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文本”走向“人本”语文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是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正因为坚守“生本位”,即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本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设计就必须由“文本”转向“人  相似文献   

2.
若从生本的视角看当前的教学目标设计,至少存在“对知识关注多,对‘人’关注少”、“对‘教的终点’关注多、对‘学的起点’关注少”、“对教学目标关注多,对学习目标关注少”、“关注群体多,关注个体少”等四大不足。究其原因,知识本位造成“人”在教学中的旁落,教师本位导致学生主体性的丧失,教学本质的错误理解造成教与学的两极化。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从"人本"理念出发,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转变为以"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就数学学科而言,因数学知  相似文献   

4.
袁文显 《山东教育》2004,(13):53-54
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主要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刘素芳 《天津教育》2023,(10):110-112
<正>“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学科教学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语文学科教育不仅要以校园为主阵地,调整课内外教学节奏,还要将“五育”融入学科教育中,使语文教学的重心由“知识本位”“成绩本位”逐渐向“素养本位”“能力本位”转变。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需承担的教育责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予以充分重视,借助语文教学为劳动教育赋能。本文以“双减”为教育背景、以语文学科教育为主阵地、以发展学生劳动能力为教学目标,探究劳动意识、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们对“课程”有一种肤浅的认识,以为“课程”就是教学的科目,就是系统的知识,由此形成了以“知识”和“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观。与以往七次课程改革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  相似文献   

7.
陈腐的教学任务观教学的任务是什么?传统教学思想总是习惯地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教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力、创造力、身心健康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这是一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第一,重认知轻…  相似文献   

8.
化学学科理解是一种学习活动,其主体是高中化学教师,其功能是使教师丰富化学学科教学知识、完善化学学科教学思维、提升化学教学能力,为落实“素养为本”的教学目标做好理解方面的准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向来增进化学学科理解:既要关注知识的成立条件,又要关注知识的依存条件;既要基于知识内在结构进行完整性理解,又要基于知识结构化进行关联性理解;既要关注知识的科学属性,又要关注知识的实践属性、辩证属性等其他属性。  相似文献   

9.
于秀英 《吉林教育》2007,(10):24-2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沉闷的课堂,它强调了学科教学的重心要从原先的以学科为本位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强调了关注人的教学,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教学观的从知识本位到智力本位再到人本位的变化 ,课堂教学的重点也从传承知识、发展智力转变为促进人格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了使这一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我们进行了“自主—创新”语文活动化阅读教学的研究。一、教学的指导思想1 以学生阅读为中心现代意义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阅读实践为基调的教学 ,关注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水平。摒弃以“聆听教师系统解析”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 ,主张提升主体性 ,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主体人所具有的主动参与性、思考自觉性、探索发现的能动性。学生从事的不再是“识记”水平的…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位,注重以学生情况为依托确定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课程标准所内含的"生本"取向要求教学从关注学科主干知识结构的建立,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并个性化地赋予知识内在的生命意义。这一转变也要求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指向,对学科逻辑进行合理的化归。  相似文献   

12.
本次课程改革将《自然》改为《科学》。过去我们把教学看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就把教学定位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以教为中心。而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如何在现行的《自然》课程教学中融入课改理念,在《自然》课程中融入《科学课程标准》中贯穿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思想”,这是自然课教师应该自觉思考并亲自实践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表达本位”吸收了“言语交际学”“语用学”“言语教学论”等理论,基本形成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教学体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相吻合。同时,“表达本位”更立足人的层面,把儿童的阅读与写作变为“我”与“你”的对话,以独立言语人格为培养取向的语文教育。现将“表达本位”教学取向交给读者审读,期待更多关注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要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相匹配。然而现阶段的课堂设问仍普遍存在以知识为中心、程式化、浅层化的现象。鉴于此,文章引入SOLO分类理论来指导高中地理课堂设问,以期课堂问题能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陈腐的教学任务观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传统教学思想总是习惯地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教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力、创造力、身心健康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这是一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生动展现了教育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到“素养本位”进阶的历史轨迹。在此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理念指导与学科核心素养追求不谋而合。由此,高中思政课教学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求教师以学科内容为基石、以问题情境为舞台、以学科任务为抓手,将三者统整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共建魅力课堂。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全国推出多个版本的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现状。依据新课标编写的多个版本教材,倡导将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以“功和功率”一节为例,通过对比多版本新教材,从素材、活动、例题、作业四个方面尝试教材的融合,利用任务线、情境线、问题线、活动线四条教学线索将教学过程进行有机串联,探索了基于新教材落实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要求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从"人本"理念出发,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转变为以"发展为本位"的教学。但是,光有教育宣传文件及行政命令是不够的,关键要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教学的自觉行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就数学学科而言,  相似文献   

20.
智能时代来临,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培养未来公民备受关注。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校主要借助信息技术学科来承载,不可回避,技术学科在工业时代教学中产生的“知识块庞杂、工具观单一、生师比悬殊”等问题依旧存在。人工智能教育采用大单元设计的价值在于从“技术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单元化的认知过程呈现出以学科大概念重构知识图谱、以学科核心素养扭转育人目标、以系统评价服务学生本位的价值意蕴。从策略、目标、活动、知识和评价方面构建单元时,存在着单元化意蕴与传统教学优势之间难以取舍的现实困境,该文探讨了以大单元设计的价值意蕴化解人工智能教育现实困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