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风中多爱情诗,几千年前整理过《诗径》的孔子就已经看出来了,为此孔子还斥骂“郑风淫”,《礼记·乐记》中也称郑卫之音是“乱世之音”。从此郑风被贬为淫奔之诗而视为下品。当然,在封建统治瓦解后的今天,爱情诗在文学领域里有了它应有的地位,不再与乱世亡国有难解之缘了,郑风  相似文献   

2.
历来为正统的固守礼教者谓为"淫"的《郑风》实则是先民本然情感无掩饰的流露,在内容的言略意丰与形式的新颖独特上都昭示出独特魅力。《郑风》所展现的独特价值大抵与郑国秉承的传统文化习俗、在春秋初国力强盛之于思想文化之影响及其本身地理交通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郑风>的产生与"礼崩乐坏"的时代环境,郑国的经济及文化传统有关."风"之名起于战国,本指曲调,<郑风>也是"雅乐",得名时主要指郑诗."郑声"源起于殷商,在民间流行,得名于春秋,是较复杂,富于变化的新声.<郑风>与"郑声"有各自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内涵,又有交叉点.  相似文献   

4.
"郑风"是<诗经>研究史上历来争议最多的篇目之一.从考查郑国的地理特征、历史渊源、民风民俗、社会风尚及"郑风"诗歌的分类、内容、感情倾向入手,分析"郑风"的基本性质和阐释矛盾,探究"郑声淫"的社会政治意义并以更公正平和的眼光认识"郑风"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之一的郑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审美心理,产生在此基础上的《郑风》,也呈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思想价值。《郑风》中所体现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情的张扬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使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来对它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各种风俗文化的汇集.同样《郑风·溱洧》就是以郑国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春社”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郑地“上巳节”赠花草定情、男女相会、临水祓禊求子的风俗及其背后表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集中在《国风》,以《郑风》最为突出。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一是呼告手法,多采用女性视角,以独白口吻,表达女性对爱情热烈大胆的自由追求。二是叠章层递结合,通过对景物层层递进以及主人公心情步步紧逼的描写,获得一唱三叹之妙。三是反诘句收束,表达主人公内心矛盾复杂的情感。这些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左氏春秋》在三方面启发荀子(《乐论》)。首先,音乐贵平和。《左传》叙述以和为名的良医类比音乐与医药,晏婴主张主张调和五声令人心平德和;泠州鸠提出“和声”入耳藏心,反对乐音过度强弱。荀子亦重和亲、和敬、和顺。其次,音乐产生伦理政治效益。晋侯为言音乐稳定德性,士Wei强调“乐和”则可用。荀子洞察音乐中平可使人民谐协。第三,音乐披露国家境况,如吴国公子季札从《郑风》侧重男女琐事而正确预测郑国将亡。荀子主张“和乐而不流”,以“流”形容郑国音乐式的淫荡。  相似文献   

9.
《诗经·郑风》21首爱情诗中,其中情诗占19首,从其中许多篇中可以看出女性主动表达爱情,通过女性的心理和行动展示对男性的爱慕,形成了郑风中独特的爱恋模式。  相似文献   

10.
简论郑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诗经》都推崇国风.但对国风里的郑风却有不少争议,对它的思想和文采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和品评.本文拟对郑风作一些探讨,从思想、艺术、源流和影响等三个方面略抒管见.(一)郑风是西周末期到春秋时代郑国地区的民间歌谣.古书中有称郑声、郑音、郑诗或郑志的.有人严格区分声和音是指乐曲,诗或志是指表意的歌词.事实上在古代诗乐是一体的,是诗都可以歌,拉着长腔,带感情地吟诵,就是歌.“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也就是这个意思.宋人郑樵说:“乐以诗为体,诗以声为用”,“三百篇之诗尽在声歌”,“由汉立齐鲁韩毛四家博士,各以义言诗,遂使声歌之道日微”(《通志总序》).所以,无论讲郑风、郑声、郑音、郑志、郑诗,都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他都从战略高度强调要抓住历史机遇。他的机遇意识对于“转轨”时期的地方高校改革意义重大。地方高校的主要领导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在改革之中寻求机遇,从所处环境和实际出发办学。从而使地方高校真正成为地方政府的“孵化器”、“人才部”、“思想库”。  相似文献   

12.
两部地级城市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轮办学水平评估后,更加重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科学布局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改革、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但其图书馆的办馆理念、馆藏体系、服务路径与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等顶层设计普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研究提出了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办馆理念、馆藏建设与服务要立足于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要突出为本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改革的顺利与否、成功与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壮大。因此,本从改革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和提出了当前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应重点处理和把握的几个关系,是在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基础之上,具有客观真理性;有着厚重的理论底蕴和鲜明的创新特色,具有理论创造性;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主题和规律的认识,具有现实指导性。"十条基本经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梁枫 《高教论坛》2007,(5):127-128,131
加强高校系部资料室建设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的要求。当前,各院校必须提高对系部资料室功能的认识,重视系部资料室的改革与发展,在人力物力上加大对系部资料室的投入,促进系部资料室文献资料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而充分发挥系部资料室的作用,为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开设“教师口语”课是适应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它对提高未来教师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等院校“教师口语”课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课时明显不够、教材单一、用普通话训练来替代整个教师口语训练、师资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课程标准,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向——综合化、规范化、社会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端正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提高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新上本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认真探索与思考。必须明确国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明确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高改革的自觉性,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应该使本校的改革发展与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相适应;从服务范围定位、学科发展定位、层次发展定位等方面实施科学定位;要结合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条件实际,着力打造本校的地方特色;要重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问题;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强化本科意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seminar”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出现,引起了西方大学文科教学范式的重大变化,即由过去的“讲授式”变为“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革,促使西方大学文科教学向以学生自主型学习的方向发展,并使“研究性”学习成为西方大学文科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我国各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对于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这门课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