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说序跋是研究小说理论的重要形式,文中选取了明清阶段的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从明清学者的小说序跋中小说概念和小说特点理论出发,分别探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目录学定义和散文体叙事学定义,从小说类属与小说定义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本体观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会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创作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4.
"人情小说"可细分为"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三种类型,而世情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主流,以描摹世态人情见长,其最重要特征劝世性其实就是儒家"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世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繁荣、晚清的短暂中兴和现当代的再度兴盛的演变过程,现当代的高雅小说可看作是明清世情小说的不断升级版,凸显了世情小说永恒的活力与魅力。世情小说不愧为小说大家族的中流砥柱,大力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6.
民初小说不等于南社小说,但是在民初小说家中,南社拥有半壁江山。南社成员的小说创作在小说内容上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宣扬改良礼教,在情与理之间徘徊;在小说形式上引进西方小说的日记体、书信体等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显示了中国小说由外部描写向表现内心世界的转变。从而为五四新文学的问世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较为全面地提出小说理论的小说理论家。在其“三言”的三篇序言里,分别提出了小说功用观:重视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小说发展观:总结了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历程,并指出了通俗小说起源于话本艺术;小说创作观:小说创作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并提到了小说创作题材的来源问题,指出小说创作要遵循通俗的原则;小说批评观:评价小说创作要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中去评价,不能以今律古。  相似文献   

8.
作为小说家,劳伦斯对小说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他的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同时,他还以散文的形式论述自己的小说观。在他的散文中,劳伦斯对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情感及小说与道德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劳伦斯的小说和散文为依据,对他的小说观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天命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特有的主题、结构和形式,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主要从天命小说的发展历程,阐释天命小说在我国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天命小说的发展历程分析天命小说对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在其专著《小说修辞研究》中提出了系统的小说修辞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接受了布斯的小说修辞理论的构架,但对布斯的小说叙事理论的偏颇作了一些修正,认为他的小说修辞理论主要建立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范畴之上,对现代主义小说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汇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创作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12.
政治小说是中韩近代新小说的开端。中韩近代小说家从相同的国情和传统文学观念出发,为救亡图存的政治理念不约而同地从日本译介过大量的政治小说,以此为基础,两国各自开创了自己的政治小说。这类小说大大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强调了小说对社会的作用,重视小说本身的价值,与传统的"诗文"为正统的文学观相比较,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学革命",从此政治小说在中韩近代文坛上拉开了"新小说"的帷幕。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的小说批评揭示了小说“美文妙情”的美学特征;将我国传统的以形写神,注重人物内在精神面貌的美学思想,运用到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评论上,开启了我国小说理论性格批评的先河;论述了小说的录善、旌美、劝善惩恶、秤评天下的社会作用;描述了小说欣赏者的情动特征,展示了小说的美感效应;涉及到了小说创作主体的才能素养、知识结构及艺术思维等问题。唐宋时期的小说批评已经大异于庄子、桓谭、班固等人的文化小说观,是我国美文学小说批评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4.
世界小说逶迤穿行至今,景况日益式微。但“小说死了吗?”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仍是争执难下。昆德拉作为小说家,对小说可谓情有独钟,他本人不但创作小说,还研究小说理论。在他不成体系的小说散论中,他实现了对小说理论的解构。在架空小说与哲学、历史、现实的关系的基础上,他通过描述小说的发展轨迹来重构自己的小说理论。他认为小说存在着,而且小说有存在的必要,有存在的姿态,有独特的内容,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伯耀的小说观念丰富而独特,却没能引起与之相当的重视。他充分肯定了小说巨大的社会作用,也意识到小说源于社会生活的性质;他对我国古代小说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并关注到因为国人的误读而导致很多小说蒙受不白之冤;他还十分重视小说在国民大众中的普及,并指出普及的办法。黄伯耀的小说观念丰富了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宝库,足以引起重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相信多数阅读过罗伯·格里耶小说的读者,对其小说都难免生出晦涩难懂,不忍诸读之感。可是为什么格里耶却是因了这些令读者难以阅读和接受的小说,而成为举世公认的小说大师,并且因了这些小说而为世界小说林造出了另一个奇观——“新小说”呢?  相似文献   

17.
苏童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底层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底层人物命运的分析,揭示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在生存困境中孤独与抗争的姿态,进而探究苏童小说中人物形象类型化的原因。苏童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形成了苏童小说的独特氛围,孤独、虚无是苏童小说的底色。  相似文献   

18.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第一部成功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贝内特对该小说人物和主题方面的批评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 ,反映了他小说观念上的抱残守缺、墨守陈规。本文从现代小说美学的角度和该小说文本的实际出发 ,驳斥了贝内特的偏执观点 ,指出了伍尔夫小说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的特点 ,并充分肯定了她的小说创作在现代小说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说广告负载着晚清民初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批评意识,它记载了小说创作的原始资料,也为探究当下文人心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窗口。小说广告的宣传,刺激了晚清民初小说的繁荣,也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小说自身艺术的文体特质,构成了晚清民初小说艺术生命贫乏的现实症结。小说报人的广告宣传策略与传播受众的消费效应形成互动,在传播实践的得失进退中谱写了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