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高等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高等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李肇元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渡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体制也正在进行改革,要由过去“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旧体制逐步改革成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适应市场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高校招生、分配就好比企业产品生产,也应“以销定产”,意即高等学校招生分配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这种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提出来的观点,在认识上是有其合理性的,对于打破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将高等学校适应市场仅仅理解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在认识上存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的经济权益及其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摊已由过去国家统包,改为国家、地方政府和受教育者家庭共同分摊。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没有相应增长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迫使高校不得不将教育成本向受教育者家庭转移或不惜损害受教育者的利益而减少教育支出。同时,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认识更趋向于功利化。对于我国大多数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来说,花钱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期望在未来社会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当前,作为实施高等教育主体的高等学校与接受高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也适应这种变革而进行重大改革。我国原有的高等办学体制,是同建国后实行的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办学体制已逐步显露出种种弊端和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利于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单一的国家经费投入不利于高校培养能力的快速提高;单一的国家计划管理体制,不利于打破高校封闭的办学模式。因此,必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观念在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中也产生了积极反响.三十多年来由学校包产,国家包销的计划经济的毕业生分配模式正在被冲破,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引入了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逐步向“国家不包分配”过渡.过去大学生分配被认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统统由国家包下来.近两年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尤其是某些理科专业的毕业生分配中出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学校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处理高等学校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要科学地建立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高等学校、政府、社会是构成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高等教育渊源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不同,甚至存在本质的区别。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何正确处理高等学校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已成为高等学校、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探讨的课题。 一、现阶段高校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理想模式 要正确处理高…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高等教育由国家包下来的旧格局在逐步改变。因此,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在思考如何建立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增强高校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大学先后成立了高校董事会。这是解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封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变得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体制涉及方方面面,影响的因素千差万别,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主要是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①这即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改革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同时也是明确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调节机制,指明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三者关系的大政方针。一、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寻求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关系协调一致政府、社会…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推进高教体制的改革。高教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这一问题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抉择。因此,理性地思考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内涵、构成及其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制度实行几年来,已经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了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所谓招生“并轨”是招生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是指把过去招生中国家计划的指令和调整方式转变成国家计划的单一形式;学生上学后实行统一交纳费用,由学生家长为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投资,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录取工作中不再实行收取一定费用降低一定录取分数线的办法;各级政府可以在学校设立奖、贷学金,各行业甚至单位可以设立与就业挂钩的专项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并轨”后招收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必然性1.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封闭发展,办学单位缺乏办学自主权,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统的过死过严,忽视办学主体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了学校的自主发展,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由过去统一的三级管理,转变为由中央和地方的两级管理,增加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这种大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教学管理体制也必须进行改革,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2.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是高校扩…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就业率 提高高校就业工作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国家首次公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而这一年,正是我国高校扩招的起始年,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高等教育领域由完全的计划体制逐步向市场体制转变、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教育创新思想,抓住了深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是我们开创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由国家包揽办学和政府直接管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办学体制上,打破了由国家包办成人教育的旧格局.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办、社会各界和公民参与的新局面,逐步理顺学校、政府、社会三者的关系.政府简政放权,扩大成人高等学校面向社会招生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力.在办学主体方面,我国目前政府办学能力有限,结构单一,缺乏活力.因此应该使办学主体多元化.这样有利于理顺宏观关系,使学校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国家对其管理通过法律、法规进行,有利于扩大成人高校自主权的影响.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出现使各成人高校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论现阶段我国政府、社会与高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现阶段我国政府、社会与高校的关系徐辉,毛雪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已变得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提法,“主要是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改革校内管理、招生、分配等制度,同时也对高等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生  相似文献   

16.
论合作教育之“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教育是科技、经济与教育“合作”的必然结果,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合作”的必由之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体现为政府行为,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高校与企业作为独立的主体进行合作。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建立在利益需求的基础之上的。我国目前合作教育的开展需要高校、企业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即:高校主导、企业参与、政府协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中较强的政治本位、社会本位取向使其功利性不断加强,形成了国家意志下的单一质量观。当前的质量问题并非完全由近十年的扩招造成,与我国政府长期主导高等教育密切相关,是市场经济确立后个体质量需求日益受到重视、高教质量观走向多元的集中反映。提高高教质量须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依靠高校的“自为”逐步解决。政府应逐渐淡化行政干预,实现从主导者到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监护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行政化略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50年代奠基的高等教育体制之症结是:高等学校行政化,高等学校不是或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行政体系(广义的行政体系,包括党、政、团、各种“群众”组织等)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延伸。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隶属于政府,高等学校的建立、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毕业生分配、后勤服务等,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办事,形成了单一的按行政机构规则行事的运行机制。其主要特征是:庞大的行政队伍是支配和支撑高等学校的真正主体;单位和人员按权力框架编排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国外有学者在分析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政府对大学的影响时,归纳出这样两种模式:即“国家控制的模式”和“国家监督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也发生了某些重要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正在由“国家控制的模式”向“国家监督的模式”转变。但是,由于市场尚处于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人们在大学与政府关系问题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以及制度惯性仍在发挥着作用,因此在模式转变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作用、高校如何自主办学,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一种合理的高等教育举办机制只存在于一种合理的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中.政府与高校、政府与社会之间都应是一种横向互动关系,而非纵向控制关系,而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则存在着更加直接和密切的相生相赖关系,高等教育应奠基于社会,而不是政府.公助民办是高等教育举办体制的应然选择.“公助”恰当地反映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民办”则合理地顺应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公助民办”既符合高等教育自治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也是促进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要从单一的政府主导体制走向公助民办的多元化体制,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教育中介组织、循序推进部分公立高校转制和大力提倡和推行教育家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