体”哲理小诗时另辟蹊径,力图摆脱传统诗歌教学“读诗、解诗、记诗”的窠臼,尝试让学生能从教师的“导诗”过渡到自身能“赏诗”、“悟诗”和“作诗”的境界,收效明显,学生也受益匪浅。这里笔者以《成功的花》一诗的教学为例。【附】成功的花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1921年创作的《成功的花》是一首真情与哲理交融的诗…  相似文献   

17.
刘吉琼 《教师》2012,(2):74-74
诗是一类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的文学艺术。读诗就是读透诗人,了解技法在表现情理上的妙处。学会读诗,学会读懂诗,将有助于我们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升,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如何对现当代诗歌的阅读与欣赏,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谈几点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诗教具有3大功能:诗可以“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发扬诗教之功能,建构诗意之人生。  相似文献   

19.
与诗贤对话     
现代诗歌在否定古体诗的过程中奠定了新诗发展的基础,摆脱了各种形式的束缚,实现了涛歌向自身的靠拢,成为文学的典型形式。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教”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樊素琴 《中学文科》2009,(13):82-82
在中华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中,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她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人们的心灵。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喜欢诗,所以其文学趣味低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诗、读好诗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