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碎石桩与强夯法联合处理方法对某山区深厚填土场地进行了地基处理的试验及动力触探和对试验区各施工阶段的浅层载荷板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桩联合强夯地基处理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并有效减少地基变形,对山区挖填土场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尤其是在改善挖填方场地的力学性能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不良地基的特性出发,结合当前地基处理的现状,简要阐述了灌浆法在地基加固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相关要点,为地基加固处理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并收到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良地基土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对关中地区不良地基土的类型、主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论述,提出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方法,旨在为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关于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的问题,采用换填垫层法是进行地基处理既经济又可行的好方法。经过大量已建工程沉降观测资料及静载荷试验资料证实:选用统砂石做换填材料具有沉降速率快、总沉降和差异沉降量小等优点,是山区地基处理中值得普遍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某铜厂填海造地的地基上建筑物发生严重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应用注浆技术处理不良地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沿海、沿江、沿湖等处广泛分布着软土,如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浙、闽沿海地区等地。软弱土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随着我国建设工程事业的飞速发展,势必要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处理。该文介绍软弱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产生的危害等,重点地介绍了软弱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不良地质现象往往导致路基路面结构破坏.针对高速公路特殊路段的不良地质实际情况,介绍了换填土、塑料板排水、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以及陡坡上填挖结合和围岩落石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密集程度日益提高,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成为地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介绍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其产生的原因,深入研究防治措施并且阐述了针对软弱地基与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以求达到有效预防、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最终消除事故根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工挖孔灌注排桩在基坑支护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闽北山区土层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排桩在基坑支护结构中的研究、设计、施工、监测,较为成功地在山区土层中开发了人工挖孔灌注排桩基坑支护技术,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山区地基的基坑支护处理方法。该支护结构施工时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支护结构刚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止水性,坑内施工无空间障碍等优点,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地区公路位于山区斜坡湿软地基的路段,经常发生路基不均匀沉降、基底滑移沉陷、路堑边坡滑坡与坍塌等工程病害。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不可避免经过这种地段,为了保证路基稳定性、路面的结构完整性和道路良好的服务水平,有必要加强对山区斜坡湿软地基路基病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cGIS软件技术,利用栅格计算器将截取的1961-1998年沂沭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栅格数据分成四个时段加以计算,求得20世纪60-90年代沂沭河流域气温时空分布情况,并利用3D Analyst中的Create Profile Graph工具获取研究区在纬线与经线方向上的地表高程变化及其对应的多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气温空间分布特点是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平原高于山区和丘陵.20世纪60-80年代,气温略有变化,而90年代平均气温较80年代上升1℃左右,这种异常变化可能与全球性大气环流变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由于唐山农村地区广大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不断增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唐山农村地区的传播,唐山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唐山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先进分子,为唐山农村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总结性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不能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而过程性评价较好地克服了传统评价的种种弊端,主张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强调在学中评,以评促学。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特点、教学大纲以及过程性评价的内涵等,构建了过程性评价方案。方案的实施对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在教师队伍、办学条件以及农民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入手,改善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等的原因,我国山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山区有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文化、大量的劳动力等优势;也有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整体素质低等不利于山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要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利用其优势,克服其劣势,加强山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等级公路不断向山区或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地区延伸,滑坡引起的桥梁病害日渐增多,造成不小的损失,值得有关方面重视。文章根据山区泥石流、水毁、滑坡地区中小跨径桥梁合理孔跨布王方案的研究成果,列举了若干桥梁病害型式,在分析病害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对策,包括正确的地勘判断、合理选择桥位、桥型和孔跨布置以及防护措施等,同时介绍了一些成功处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时期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任务繁重、自然条件恶劣、地理区住劣势明显、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资源匮乏、制度不完善、社会不公是制约“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深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制约因素,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使教师有意识地把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变成为自觉行为,并始终保持自我更新的发展方向,为真正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不良教师文化却对教师专业信念的形成、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专业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各种危机事故频发。基层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在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部政府应急管理的基础。对待突发性事件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原则,及时采取科学的预警措施,并采取有效方法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尽量克服危机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基层政权的公信力,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打牢坚实的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武王克商后,置管叔、蔡叔、武庚三监于殷畿,封建同姓异姓诸侯,试图将殷商王畿牢固地控制起来。武王置三监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三监叛周说明周初军事监管制度尚不成熟。周公东征后,殷商王畿分别由卫康叔、中旄父和微子启继续实行军事监管,重新形成了新三监军事管制殷畿的局面。卫、宋发展成为诸侯,是西周中期以后的事情。在设置军监和封建诸侯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殷畿内商遗民的控制与管理,殷畿一带的殷遗民,民族意识逐渐消泯,周初对殷商王畿的控制与管理获得了预期的成效。周初统治者对殷商王畿的成功控制与有效管理,为成、康以后西周王朝对四土持续大规模政治军事经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