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凌 《上海集邮》2002,(9):43-44
在本刊今年第5期刊登《2000的世界邮票发行种数》的同时,《集邮》第5期也刊登了马达的《2000年全球邮票发行种数》。读者来信指出这两篇原始资料相同的文章,在有些主要信息上存在出入。下面就此一并答复,同时略加补充。  相似文献   

2.
在完成邮票选题的名录,即《邮票选题参考资料》之后,我大概又用了一年多时间,对中国邮票选题的资源分类与系列化,进行探讨、论证,写成了《中国邮票的选题》那篇长文。《集邮》杂志希望在该刊发表,经邮票发行局领导同意,便在1983年《集邮》杂志第5、6、7、8、9、10期上连载发表了。这在中国邮票史与集邮史上,可能是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邮票选题的长文,在集邮界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命题是“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学家或学名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学,而写集邮的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的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施慧中先生的《试论文献集邮》(参见本刊2002年第8期)之后,也想说说我对“文献集邮”定义的一些看法,供同好参考。首先看《中国集邮大辞典》给“文献集邮”下的定义是“收集、研究与邮票、集邮、邮政史有关的文献资料的集邮类别。”同时,该《辞典》还对“集邮文献”做出了如下的注释:  相似文献   

5.
《大众电影》从2000年第12期开始,开辟《方寸撷英》专栏,李洪源为专栏撰稿人,文章配有大量的邮品,图文并茂。2003年专栏名称改为《趣味》。现将部分集邮文章介绍如下。2000年第12期:《邮票上的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2001年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的《人民日报》上,有204篇消息、文章、图片的内容涉及邮政与集邮。这里说的“涉及”,是指文献中出现的词汇有“邮政”或“集邮”,或“邮票”。提到“邮政”的文献有134篇,提到“集邮”和“邮票”的有70篇。在这70篇文章中,最多的是纪特新邮发行的消息报道与相关知识,有14  相似文献   

7.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8.
读《上海集邮》1995年第2期上戴定国先生的文章《美国的集邮人数和邮票市场》,笔者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探讨美国的集邮人数,对了解美国的集邮现状是不是有决定性意义?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其集邮人数的多少,实在很难推测。据美国旧金山的中英文集邮报《美亚集邮报》所刊,美国人评论一个地方的集邮现状,往往是谈  相似文献   

9.
1995年第1期《上海集邮》刊出胡稼先生的《抗美援朝时期的战俘明信片》,笔者受到启发,写了一篇我国发行的抗美援朝题材的邮票,附带谈到了这张新发现的战俘明信片的文章,发表在美国《环球邮票新闻》月刊1995年9月号上。笔者在文末加上了这么一句:“欢迎了解此明信片发行背景的美国邮友给我来信”,希望能由此获得关于战俘邮品的进一步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徐金德 《上海集邮》2007,(12):33-35
翻阅集邮报刊,浏览集邮网站,时常看到介绍电子邮票的文章说:1984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第19届万国邮联大会上,电子邮票被正式确认为邮票。如2006年12月29日《中国集邮报》刊登的《电子邮票:未来的邮票邮票的未来》。历届万国邮联大会通过的《万国邮政公约》(以下简称《公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整理《中国早期集邮组织与会刊》文稿时,查阅《中国集邮史》(上卷)71页和《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本)55页,均记为:“北平邮票交换会”。并记该会1926年3月19日成立,发起人是环球邮票社店主施秉章,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26年9月创刊,出版第二期后停刊。而在《中国集邮百科全书》497页,“施秉章”条目中写道:1926年在其筹组下,成立了北京第一个集邮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出版过两期中英合刊的《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在《集邮博览》1996年第8期29页,刘肇宁  相似文献   

12.
1.参加评选的2001年外围邮票见《集邮博览》第10期、《上海集邮》第10期、《天津集邮》第5期中心插页所刊登的全套邮票和小型张图样。参评的37个国家的序号列在图样下面。2.评选选票随《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集邮报》发送到所有订户手中,另有部分赠送或出售,自制或复印的选票无效。3.请您从各国候选邮票中选出自己喜爱的5套邮票和5枚小型张,按第1至第5名顺序分别填写邮票和小型张的序号,请注意涂改无效。  相似文献   

13.
1.参加评选的2002年外国邮票见《集邮博览》第10期、《上海集邮》第10期、《天津集邮》第5期中心插页所刊登的全套邮票和小型张图样。参评的35个国家的序号列在图样下面。2.评选选票随《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集邮报》发送到所有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以增刊的形式推出的《2001年集邮年刊》,圆了集邮者呼唤多年的年鉴梦。邮票与邮品部分,是名符其实的2001年中国邮票大全,12个彩页刊登了大陆、港、澳、台2001年发行的邮票彩图和大陆2001年发行的邮资封、片邮资彩图,配发了相关文章,并以表格形式展示了大陆邮票的基本资料、防伪措施、边纸利用、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05年第7期刊登了吴凡先生题为《适当扩大集邮文献的范围》的文章,该文就集邮文献的范围提出了新的见解。我认真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吴凡先生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吴凡先生在收集邮票和研究邮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我们也经常遇到,只是没有把它和集邮文献的界定问题联系起来。虽然说吴凡先生的见解为我们开拓了思路,但是其所带来的问题应当搞清楚。  相似文献   

16.
读刊补戳     
笔者喜好集戳,《集邮博览》上的《封片戳简》栏目每期必细读,每次均获益良多。今读《集邮博览》2003年第5期上的一篇邮戳方面的文章,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  相似文献   

17.
三、集邮研究之道1994年,《集邮》杂志从第1期开始,连载发表赵人龙的长篇文章《集邮研究之道》。这是一篇内容丰富,指导性很强的邮学专著,赵人龙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编辑部更是隆重向读者推荐。在第1期专门发表了一篇颇有见地的编者按: “收集邮票的人多,做研究工作的人少,这已成为集邮界一个值得重视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许多同志集邮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停留在收藏、欣赏的阶段,要他动笔写点文章,则有心无力,难以下手。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对集邮研究在整个集邮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对研究方法和手段缺乏了  相似文献   

18.
彭先国 《上海集邮》2001,(11):45-45
看《上海集邮》今年第1期刊登的新光邮票会老照片及纪念文章,顿生对集邮老前辈的敬佩之情,因以记之。  相似文献   

19.
拜读杨黎炜先生的《奥运五环创新意》(《集邮博览》2008年第4期,简称"杨文"),获益良多,不过也有一点意见,现借《集邮博览》一角说一说,不妥之处还请同好赐教。一、杨文说:"邮票上最早出现五环徽志是在1935年,德国发行了‘第四届冬奥会’邮票……"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0.
近日阅读国内邮友寄来的《集邮博览》,顺便写一随笔,权当争鸣。《集邮博览》2002年第5期与第6期在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始之前连载署名文章《世界杯足球赛与邮票》,文章就世界杯足球赛这一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盛大体育赛事的历史以及有关邮票做一系统的阐述。但是,作者关于世界杯足球赛的历史知识却令人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