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影响仅次于普通话和粤方言。客家方言最远的源在中原汉语,较近的源与赣方言密切相关。不过,现代客家方言的特征有别于现代赣方言的特征,客家方言和赣方言都有资格作为现代汉语独立的大方言。  相似文献   

2.
方言词有多种分类法。本文尝试从来源角度进行分类,即将来源可明的方言词分为自创词(内源词)和外源词,后者又分为通语词、它方言词、民族语词、外国语词四类,每类下又据历史层次各分为若干小类。这样不仅可以根据来源分类时的语源考察认清单个方言词的来历,更可以根据每个类别中包含词语的多少了解方言形成历史、形成过程以及方言与通语、周边方言、民族语甚至外国语的亲疏远近的关系。文章以客家方言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方言词有多种分类法。本文尝试从来源角度进行分类,即将来源可明的方言词分为自创词(内源词)和外源词,后者又分为通语词、它方言词、民族语词、外国语词四类,每类下又据历史层次各分为若干小类。这样不仅可以根据来源分类时的语源考察认清单个方言词的来历,更可以根据每个类别中包含词语的多少了解方言形成历史、形成过程以及方言与通语、周边方言、民族语甚至外国语的亲疏远近的关系。文章以客家方言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非闽语中,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词汇的表现特别突出.考察两区方言六十三条共有词汇,包括闽西客家方言中内部一致的词汇三十四条、南北片不同的词汇十四条、内部差异较多的词汇十五条,可知其宏观上体现了汉语方言的同源异流关系,微观上导源于两区行政区划的历史关联,反映方言间纵向的同源关系和横向的渗透关系.同属汉语的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有后者影响前者的一面,也有前者影响后者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学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今天的汉语各南方方言分支中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最为接近。这一事实表明 :客家方言群与赣方言群在历史上曾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区域开发史和移民史的角度 ,分析客家方言群的起源 ,认为客家方言群的直接源头应该是来自唐宋时期的江西境内移民。  相似文献   

6.
英山古属楚地,英山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楚语词,通过历史文献来探寻英山方言中的古楚语词,对理清英山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词缀“呃”在梅州大埔客家方言中相当活跃。文章以大埔客家方言词缀“呃”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方言语料的基础上,借鉴目前汉语方言词缀的研究成果,对大埔家客家方言词缀“呃”进行举例分析,得出大埔客家方言词缀“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词缀"呃"在梅州大埔客家方言中相当活跃。文章以大埔客家方言词缀"呃"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方言语料的基础上,借鉴目前汉语方言词缀的研究成果,对大埔家客家方言词缀"呃"进行举例分析,得出大埔客家方言词缀"呃"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客家方言特征词的界定及其提取方法 ,并列举了部分例子 ,然后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近代汉语词 ,以此说明客家方言与近代汉语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
1、汉语方言分区的变化现代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的历史不太长,所以随着调查与研究的深入,方言分区就有变化。 1934年上海申报馆在其发行的《中华民国新地图》中的《语言区域图》里把汉语方言分为七种:华北官话、华南官话、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海南方言。1939年申报馆发行的《中国分省新图》又把汉语方言分为九种:北方官话、上  相似文献   

11.
论述在方言书写的美学意义和客家族群特性日益凸显的新语境下,钟肇政是不容忽视的存在。1950年代,在威权统治时期"不合时宜"的语境下,他就认定客家方言书写,并做努力探索。当词语选择了作家之后,钟肇政就成为客家方言书写的代言人,他从民间攫取各色语言进行锤炼,主要表现在词语上,语法上也曾略做尝试。总之,钟肇政为中国文学语言的丰富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客赣方言关系密切,两大方言有差异性也有共性。对客赣方言量词进行比较研究,并据此分析这两大方言量词使用上的异同和特点。通过165个词条比较,我们发现: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与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语在量词词类中是相同词的数量略多于不同词的数量;赣语和普通话相同的量词明显多于客家方言和普通话相同的数量;两大方言有几个共有的特色量词,各自也有一批体现各自特色的创新性量词,二者相比,客家方言的地方特色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3.
以梅县话为例,客家方言古语词的特点主要有:在词形上以单音词居多;在词义上以保留古义多,发展新义少;在历史层次上以隋唐以前的古语词为多,其次是宋代的古语词,再次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古语词;在和周边方言的关系上表现为与闽语共有的古语词最多。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方言与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共同词语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客家方言与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共同的词语。客家先民由北往长江以南迁徙就进入了百越族群的居住地 ,尤其是到了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带后 ,曾与畲族有过一段时期的共处。今天客家话中有些无字可考的语词 ,在百越语中可找到音近义同或音合义通的说法 ,可能是古百越语留在客家方言中的底层成分。而一些有字可考的相同说法 ,则当为少数民族语言向汉语借用的结果。本文在音义论证的基础上 ,考释了客家方言与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共同的词语 55条。  相似文献   

15.
"实同形异"是汉语方言词之间的主要差异。主要以广东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粤方言)的代表点(梅县、潮州、广州)词语为例,分析了"实同形异"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广西宾阳县大桥客家话与广东梅州客家话的词汇比较,探寻大桥客家话迁离故土嘉应州后词汇演变的轨迹,并从中寻找相异的根源;由此筛选出属于宾阳大桥客家话独具特色的词汇,从而检验语言稳定性、差异性以及因接触而发生变异性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山羊隔畲族“山客话”,在语言性质上是汉语方言,与客家话有极大的相似度,但是,山客话也有自己的身份标记。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关系非常复杂,与历史来源、生活地域和民族迁移、语言接触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广西贺州沙田客家话与广东梅州客家话的词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并从贺州白话、官话和本地话的词汇中寻找相异的根源。由此筛选出属于沙田客家话独具的特色词,从而进一步印证语言稳固性、差异性以及因接触而发生变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历史的文化现象只存在于某一历史阶段,语言的相对稳定性与传承性往往使某些逝去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在相应的词语(或文字)中,方言词语尤其如此.广东是客家民系的大本营,客家民系拥有悠久的历史与饶有特色的民俗民风.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历史文化现象今已不复存在,但客家方言中的某些词语今天仍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民风的可靠见证,这无疑是语言地域文化研究的一条新路.文章拟用具体例证对广东客家方言词语中的历史文化沉淀作概括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关中方言留存着一大批源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语单音词,从这些单音词我们可以看出关中方言的历史层次较为复杂,上古、中古汉语遗存较多,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汉语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叠置并存于关中方言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