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间,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的铁路政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中止了商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清末铁路从国有政策到民营政策的失败不是民营本身的政策错误,而是民营不够所造成的。诸多民营铁路公司无论从清政府的宏观管理还是公司的微观治理看都不符合民营公司的基本要件,所谓民营化的失败本质上是官办思维的失败。这给我们今天的公共交通建设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3.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举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经济上要求发展、自强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清政府为维持自己的统治,也开始调整政策,制定了详细的铁路政策,加强了对铁路的管理和经营,把铁路政策作为实现自强的重要方针之一。清政府的铁路政策经历了借款筑路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怀矿案发生在1902年,职商阮毓昌由当初官办通化、怀仁(恒仁)等处矿产变为商办,吸收英日股本,私自与之订立合办合同,其中华股虚而不实,极易丧失矿权。阮毓昌随后向清政府奏请开办,企图蒙混过关。随着清政府对外资办矿政策的转变,对中外合办矿业的流弊更加注意防范,清政府及历届东北督抚及时发现其承办通怀矿务的种种弊端,并对矿案及时进行撤销,粉碎了日英借“中外合办”为名,攫取通怀等地各处矿产的阴谋。  相似文献   

5.
清末浙江的兴学运动,在戊戌变法前后已初露端倪,到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科举、颁布学堂章程后形成高潮.民国时的浙江,提倡新学,民间办学的情况较为普遍,官办的为数较少.  相似文献   

6.
所谓变式命题训练,就是对同一史事从不同角度命题,以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这是深化教材、加强复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对“四川保路运动”这一事件可分别采取如下命题: 1.从其背景和原因方面命题: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B.清政府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 C.清政府侵吞已募集的修路股银 D.“成都血案” 2.从其主要内容方面命题: “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口号说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在第84页叙述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和保路运动时用了一幅历史漫画《揭露清政府出卖铁路主权的宣传画》。由于教材正文对此没有任何解释 ,再加上漫画的右上方又写有“四知”两字 ,结果导致一些师生误认为该漫画反映的是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 ,它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我们现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这幅历史漫画。  相似文献   

8.
张振勋商办铁路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向清廷提出的《商务条议》中。他强调修筑铁路乃发展经济以进行"商战"之内容和手段。他主张实行铁路商办政策,同时解除对支路垄断政策,大力招商以兴办支路。这是对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修路策略的质疑。清政府肯定了《商务条议》中有关铁路建设的主张,这直接推动了清廷铁路政策向真正商办的转变。此后,铁路商办成为风潮,在全国掀起了以商办为主体的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东铁路是中、日、俄三国政治军事斗争的产物,对中国来说,修路的本意是联合俄国抵制日本的侵略。然而,这条铁路不但没有起到抵御日本侵略的作用,反而给俄国侵华提供了便利。在中东铁路的谈判过程中,俄国政府为了迫使清政府上钩,使尽了狡猾奸诈之手段。对清政府来说,中东铁路的修筑是"联俄"政策的重大失误。李鸿章等高层决策者没有认清俄国人的邪恶本质,导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应该对此负有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10.
1860-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时期.在这期间,洋务派经营近代工业企业采用了三种组织形式.第一种是官办,即清政府从国库中拔解经费,并委派官僚进行经营管理.属于这种经营方式的企业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共约二十个.第二种是官督商办,即清政府设局招商股,并在开办之初贷以官款,以后由企业分年抵还.企业由清政府派总办、帮办、坐办和提调等官员经营管理,私人入股者按年取股息,并负担亏损.属于这种经营方式的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中国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共二十多个.第三种是官商合办,即清政府官方和私  相似文献   

11.
普济堂是清代顺天府官方救济的组成部分,最初由民间士绅筹办以救济修路役夫,后接受清政府资助,为清朝历代皇帝所重视,逐渐转为官办。普济堂的发展贯穿整个清代,政府对其资助不断增强,其救灾力度不断提升,对救济贫民、安定社会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颁布以后 ,全国纷起反抗。由于清政府对湘、蜀两省保路运动在铁路股款处理办法、时间先后安排、分化立宪派人士以及采取高压手段等对策方面的不同 ,导致了两省保路运动的不同走向。这种对策的失误也预示了清政府灭亡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3.
晚清官办出版系统之完善为历代封建王朝所仅有。图书出版机构包括武英殿、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各官书局和官办书院等;报刊出版机构主要是中央各部与各省创办的官报。官办出版活动虽然意在巩固晚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但同时也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客观上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清政府的铁路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作为近代最具革命性的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的命运非同寻常。清政府的路权政策有利于帝国主义利用路权、债权对中国进行侵略,因而激化民族矛盾,最终成为爆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5.
杨毓麟的交通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毓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子,他的交通思想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其中心认识之一是拒外债,主要动因是我国无偿还能力,外债因政府不负责任、人民有失监督而危险异常,以及铁路等交通业是列强侵华的工具、先导;之二是倡商办,反对官办、官督商办、绅办.在今天看来,由于内资匮乏,借外债筑路乃不争之必然,对此问题,不存在借与不借的问题,而是借多借少的度的问题;就官办与商办而言,双方各有自己的资源优势,皆非十全十美之举,比较务实的手法便是,使两种制度由对立而相容,适合商办者商办,适合官办者官办,或者官督商办,亦未为非可.官办 商办,官商合作,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必由之路.总之,杨毓麟的交通思想中之两大中心点拒外债、倡商办,乃非理性的认识,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需要.但是,这一主张并非杨毓麟所独有,也非革命派的一家之言,而是包括立宪派在内的民间舆论的共识、共同诉求,这充分显现了失控了的清末我国社会之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奉行了"局外中立"的政策.本文对"局外中立"政策奉行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后果作了一些简略的分析:主要由于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一政策得以实现;而这种自弃主权的行为又给清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该论文是"清政府与台湾的土地开发"课题的系列论文之一.台湾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清政府的移民政府、民族政策、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对台湾的土地开发均产生深刻的影响.清领台湾之初,大部分土地控制在台湾土著、即所谓的"番族"手里,台湾汉民开发领域的扩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番社"争地"的过程.台湾番族根据其汉化程度,有生、熟番之分,在清领台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政府将生番视为化外之人,并将他们划在"界"外,不许民人越界私垦,以启衅端.但清政府的防番战略遏制不了台湾开发的步伐,清中期出现了大面积的界外土地开发,"牡丹社事件"之后,清政府看清日本企图侵略台湾的狼子野心,决定开山抚番,开发台湾东部及深山地带.本文主要论述同光以前,清政府的防番战略举措,它对清前期台湾的土地开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币制借款最初是作为清政府联美政策的产物出现的,清政府试图以此作为在东北实行均势外交的工具.但是,随着四国银行团的成立,清政府对借款失去了自主权,并成为一个旁观者.币制借款应当说是清末外交的一大败笔,清政府由此进一步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近年来史学界多有论述,大致说来,义和团进入北京后,清政府曾先后采用招抚利用和叛卖镇压政策,已成定论.但在义和团兴起和发展阶段,清政府究竟实行何种对策,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这对进一步揭露清朝封建顽固派的反动本质是有益的.笔者认为,在义和团兴起和发展阶段,以那拉氏为首的清政府,是开始采取"以剿为主",之后改为"剿抚兼施"的政策的.  相似文献   

20.
清末,修筑铁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政府和绅商集团对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自办铁路被认为是挽回利权的主要手段以来,加上清政府对铁路修筑权的开放,中国出现了一个商办铁路的浪潮.在此背景下,安徽省开始筹议商办芜广铁路,但在修筑过程中由于资金困难、管理层频繁变更、地方主义阻碍等问题,商办芜广铁路困难重重.民国初年,在铁路国有政策的推动下,芜广铁路被收归国有,并入宁湘线的筹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