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通过对比分析同为婉约派的李煜、李清照二人在词的创作中选材、遣词、意境运用的相同之处和二人身份地位,词的意境和深度的不同之处,更加清晰地了解“二李”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手法.再通过了解两人人生经历的变化,从而了解二人词风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和章士钊交谊深厚,他们不但经历了在日本的相识、相知,而且经历了在北京的互助合作。尽管后来因为政见分歧二人分道扬镳,但他们的私人挚情仍然俨如清塘,清澈可鉴。这段交谊既是美好人性的展现,也彰显了二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杨泽霞 《考试周刊》2009,(12):26-27
庾信和杜甫是各自时期文学的集大成者,二人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作为后来者,杜甫的文学创作深受庾信影响。本文从二人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传承的角度,论述杜甫对庾信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陆机与庾信都出生于豪门望族,年少即有才名,都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都曾由南入北,身经动乱时代,二人具备了相似的人生经历,但是由于二人不同的入北"方式"和现实处境、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文学观念,引起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诸多差别,通过比较他们入北后赋作中"乡关之思"的不同表现,还可以反映出士族文人在特殊经历后带来的文学创作上的新变。  相似文献   

5.
婚礼奏鸣曲     
前情提要 感冒的Paul在医院巧遇了做胎检的Sabrina,尴尬的二人第一次共同为还未出世的孩子奔波。而这样的经历也让二人重新审视了彼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共同背景和近似经历形成高、岑诗的共同特点 :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 ,悲壮慷慨的风格。个性、气质、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造成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 :高诗悲壮而沉郁苍凉 ,岑诗悲壮而昂扬豪迈 ;高诗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岑诗擅长描绘寓情于景 ;高诗语言沉实质朴 ,岑诗用语峻逸奇丽。二人的共性和个性都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 ,具有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杨恩寿与王闿运同为晚清著名文人。二人身份、经历近似,互相许为"文字交",保持长达近四十年的交游与友谊。然而这对文字交竟然少有诗文来往,其原因在于二人的文学观念存在差异。二人身份经历类似,声名大小却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二人成就高低不同,更在于他们的人生选择与志趣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篇。两篇文章及其作者范中淹和欧阳修在很多地方值得比较研究。二人的生活经历颇为相似,他们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命运则一同随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共浮沉。经历了"文人参政"的失败,二人终归"文人"和"文章",历史给了他们多一份忧国忧民的感怀,也给世人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Horwitz等人设计的外语学习焦虑量表,对笔者所在学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该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经历的焦虑状况及其成因,以期指导该校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历的不同造成了王维和柳宗元心态的不同 ,因而二人诗歌艺术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最终使二人的山水诗呈现出不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海顿和贝多芬是处于古典主义时期两端的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虽处于同一时期,二人的创作有一些共性和继承的因素,但由于经历、生平、生活的时期不同,导致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海顿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进行对比,探究二人钢琴奏鸣曲的价值性,以及二人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地位、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支东 《文教资料》2006,(20):92-93
曼斯菲尔德和萧红都经历了童年的不幸和婚姻的破裂,并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她们的悲剧人生对二人的写作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一)悲凉人世:作品中的女性大都缺少他人的关爱和社会的同情帮助,最终以悲剧结尾;(二)无爱婚姻:作品中的丈夫与妻子没有真正的爱情,缺少最起码的信任和真诚,婚姻不和谐。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和庞统实力相当.都为蜀汉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最后两人的命运却大相径窟.二人的人生经历对现代职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我所任班主任的专业班C176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了94%以上。全班18人,二本上线17人,其中重点本科5人,最终录取16人。回顾这几年担任专业班班主任的经历,我认为,艺术高考生的文化课备考要过好以下几关。  相似文献   

15.
五四期间,杜威和罗素的在华经历和学术活动表明,他们均对中国的学术事业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们二人的在华际遇却迥然相异。其中,杜威、罗素各自学说对中国的不同影响、改造中国社会的不同主张,以及哲学思想的大相径庭,是造成二人在华不同际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胡静 《华章》2011,(31)
孝庄和慈禧是清朝历史上经历颇为相似的两位太后,二人都曾面临年轻丧夫,寡母少主的境遇,也都被赋予辅助幼主的重任.然而,孝庄太后帮助大清到达了兴盛的彼岸,慈禧太后却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宄其原因,除了当时所处历史背景不同之外,主要还在于二人不同的性格.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生物学家莫里斯·古德曼等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应当把黑猩猩(包括普通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划归人属。理由是,在基因上,黑猩猩与人的相同之处达99.4%。黑猩猩是否是人类的“兄弟”,可由科学家们去讨论,但造成极其微弱的0.6%差异的是什么,却引发了有趣的争论。有科学家指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社会属性,是经历开启或关闭了某些基因而造成差异,因此,“经历即财富”, 人们的社会经历,所见、所闻、所感,是人的智慧的重要来源。我理解,所谓人的经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实践;二是人的眼界和见识。社会实践往…  相似文献   

18.
苏轼秦观都是北宋词人,秦观还是苏轼门生,二人生活经历也相似,然而二人艺术风格却存在很大差别。除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还是二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或者说是世界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路遥的《人生》与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都以自叙传的笔调描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底层知识青年为梦想奋斗的历程。本文从社会背景,价值取向,作者创作心理情节三方面比较分析了高加林和马丁·伊登的梦想追求以及爱情经历,并得出结论:二人的个人奋斗模式代表着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主体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主体教育理论经历了从三体论到二体论、从师生主体论到教育主体论的争鸣与演化,经历了教育改革与实验同教育理论总结与建构相互煽动的探索与发展,经历了反思后的转向与重建,呈现出教育人学、类主体教育论、主体间性教育论、生命.实践教育论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