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三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一个农村社会问题.在农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最关键的是将农村中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农村合作组织,而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要靠农民自己,这就要求农民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起来.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借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机会,加强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合作,开拓自己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讨论了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背景下,借其东风,发展壮大自己,加速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新任务.成人教育在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考虑到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应从加强政府领导、增加财政投入、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等方面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使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必须转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直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抉择。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大计: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完善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明乡风。从而不断开创县域经济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归结为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主要方面,应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农村全面教育事业三个着力点进行建设,从而实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新型农民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应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一)制度安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合力机制的运作思路。这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机制和制度安排,是靠城市拉力和农村动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和有机集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要降低城市化和经营城市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教育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农村教育需要抓住机遇,在实现教育自身振兴的同时,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从客观上要求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而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村金融结构,只有对当前农村金融结构中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诸方面进行改革,农村金融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杨波 《江西教育》2006,(13):6-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