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介绍了好太王碑及大连图书馆收藏的《好太王碑》拓本,对大连图书馆馆藏《好太王碑》拓本进行了释读与鉴定.  相似文献   

2.
来函照登     
《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1996年第4期上胡海帆先生的《北大图书馆金石拓片特藏及其整理工作》,是篇有用的文章,缺点是所用“版本”一词欠妥当。“版本”习惯只用在书籍上,如某书有宋刻本、元刻本、清嘉庆刻本、民国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便可说此书有四种版本。碑刻的不同拓本则不能称为不同的“版本”,如某馆收藏有某碑的宋拓本、明拓本和清光绪时拓本,就不能说收藏了此碑的三种版本,而只能说收藏了三种拓本。如果还收藏了此碑的翻刻本,仍只能说有三种原拓本和一种翻刻本,不能说有此碑的两种版本。胡文“版本多”,“版本全”,以…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南宋拓《道因法师碑》一册,十分珍贵。1987年,北京庆云堂将这本碑帖售予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馆藏《道因法师碑》中的最早拓本。此册拓本内有清代宋权、宋荦父子、民国时期蒯光典、蒯寿枢叔侄等人钤印共计17枚;清代乾隆时期大臣王文治题跋多则,可谓递藏有序。更为重要的是,这册拓本属于古代碑帖中少有的“赐本”,是清初顺治皇帝赐给大臣宋权的“御赐”之物;民国时期,收藏者蒯寿枢更是带着这册拓本参加了京师赈灾书画展览会,成为古代碑帖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4.
鲁迅于1915~1919年间,收集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唐石刻的大量拓本,陆续予以整理,在1916~1918年《鲁迅日记》上有“录碑”、“夜独坐录碑”及“夜校碑”  相似文献   

5.
吴宁 《图书馆》2004,(2):91-92
本文根据湖南图书馆所藏的郑文公下碑拓本,论述了拓本的来龙去脉并对其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徐乃昌旧藏清光绪拓本《龟兹刘平国刻石》属于刻石之第一期拓本。拓本天头处存有刘富曾过录的施补华《刘平国碑跋》,过录本题跋同诸种刊本题跋在文本内容方面存有较大差异。拓本地头处存有蔡源清过录的刘贵曾对此刻石的研究,其内容为据四分术推算刻石中"八月朔日"为"甲戌"的详细过程。此外还有陈大镛的一则题记。拓本中所见诸跋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同时,拓本也可为徐乃昌与刘富曾、蔡源清、陈大镛的交游研究提供新证。  相似文献   

7.
大照与乘如是唐代北宗禅高僧。他们的石刻资料以不同的形式存世,需要澄清不同资料间的关系。比较登封嵩岳寺地宫出土的石刻残片与传世《大照碑》摹刻本的内容与书法,可知残石为《大照碑》的一部分,摹刻本的内容有遗漏。检验前人缀合《乘如碑》现存残石与石刻文献的成果,并结合拓本加以校勘,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碑文资料。旧拓本《乘如墓志》的内容与《乘如碑》相互验证或补充,为研究乘如生平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8.
吴朋飞 《历史档案》2020,(1):120-122
《历史档案》曾于2012年第4期刊发《河南贡院清代碑记两通》一文,(1)内有辑录整理的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简称"雍正十年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记》(简称"道光二十四年碑")碑文两通,为学界研究河南贡院乃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2012年,在济源宋村发现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拓本(简称"道光十一年碑"),并据此重立石碑,与原存河南大学校园内的两通清碑一起,保持了河南贡院碑记的完整。兹对此碑文略作简介。  相似文献   

9.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关于<峄山碑>从"榻"到"拓"的记载,反映了拓本演变的三个阶段,说明拓本始于唐代.  相似文献   

10.
<正>(接第8期第24页)郑和被掳,在镇南不在昆阳巧的是,就在李根源写下"郑和故里碑"的几个月后,也就是1912年春,著名学者袁嘉谷先生前往晋宁昆阳镇和代村考察,在月山上找到了郑和为其父及祖父所立墓碑,经过对碑文记载文字考证得出:郑和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宝山乡和代村。袁嘉谷《卧雪堂文集》第9卷《昆阳马哈只碑跋》说:"顾《明史》言和云南人,不知何县。岁甲午,苏君晓荃告余曰:‘昆阳和代村有和父墓碑,宜为昆阳人’。壬子访之昆阳,果得碑拓本于宋君南屏,碑高建初七尺七寸,广四尺一寸,计十四行,行二十八字,永乐三年端阳日,礼部尚书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相似文献   

11.
刚到而立之年的山东临沂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尚继文,出生在沂蒙山区的羲之故里──临沂市。他自幼承家训乐于翰墨,从《石门颂》、《孔宙碑》入手,旁涉诸家名帖习书舞墨。参军后,师从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创作员张立进和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部队青年书法家阮天朝,勤学不辍,潜心临池,对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在硬笔书法艺术的殿堂里执著地追求着艺术的价值和人生的真善美!“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一味追求艺术。”这是尚继文同志一贯的艺术思想。参军不到一个月,他被连队任命为文书,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主动为连队出黑板报、墙报,…  相似文献   

12.
武中奇     
《档案与建设》2008,(6):30-31
书法家武中奇,1907年生于山东省长清县。幼年即酷爱书,因家境清贫,以青麻作笔、清水代墨、方砖当纸,坚持自学,勤奋临摹《九成宫醴泉铭》、《郑文公碑》及《泰山经石峪》等法拓本,并兼攻金石。30年代初,他的书法、篆刻艺术已日趋成熟,经人举荐,受冯玉祥将军之聘,担任山东武训中学书法金石教员。  相似文献   

13.
2016年4月,故宫博物院购藏《旧拓萧思亮墓志》一件,剪裱册,蝴蝶装,凡九开半,每开八行,行九字。半开纵18.9厘米,横8.3厘米。孟昭臣题外签,柯昌泗题内签。李东琪、赵魏、朱铸禹题跋三段,赵楫观款一则。钤"同龢获观""谨庭珍秘""成亲王""赵氏凡夫""妙鉴斋"等鉴藏印十七方。该拓本纸墨沉古,拓工细致,为各期清拓所不及。在《校碑随笔》《增补校碑随笔》《善本碑帖录》《碑帖鉴定》等书中所记该墓志原有考据的基础上,另选"县""惟""君""谍""写""封""材""第""性""屺""古""逾"等字进行比校,大多存字完好,与清拓泐损可谓天壤之别。结合清初《金石文字记》《金石录补》《铁函斋书跋》《大瓢偶笔》等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旧拓萧思亮墓志》当为明末拓本,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该墓志出土则在晚明时期,从而验证了朱铸禹先生1979年题跋中委婉提出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14.
《张迁碑》是著名汉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自问世以来,即受到历代学者、书家的高度关注。本来清初顾炎武等人对《张迁碑》的质疑之声经后世学者批驳已趋沉寂,但数年前,又有学者古调重弹,认为《张迁碑》为重刻或伪刻,并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张迁碑》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辨:首先,明确了明代学者杨士奇、都穆获得拓本的具体时间以及前贤对《张迁碑》的怀疑情况;其次,从书刻角度看,《张迁碑》应是未经书丹而直接由石工刊刻而成,从而导致碑中出现种种讹误;最后,结合其它汉碑及汉代官制可见,《张迁碑》碑额"二职并列"的体例与《李孟初碑》相同,并非"史无前例",既为夸颂碑主之尊,又能彰显立碑人之功,实为两全其美之举。就目前所见,《张迁碑》并无可疑之处,仍不失为相关学术研究以及书法学习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批碑刻拓本,系南桂馨旧藏,一些拓品捶拓时间较早、拓品质量较高、世间稀见,对世间所传文字有所补苴.例如,欧阳修撰的《薛睦墓表》拓本,可补正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文忠集》和《山右石刻丛编》的缺文.黄庭坚撰的《东崖题记》拓本,可补《山谷题跋》和《山谷别集》之缺,解《八琼室金石补正》之疑.拓本价值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张迁碑》是著名汉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自问世以来,即受到历代学者、书家的高度关注。本来清初顾炎武等人对《张迁碑》的质疑之声经后世学者批驳已趋沉寂,但数年前,又有学者古调重弹,认为《张迁碑》为重刻或伪刻,并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张迁碑》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辨:首先,明确了明代学者杨士奇、都穆获得拓本的具体时间以及前贤对《张迁碑》的怀疑情况;其次,从书刻角度看,《张迁碑》应是未经书丹而直接由石工刊刻而成,从而导致碑中出现种种讹误;最后,结合其它汉碑及汉代官制可见,《张迁碑》碑额"二职并列"的体例与《李孟初碑》相同,并非"史无前例",既为夸颂碑主之尊,又能彰显立碑人之功,实为两全其美之举。就目前所见,《张迁碑》并无可疑之处,仍不失为相关学术研究以及书法学习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内江市档案馆珍藏有一幅《曾达一墓碑拓片》,是笔者1986年在沱江乡梁坝村曾达一墓碑所拓。当时该墓碑和石刻文字完好,所以拓片字口清晰,文字无损,是曾达一墓碑的唯一拓片和初拓本,具有很高的档案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被列为馆藏珍品。2009年内江市档案局、内江电视台联合拍制《档案锁春秋,兰台丰硕果》专题记录片时,  相似文献   

18.
许平 《大观周刊》2013,(10):15-16
《等慈寺碑》,唐太宗贞观年间立于河南汜水(今荥阳县),今已无存,只有拓本传世(见图1)。碑文为颜师古所撰,未署书家姓名。由于颜师古是初唐的大学问家,又精于书法,所以有人认为碑字也是他的手笔。碑文计32行,每行65字,楷书。其书法既有北朝《张玄墓志》、《元君墓志》等一路的风格,又有初唐楷书的一般法度,工整而秀逸,端庄而流美,雅俗可得而共赏,不愧是有继承、有创新的大家杰作,清王澍认为此碑“书法工绝,上援丁道护,下开徐季海,腴润跌宕,致有杰思”。(《舟山题跋》)杨守敬在《平碑记》中也说:“结构全法魏人,而姿态横生,劲利异常,无一弱笔,直堪与欧、虞抗行。”凡喜爱《等慈寺碑》一路风格的人,无不给以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通化新发现庄鹏先生收藏的三种好太王碑拓本。描述了其保存状况,对文字进行了识读和对比,对拓片年代做了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20.
在通化新发现庄鹏先生收藏的三种好太王碑拓本,描述了其保存状况,对文字进行了识读和对比,对拓片年代做了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