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乐"、"中和"的美学思想是传统儒家美学的精髓,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儒家美学的评价标准是"美善合一",儒家美学的核心是"仁","中和"是儒家美学的审美标准.先秦儒家美学观倡导的"和谐精神",是先秦诸子互相渗透、融合、妥协、完善的共同产物,是儒家"以礼治国,乐与政通"为宗旨的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和"是多样性的和谐,"和谐之道"追求的不是一个声音、一种味道、一个思想,而是与之相反的多样性、丰富性的和谐.礼、乐、刑、政,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来同一民心,走上治国的正道.国家、礼乐、刑政、习俗未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的政权稳定,凡事都以"和"为准则,社会、人民的生活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强调审判和艺术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认为审病美和艺术无论具有怎样的特殊性都应受到社会和伦理道德的要求所制约。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乐记》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儒家的“乐与政通,乐通伦理”为宗旨的音乐美学思想被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相似文献   

4.
"和"是先秦儒家重要的哲学范畴,它决定性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伦理、社会、文化诸观念。从"和"的哲理蕴涵到先秦儒家以"和"为贵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展开,乃是思维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先秦儒家尚"和"的乐教观,除强调音乐艺术形式本身之和外,更重视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和谐,以及审美主体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包括与外界自然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41):147-148
"声音之道与政通"是先秦儒家关于"乐教"的理论,音乐自古以来就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以音乐教育为载体,使学生在特定音乐艺术氛围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政治熏陶,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本立足于统治者的立场,总体上由两条互补的基线构成,一是由孔子的音乐“事君”思想被提高和普遍化为“乐与政通”的政治型音乐美学形式模式;二是“事父…  相似文献   

7.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其文章论说新颖,往往打破陈见,师心独到。《声无哀乐论》作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一反旧说,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他在文中指出音乐不能表现具体的情感,要求音乐以平和为体,不涉伦理,反对儒家的乐教思想,反对把音乐当作名教的工具、统治的手段。《声无哀乐论》的出现解放了被礼教长期束缚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利于对音乐自身形式规律的探讨和发展,在音乐美学史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围绕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的"音声无常"、"和声无相"两个核心论点,分别从思想基础、心声关系、审美差异、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分析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并对嵇康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了上古的音乐思想和西周礼乐制度,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理论。他们在肯定音乐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观点出发阐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特别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教化功能,从而形成了先秦儒家以"乐教"为核心特色的音乐思想。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乐教理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受到当时社会及此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在维护国家统治与调和社会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音乐思想主张音乐呈现应该"顺应自然"、随意任性、自适自得,强调音乐活动中审美者必须静虑澄心,保持心胸的空灵,以达成任心率性、天然自在、空灵高妙的"天乐"之域,推崇"天籁"与"大美"之音,认为高妙音乐的生成是本真自然、"自然天成",是"大道"之美的生动呈现。就其学理渊源看,这种思想的形成与道家美学的"无为"与"道法自然"的思想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先秦的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高峰.彼时不仅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了多种界说,还在对音乐本质的分析中,将"声"、"音"、"乐"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但先秦音乐思想以儒家为主干,所以特别强调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明显的功利特征.  相似文献   

11.
虽然孔子的著作中并没有直接讨论美学的文段,但是其中体现的美学思想已经渐成隐形体系,因而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先河。社会现实与伦理政治是孔子美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孔子美学具有非独立型与实践性。孟子无疑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孟子将"儒家道德隐形体系"显型化,其中自然包括美学的思想,即便如此,孟子也依然是从人生的道德境界上来谈美学的。学界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先秦诸子的思想受制于"原始思维的天人不分的混沌、模糊思维的影响",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是由于孔孟美学不以自身的感性素质启迪审美的自由,而将其印证道德的自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孔孟美学显然把强调重心放在了"理念"之上。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论乐本于情性,关照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之安顿。在先秦儒家的音乐世界中,音乐情感实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等三重境域,所谓的"乐无隐情",既体现为道德情感的"实有诸己",又呈现为一成己、成物生生转化的"自由的自我"的实现历程,即由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向自由情感的逐层升进。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学术空气最宽松、最活跃的时期,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丰富,提出了许多音乐美学范畴的重要命题。音乐美学思想最为丰富的,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其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是以礼为本,以“中和”为准则,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审美准则。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治世思想决定了其乐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其一,音乐是士君子必备之修养,儒家仁政理想的体现便是人人懂得礼乐;其二,音乐不仅是娱乐,其本质更是政教,是"礼"的有力补充;其三,"物动心感"而生音乐,音乐是人伦善恶的"象德之音";其四,如同天地阴阳,音乐反映着宇宙的奥秘,渗透着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是天地万象"有序性"的象征。儒家这种"为人生"的乐教思想使得我国古典艺术在审美风格上,崇尚平和雅正、含蓄蕴藉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乐论>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系统总结,其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的音乐美学都有深刻的影响.<乐论>的社会功用主要是:乐以遭乐;肯定音乐在战争中的作用;教化人心,陶冶性情;调和矛盾,促进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了上古的音乐思想和西周礼乐制度,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理论。他们在肯定音乐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观点出发阐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特别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教化功能,从而形成了先秦儒家以"乐教"为核心特色的音乐思想。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乐教理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受到当时社会及此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在维护国家统治与调和社会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教化传统的民族,先秦美学高度重视审美与艺术在陶冶、协和、提高人们的伦理道德感情方面的心理功能,强调艺术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先秦美学以伦理道德为中心,强调善与美的统一,推崇中和之美,对现代音乐审美和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先秦以来,物感心动,发之于声,声之比而成乐,正因此而说"乐与政通","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嵇康针对这种观点,提出"声无哀乐",本文针对他的这一观点进行阐述,旨在表达音乐是人的情感的直接体现、是情感的载体,它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西美学的三个主题是美、艺术和美感。在美的方面,中国古代的美是实用的美善和伦理道德的美善两个层次的,他们最终被定型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模式和道家的自然宇宙论模式;古希腊的美是人体之美的观看对象,并将其提升到对上帝或彼岸的爱的追求。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艺"的地位一直不高,"乐通伦理"和"文以载道"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西方艺术精神的主流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模仿论。在美感方面,中国儒家归之于合乎礼教的"众乐",道家则归于与大自然相通的"至乐"和后来的妙悟、兴趣;西方则一方面有非理性的"诗的迷狂",另一方面有理性的"认识的快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中西美学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