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勇 《知识窗》2010,(11):43-43
开学的第一天,林江便凑过来和我咬耳朵:“今年的班主任是从‘上面’调下来的,教地理,人送绰号‘追命’。” 《四大名捕》中的“追命”?嘿嘿,管你什么“追命”“夺命”,来到这所“问题”高中,特别是任我们这个“问题”班的班主任,保管让你知道什么叫“忙于奔命”“听天由命”。我无奈冷笑。  相似文献   

2.
《世界发明》2006,(5):26-26
2005年.扬丞琳《暧昧》专辑的好成绩让她美梦成真,并再度在‘歌手’这个身份上有了新的契机。庆祝自己失而复得的歌手身份,庆祝第二张专辑的诞生,她的梦因为你而实现,她想将新专辑中的第一首单曲《庆祝》送给你,邀你一起分享她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玉升烟 《知识窗》2014,(13):31-31
“嘴边不要老挂着‘OK’,OK?”里昂斥责道,小女孩应声回答:“OK!”这段出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对话,成为“OK”一词超频率使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大学四年     
林淑娥 《知识窗》2011,(11):48-49
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当我们在书店翻阅各种各样的图书时,《大学——到底读什么》《教你怎样读大学》等形形色色类似的图书总会跃入眼底;每一次迎接新生,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过好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5.
夜览书摊,昏灯之下,竟见一本《安全受贿指南》,并注有“内部参考,切勿外传”字样。打开一看,前言中道:“近些年来,很多官场朋友,都在为受贿安全问题而烦恼,收吧,风险太大;不收吧,心有不甘。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大把地收钱,又能安全地做官?我们的答案是‘有’。本书就是总结了上千个成功官员的经验和失败官员的教训,整理出‘安全受贿100法’。读此书,保你发财;用此法,保你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泽君 《知识窗》2007,(4):5-25
鞭炮有很多别名,如“鞭爆”、“炮仗”、“爆竿”、“爆竹”等。《神异经》中说:“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日山臊。以竹著火中,焚烨有声,而山臊惊惮。”南北朝梁代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  相似文献   

7.
《白马论》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范启德的“任意对象”理论,为公孙龙的《白马论》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其主旨是想表明,古文的“马”、“白马”等词(《墨经》所谓的“类名”)在某些语境中指称相关类的任意个体。文章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为上说提供论据,并论证公孙龙恰是在这个意义上肯定“‘白马非马’可”,即在特定的语境中,任意一匹马不等同于任意一匹白马。文章还初步提示了“类名”的这种用法对于名、墨诸家的逻辑学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强 《知识窗》2010,(7):55-55
“爸爸,我可以从你的卡上刷99美元吗?我要买一本书……”“买什么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咱们书架上有。”“那不是纸的吗?”“纸的怎么啦?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读的就是纸的。”  相似文献   

9.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则说:“一个人可以弃旧图新,可以再接再厉.都不能‘从零开始’,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在这里,笔者赞同第二个哲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中的《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其中有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陈胜在打工时和工友的对话。后来,胸怀大志的陈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巫剑珊 《知识窗》2007,(3):28-29
与神较力的人——以色列 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有这样一段相关记述,说的是关于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带着妻子儿女,由妻子的国家返回父亲住地的途中所遭遇的趣事:他夜间起来,带着两个妻子、两个使女、十一个儿子过了雅博渡口,最后只剩雅各一个人时,来了一位陌生人要和他摔跤,虽然雅各在摔跤时大腿关节扭脱了,可是直到黎明,那人也无法取胜。那人便说:“天亮了。请放我走吧。”雅各答道:“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放你。”那人问:“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我叫雅各。”那人说:“你不要叫雅各了,就叫以色列吧。因为你在与神的较力中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2.
开心剧场     
与创新谁是“我们”外面下了一夜的雪,星期天的早上冷极了。军军和明明躲在暖融融的被窝里,谁也不想起来。军军说“:今天太冷,我们干脆把《我的野蛮室友》拿到床上来看吧!”明明说“:这个主意不错,不过谁是你刚才说的‘我们’呢?”吹牛同学甲说“:我昨天看见一个鼻子长的人,他过江的时候,身子还没得上船,鼻子就已经到了江对岸。”同学乙接着说“:我昨天看到一个脸长的人,他去年哭出一滴眼泪来,到现在才流到嘴边。”火箭为什么飞得快甲“:你是——”乙“:科学小博士。”甲“:你最近在研究什么课题?”乙“:‘飞得快’的问题。”甲“:请教,什么…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文字领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他就是周有光。我和周有光先生的相识是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那是在1982年,中央批准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不列颠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周有光先生作为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编委出席在哈尔滨和平宾馆举行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会议,我则作为出版社工作人员参加会务工作。一天晚饭后和周老散步,周老问我:”你叫周小平?我的儿子和你同名同姓,只是他在上小学时自己把大小的‘小’改成拂晓的‘晓’了。”那天边走边聊,谈得十分投机。周老温文尔雅,思路敏捷,有广阔的知识面,令我油然而生十分的敬意,从此便开始了和他的忘年之交。他的老伴张允和出身书香门第,性格开朗乐观,也很喜欢和年轻人交往,索性认我为干女儿。每有新书出版,他们都会在扉页写上“小平吾女留念”,让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遇到“两头蛇”是凶兆。在古籍中有一则《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少年时“尝杀两头蛇埋之,归泣告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我今见之’。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必有阳报。子不死矣。’”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谈《易经》,绝大多数谈的已不是原版、原文的《易经》了。因为经过上五下千年的“演易”,后人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已成为显要。如同《红楼梦》原著与许多“红学”的图书,前者是原著,后者是“红学”论著。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严格意义上不如说是“易学”。寻找《易经》的源头南怀瑾的《中国文化泛言》一书记载:《连山易》产生在伏羲时代,也有说是神农年间,又有说《连山易》出现在夏代。黄帝时代是《归藏易》,又有说《归藏易》出现在殷代。确切地说《易经》的出现是在这两部著作之后。史书上说的“易更三圣”,即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5,(3):39-39
2005年1月8日,由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北京中青世嘉教育机构、中国大学网等多家单位为纪念《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一周年,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淡化单纯发展教学规模、力抓教学质量的通知精神,共同举办的“2004年度‘中国杰出民办教育家’和‘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7.
都是金庸惹的祸,为了编故事方便,在《鹿鼎记》里将建宁公主移花接木,写成了康熙皇帝的妹妹,又乱点鸳鸯谱,让她嫁给了韦小宝。 这使我的历史小说《后宫》出版后——因为其中写到建宁公主“这位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女儿,清世祖顺治皇帝的妹妹”——就总有武侠迷上线谩骂说:去学学历史吧,建宁明明是康熙的妹妹,你看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还写书呢!  相似文献   

18.
康子龙 《知识窗》2013,(1):51-51
如果按照《皇家赌场》与《量子危机》的套路,这可能不是一部你想象中的邦德片。因为站在邦德电影50周年纪念之际.这是一部在转折点上的邦德。“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邦德应该何去何从?”——电影用一种流畅的风格转变给了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读了《今日科苑》总135期卷首语《有感于袁隆平是唱什么歌的》,我深有感触。我反复读了本刊编辑部原文:"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每每我在出差的火车、飞机上,见到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便冷不丁地问他们:‘你知道袁隆平吗?’我在提出这个问题时信心十足,认为这位饮誉全球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定是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