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语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语文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语文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又可分为课内与课外语文课程资源,如教材、教师、教学设施、学生等;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有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社区文化、家庭等。语文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关系十分密切,没有语文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就很难取得实效。二、语文新课程德育实施模式(一)课堂——课外互动育人模式传统的语文课程德育模式往往是:课程…  相似文献   

2.
按照语文课程运行中的不同活动系统,可以将语文课程的运行机制分为语文课程决策运行机制、语文课程设计运行机制、语文课程实施运行机制、语文课程评价运行机制。了解语文课程决策运行机制、语文课程设计运行机制、语文课程实施运行机制、语文课程评价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各自的基本程序,对于了解我国语文课程的具体运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按照语文课程运行中的不同活动系统,可以将语文课程的运行机制分为语文课程决策运行机制、语文课程设计运行机制、语文课程实施运行机制、语文课程评价运行机制.了解语文课程决策运行机制、语文课程设计运行机制、语文课程实施运行机制、语文课程评价运行机刺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各自的基本程序,对于了解我国语文课程的具体运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研员曾对语文课程和教学的规范化运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即语文课程目标的生成化、语文课程内容的自主化、语文课程实施的开放化和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语文教研员的专业职能发生深刻转型,并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即语文教研员要由国家语文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者而成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由共性化课程的规范者而成为个性化课程的催生者、由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而成为其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语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语文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语文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又可分为课内与课外语文课程资源,如教材、教师、教学设施、学生等;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有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社区文化、家庭等。语文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关系十分密切,没有语文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就很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了语文课程理念的一系列创新,即语文课程性质观的创新、语文课程目标观的创新、语文课程内容观的创新、语文课程资源观的创新和语文课程评价观的创新,语文课程理念的这一系列创新热切呼唤着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高等师范教育中,对语文教师的培养要创新理念,确立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师资培养规格,建构有利于培养新型中学语文教师师资的课程体系,确保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人文性"纳入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并强调语文课程人文性即文化性,是语文课程价值和意义最终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为语文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文化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充满着文化信息,是文化内涵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论是关于语文课程的知识。语文课程论,涉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编制、语文课程形态的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研制、语文课程理解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语文学习、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论。对语文教学来说,这部分知识处在上位,对语文教学起着统摄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余梅 《上海教育》2014,(4):112-112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语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语文课程的可资利用的一切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各种资源和学生本身。它既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对象,也是语文课程实施的载体。教师多渠道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充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语文课程角度来说,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结构框架的设计、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语文课程与教学测量评价的实施等的准则和指南;就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同样决定了这堂课的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教学问题就是存在于语文课程教学领域,需要研究解决的矛盾或疑难。价值选择性是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具有易争论、易意识形态化和常在常新等特点。语文课程教学问题多而难解的原因:一是因为语文课程教学内部矛盾特殊而复杂;二是因为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价值选择性必然导致问题的多解性和难解性。现代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2.
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手;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本质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脚;语文教师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头部,教师素养的提高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质中一个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位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掌握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基本知识。一、语文课程知识对语文课程理解与实施的知识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标志。语文课程知识应当包括语文课程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四个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指在语文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师生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而对将要开发、正在开发或者已经开发出来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筛选与重组的过程。它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有效",为此,就需要教师有区别地、灵活地、系统地和适时地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语文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继承汉民族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的优秀经验。这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基础。坚持语文课程改革的民族化方向、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传统、坚持语文的多读多写和读写结合等,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应该继承和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继承中外语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就必定包含着对上述传统做法的科学改造和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语文课程文化观、加大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探索语文教材编制的新模式等,这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思维和出现的新亮点。总之,继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继承,这是基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继承与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老大难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内容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其实,语文课程内容缺失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知识体系有关。因此,选择和建构确定性的语文课程内容既要认识到语文课程的民族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又要加强语文知识的学理研究,并精选吸纳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构建一套相对科学实用的语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重要性源于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从语文课程与学生、文化、社会、基础教育的其他课程等多重关系中审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包括言语立人的本体功能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教化、沟通其他课程等相关功能。其中,语文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其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具有根基性,其相关功能则是本体功能派生的结果。全面、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有助于深化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的支柱。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研究的关键。语文课程内容问题,尤其是其中的语文知识问题,是困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是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改进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在目前的认识水平上,它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不同,探讨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规律,把握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对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最能反映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规律,对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我们一方面应看到这些原则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在语文课程评价的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