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出京后的诗作。其中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从诗中看来 ,龚自珍确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与世间法相辅而行” ,佛学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变革 ,国民道德的改造和革命者无私无畏精神的培养。他在《己亥杂诗》中 ,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 ,从中既可看到儒家超然的宇宙观 ,又可见到儒家奋世救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龚自珍是嘉道之际的大诗人,是放言论政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启蒙思想家,他的创作与思想标志着古代传统社会结束和近代社会开端。《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4月23日),龚自珍被迫辞官,只身南归,往返期间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龚自珍在与其好友吴虹生的书信中这样写道:"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账簿纸,投一破篦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  相似文献   

3.
清代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所写的杂诗,就是《己亥杂诗》。这是作者晚年所写的大型组诗,共计三百一十五首。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的夏天,龚自珍被迫辞官南归和后来北上接眷“往返九千里”的漫长旅途中陆续写成了这批作品。小语九册29课中的《杂诗》,是从《己亥杂诗》中选取的一首佳作。这首诗体现了革新精神,洋溢着战斗的气息。作者强烈要求改革“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渴望生气勃勃的未来。诗篇的前两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这是作者呼唤打破沉闷窒息的政治局面,实现有生气的变法革新主张。当时的中国要有生气,必须依靠变法革新。但几十年来到处死气沉沉,就象  相似文献   

4.
解读《病梅馆记》的主题,当然绕不开“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教师用书》),但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联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学生便能迅速并且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5.
正师:一提到龚自珍,我们自然想到初中学过的《己亥杂诗》。己亥是清道光19年(1839年),这年诗人48岁,他先是辞官回江南,后又北上迎接家属,往返途中写了300多首绝句,总称《己亥杂诗》。大家学过的是其中的两首。今天我们学习的《病梅馆记》是他回江南后的文章,但诗与文的主题惊人相似。回想诗句,联系课文,谈一谈它们在主题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相似文献   

6.
马志伦 《学周刊C版》2014,(2):231-231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即文学意义层面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近代思想家龚自珍的著名的《己亥杂诗》之一。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王朝危机四伏的时  相似文献   

8.
魏源与龚自珍是好朋友,他们都是近代经世派的领袖,但他们在宗教思想和创作风格上颇有不同。就宗教思想而言,如果说龚自珍是由儒入佛,由禅宗而皈依天台,那末魏源则是亦佛亦道,禅净双修而以净土为归。 龚、魏二人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魏源比龚自珍小两岁,他早年(嘉庆甲戌,1814)也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又于道光戊子(1828)游杭州,“晤钱伊庵居士东甫,从闻释典,求出世之要,潜心禅理,博览经藏。延曦润、慈峰两法师,讲《楞严》、《法华》诸大乘”,而钱伊庵和慈峰二人又都是龚自珍佛学上的密友。  相似文献   

9.
谈蓓芳教授在《龚自珍与20世纪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谈及龚自珍己亥年(1839)的一段恋情时,认为诗人之恋人是位扬州的风尘女子,小字阿箫,后未能与诗人结合而返回苏州独居。然此并非确论。考龚氏之《己亥杂诗》以及相关资料,可知己亥年龚自珍曾与两名青楼女子邂逅,一是清江浦的灵箫,一是扬州的小云;阿箫是灵箫的小字,而非小云的别称;在苏州闭门谢客的是灵箫而非小云;诗人最后迎娶的也是灵箫。这不仅纠正了谈文之误,也廓清了龚自珍在己亥年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0.
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创作的诗文的最大特点是对清王朝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他用诗文呼唤改革,并为许多社会问题设计出改革方案。《己亥杂诗》为系列组诗,共315首,是他一生生活、思想、感情的形象记录。《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是作者在鸦片战争前夕写给林则徐的一篇文章,在文中表明自己主张严禁鸦片,杜绝白银外流,提高对外国侵略者的警惕,向林则徐“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以“特立独行、一代直声”饮誉后世,在学术思想上,他自认思想的根本是儒家和佛家,从他为什么会信佛和他对印度佛学研究的贡献及对于儒佛异同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梁漱溟佛学思想不只是他终身服膺的一种思想学说,也是他一生践履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近代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所作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1839年,龚自珍由于抨击时弊,“忤其长官”,在禁烟运动中支持严禁派,“动触时忌”,受到清廷权贵的排挤和打击,满腔忧愤地辞官南归。在离开北京时,写下了这一首情挚理深的绝句。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内容丰富多彩,再现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种种风貌,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改革时弊的强烈愿望。在诗歌艺术上龚自珍大胆革新,走出了一条诗歌解放的道路,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晓清的大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写的千古名篇——《己亥杂诗》和《病梅馆记》,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两个优秀作品,以其雄奇瑰丽、不同凡响的风貌,冲破了清中期以降文坛诗界的沉闲空气,开创了一代诗文的新局面,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六·三制语文教材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占教材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文精当,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选文的注释及讲解方面(包括人教版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有部分篇目存在着失误及值得商榷之处,现将其一一列出,以求证于大方之家。一、失误之处1.第五册《诗五首·己亥杂诗》145页注⑦中说:“‘己亥杂诗’共350首。”这一注释首先与《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下同)上的课文说明不符。《教》中的课文说明引龚自珍《与吴虹生书》称…  相似文献   

17.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是龚自珍《己亥杂诗》里的一篇名作。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里引用它来说明发扬人民民主的必要性,赞扬我国人民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涌现出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动活泼的政治面貌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的展现,主要集中一个“空”字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  相似文献   

19.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七言绝句是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辞官归乡途中写的第五首,因为是己亥年,题为《己亥杂诗》,共315首。  相似文献   

20.
    
夜深,才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挟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师生诸家仍有满腹言辞待发。乌编遂应市场之需、集众人所言,成此册。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我以为,这本《高考杂谈》很好,好就好在一个“杂”字。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统一天下的是吕夜氏杂家;晚清大诗人龚自珍,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己亥杂诗》;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最可表现其思想成就的是杂文……“杂”岂不很好?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现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