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看待和了解一个事物的角度问题。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和结论,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其报道角度都会有所不同,所传递的信息和传播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灾害新闻的概念及重要性“灾害新闻”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如果说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灾害新闻则可以看作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灾害性事实的信息。通常意义上的灾害性事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天灾",即水灾、雪灾、旱灾、  相似文献   

3.
灾害新闻的概念及重要性“灾害新闻”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如果说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灾害新闻则可以看作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灾害性事实的信息。通常意义上的灾害性事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天灾",即水灾、雪灾、旱灾、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宏大叙事的终结者?"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着人际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并将最终改变媒体的传播形态。当信息的受者悄然变身为信息的传者,甚至是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5.
从2010年1月23日开始至7月20日,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其中有很多起跳楼事件是接连发生的,这种由一起自杀事件所引起的在短时间内的复制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维特效应"。在这个大众传媒高度发达,人们生存压力巨大的当今社会,考虑到媒体报道的放大和凸显作用,要求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必须持谨慎态度,不能一味追求...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下旬,关于"征收遗产税即将提上日程"的消息甚嚣尘上。尽管随后相关当事人称消息并不准确,但民众的关注度并没有随之烟消云散。各大主流传媒热度不减,出现一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报道热浪。本文抽丝剥茧,分析遗产税报道引发舆论热议的真实缘由,探讨如何在新闻真实和热点事件之间寻找平衡,从而规避失实报道。  相似文献   

7.
杨叶 《新闻世界》2014,(9):19-20
纸质媒体在当今如何提升节假日报道的感染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新民晚报的实践表明,精心策划和组织节假日报道,不仅可以提高传播力,也能扩大品牌影响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节假日报道的感染力,即:"吸引参与:让读者‘唱主角’"、"真情投入:让主流新闻生动活泼"、"语言生动:让新闻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李艳 《新闻实践》2012,(10):74-75
所谓外地重大新闻的本土化对接,是把本地受众所关注、关心的外地重大新闻进行"本土化"加工处理,使之或在新闻事件上、或在新闻人物上与本地受众进行有机对接,使本地受众享受到富有本土风味的外地重大新闻,或者富有"外地风情"的本土新闻。本文以金华日报的奥运报道为例,探讨地市报如何有效利用新闻资源,丰富新闻内容,满足本地受众多样化信息需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邓学志 《今传媒》2010,18(9):138-139
对地市党报来说,不仅不能视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为"鸡肋",而且要创新方式方法,做活做深会议报道,把政治优势最大化地化为新闻优势,再将新闻优势化为引导主导社会舆论的优势。在新形势下改革会议报道,不能简单地做条数上字数上的"减法",而是要挖掘其中的政策和工作信息,全力做好"加法":增加条数"加"分量,脱去外衣"加"关联,变换主角"加"信息,转变视角"加"政策,以新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来增强地市党报的新闻竞争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邓学志 《报刊之友》2010,(9):138-139
对地市党报来说,不仅不能视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为"鸡肋",而且要创新方式方法,做活做深会议报道,把政治优势最大化地化为新闻优势,再将新闻优势化为引导主导社会舆论的优势。在新形势下改革会议报道,不能简单地做条数上字数上的"减法",而是要挖掘其中的政策和工作信息,全力做好"加法":增加条数"加"分量,脱去外衣"加"关联,变换主角"加"信息,转变视角"加"政策,以新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来增强地市党报的新闻竞争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顾群 《新闻世界》2004,(9):48-49
近年来,都市报及晚报在经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后,当面临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创新的动力与激情逐渐消退后.都不得不面临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同质化:特别是当竞争加剧,新闻信息的共享性越来越明显,同城媒体相互模仿时。事件性报道策划的种种经验不再具备优势,读开始对都市报的事件性报道策划不再满足了。因此.非事件性报道策划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必将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它包括事实层面、背景层面和意义层面。但是,无论是其事实层面、背景层面等"外部世界"还是其意义层面等"内部世界"都不是一种"给定的实在",而是由新闻媒介借助特定的语言符号建构起来的"象征现实"。  相似文献   

13.
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应急发布中,媒体须根据事态发展各进程之特点控制好信息发布的时间节奏与民众信息诉求的心理节奏,以达有效的传播效果。本文以日本地震所诱发的核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其发展过程不同阶段出现的状况,以及在这些状况下人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以新闻学理论中对新闻报道"时新"、"时宜"的时间规定性为依据,探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时序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8,(12):45-46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是对国家应急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报道,在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事件报道中,政府和媒体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着同样空前的透明与快捷。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可能公布灾情与救援信息,的确如境外媒体评价的那样:“此次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5.
小悦悦走了,但话题还在持续。当社会痛定思痛之后,现在该是轮到媒体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笔者以为:因媒体报道偏差给"小悦悦事件"新闻当事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或留下的新闻败笔是值得媒体人共同反思的。一、控制传播环流,正面宣传应当"零干扰"现代大众传播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信息从当事人出发,经过各种媒介,以倍增的反馈量、  相似文献   

16.
刘瑀  高怡 《新闻世界》2011,(8):251-253
对待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报道策略,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综合多方资料,以"武汉北京暴雨后城市内涝严重"这一事件为例,探究各类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上的侧重点、频率和相应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江西召开的第一次"两会",也是换届大会,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在信息传播手段从论坛、博客到微博转换的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如何在"两会"中引领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又如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改革报道形式成为媒体  相似文献   

18.
微博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大放异彩,以至于很多代表和委员的见面问候是:今天,你"围脖"了吗?如果说,去年两会微博还仅是"小试牛刀",那么,在刚结束的2011年全国两会上,微博已经展露"风生水起"的耀眼光芒。"微观两会",不仅是全国亿万网友的流行,也在无形中推动着新媒体介入重大主题报道的进程与深度,推动着重大主题报道方式的变革。笔者仅以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对重大主题报道中新媒体的介入及其影响予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何如  邹浩 《新闻前哨》2011,(12):39-40
体育新闻两翼齐飞创刊以来,楚天都市报一直坚持两翼齐飞的原则抓体育报道:一翼是竞技体育,一翼是群众体育。体育新闻报道一直领先同城媒体。1997年,关于国足的报道"海埂春训录",让楚天都市报的体育新闻一炮打响。15年来,凡有重大体育事件的地方,基本上就有楚天都市报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孙璐 《新闻世界》2014,(8):354-35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