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书院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其中 ,社会教化是书院重要的社会功能。为保证书院社会教化功能的实现 ,书院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机制 ,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各阶层成员进行社会教化。其具体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通过书院士人道德品质的培养而范导社会 ,产生教化效果 ;对当地其他社会成员直接进行教化。一、对书院士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书院教育注重对士人道德品质的培养 ,将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这一特点 ,在历代书院学规中均有明显体现。如乾道四年 (1 1 6 8年 )吕祖谦…  相似文献   

2.
清代,湖北地区书院通过祭祀活动,传播儒家伦理观念,引导士人对儒学的追求。本文探讨了书院祭祀活动的特点及社会意义,认为书院祭祀具有多样性特点,书院的祭祀影响波及地方社会,发挥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古代书院在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通过挖掘儒家经典道德教育内涵、发挥书院教师道德示范效应以及体现书院环境道德育人功能来进行道德教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效果。挖掘古代书院道德教化途径,对于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颢、程颐兄弟的教育活动与嵩阳书院、伊川书院有着密切联系。北宋书院教育是在继承唐朝以来私学教育传统、政府重视文教事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书院教育对传播二程的学术思想、培养后辈人才、进行社会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程颢、程颐兄弟的教育活动与嵩阳书院、伊川书院有着密切联系。北宋书院教育是在继承唐朝以来私学教育传统、政府重视文教事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书院教育对传播二程的学术思想、培养后辈人才、进行社会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社会教化的组织和形式主要是以官吏、官学、保甲组织为主的官方社会教化,和以宗族、私学、乡约等为主的民间社会教化。太平天国战争后的晚清,社会教化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常州宗族和地方士绅依靠国家进行社会重建的制度性空间和可以获取的各类社会资源,恢复重建和新建府学、县学、书院、义塾等各类教育机构,极力恢复和维护传统的社会教化,以恢复传统的地方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书院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宋元时期,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这一制度化的教育机构在保持其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也通过御赐图书和院额、讲学活动和德行考核、学规的制定和祭祀活动等发挥着巨大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中国古代复杂的教育机构。从举办者看,或个人举办,或宗族兴建,或乡里修造,或官方建立;从教育功能看,或静修德业,或举业考课,或精研学术,或宣讲教化;甚至从名谓称呼看,也有许多不同,或称书院,或称书堂,或称精舍,或称学塾。历史的漫长,地域的复杂,使得书院错综纷繁。至于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书院与学术思想的发展、书院与教师群体、书院与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朵鲜艳的奇葩,到宋元时期,书院已经形成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机构,它不仅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御赐图书和院额、讲学活动和德行考核、学规的制定和祭祀活动等形式发挥了巨大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独立于官学体制之外,在传统中国社会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办学。明清时期书院面对社会大众、民间社会,从唐宋时期建立之初的私密性向公共性转变,从纯学术走向世俗,承载着精神气质和文化传承使命,大众化、多元化、开放性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辅治教化,移风易俗,振兴地域文化,服务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11.
漫谈书院     
河边 《中国考试》2006,(4):53-57
书院简史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形式之一,是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文化和宣扬教化的基地。宽泛地说,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可视为书院的起源,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以说是书院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
清代初期反思明末心学空疏之弊,提倡躬行实践,推尊程朱理学为正学。而程朱理学的崇尚,主要通过学校、书院的教育加以实现。故此际书院多以理学为宗,而且承继传统讲读方式,教化的目的比较突出,应试科举反在其次。其间,理学名臣汤斌、陈宏谋、张伯行辈均热衷倡建书院,施行教化,而尤以张伯行创建福建鳌峰书院、苏州紫阳书院,成效最著。乾隆以降,理学书院日益与考课式书院合流,沦为课试时文帖括的科举附庸,逐渐淡出学术的视野。于是,提倡经古实学的书院应运而生,且蔚成风气。  相似文献   

13.
谭甲文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82-85,107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宋代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兴盛期,南宋则是书院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4.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琼台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琼台书院是清代琼州府立书院,曾经培养出1名探花、10多名进士和众多举人,教化生徒万余人,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教化是一种化诱万民以维系社会统治的政治工具与社会软调控手段,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观照,先秦礼乐社会时期,时人创见了“外物以饰内情”的社会教化方式,青铜礼乐器成为这种教化方式的物质载体,并承载了道德教化、伦理教化、政治教化、警示教化等丰富的教化功能。这种社会教化方式与礼乐文明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先秦社会的良性运行、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末政治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末政治的密切关系熊红书院推动了我国学术发展和乡情教化的传播。明末东林书院以其讲学活动关注政治、志在世道的特色而成为书院史上的一朵奇葩,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再现了我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传统。一、为什么东林书院和明末政治会产生密切...  相似文献   

17.
以清代广州的联宗书院为考察对象,对联宗书院兴起的动因、联宗书院的教育功能以及联宗书院在清代兴起的社会功能和在中国书院发展进程的地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祭祀是书院办学的三大规制之一。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其祭祀场所丰富,祭祀规模宏大。梳理岳麓书院祭祀空间的变化及其祭祀之程式发现,岳麓书院祭祀空间井然有序,符合儒家礼制;所祀之人依时而增,日趋官学化。其教化功能在于:祭以学礼,立志明心;示教于生,经世济用;彰示道统,传学湖湘;开化民众,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19.
以清代普宁所兴办的两所最为重要的昆冈书院及三都书院的发展变迁为内容,结合地方碑刻文献,探讨该书院对于清代普宁地方的人才培养及风俗教化的重要作用,与普宁地方士绅阶层对书院的兴建、修复以及发展方向,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甘肃地区出现书院开始于明代。这一地区在明代一直便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地方,卫所林立,为边陲重地。而书院则有着与之相反的气质,是教化百姓、著书立说之地。这两种不同的气质在这里杂糅在一起。明代甘肃地区书院的发展在全国书院发展总趋势中处于薄弱环节。文章试图梳理明代该地区书院的发展脉络,进一步认识甘肃书院在当时所处地位,同时探讨其自身的制度和所在地区对书院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